萬歲爺 多半不長命

●「萬歲」成為帝王的代稱始於何時?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從漢高祖劉邦開始。劉邦臨朝時,「殿上群臣皆呼萬歲」,後由叔孫通草創了一套與之相輔的禮儀,劉邦也因此感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另一說是始於漢武帝劉徹,是漢武帝精心炮製政治謊言的產物。據《漢書.武帝紀》載:元封元年(公元前一○一年)春,武帝登華山,隨從的臣僚聽到山中隱隱傳來三聲萬歲的呼聲,武帝便將其作為「祥瑞」,寫在詔書上,後遂把「三呼萬歲」定為臣子朝見皇帝的禮儀,稱之為「山呼」。「山呼」的儀式是:朝見皇帝的人先跪左膝,司儀官高喊「山呼」,朝見者隨即便雙腳跪下叩頭並應和高呼「萬歲」;司儀官再喊「山呼」,朝見者又叩頭高呼「萬歲」;最後司儀官高喊「再山呼」,朝見人再叩頭應和高呼「萬萬歲」(見《元史•禮樂誌》)。

 頗有諷刺意味的是,被人「山呼萬歲」的皇帝長命的卻很少見,絕大多數都年不過半百便嗚呼哀哉!自秦漢至明清,可以查出生卒年歲的皇帝二百零九位,其中活了八十歲以上的僅五人(梁武帝蕭衍八十五歲、武周武則天八十一歲、吳越王錢鏐八十歲、宋高宗趙構八十歲、清高宗弘曆八十八歲);活了七十至七十九歲的皇帝有七人(吳大帝孫權、後燕慕容垂、唐玄宗李隆基、楚王馬殷、前蜀王王建、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六十至六十九歲的二十四人;五十至五十九歲的三十二人;四十至四十九歲的二十九人;三十至三十九歲的四十八人;二十至二十九歲的三十四人;二十歲以下的三十人。最長命的皇帝是清高宗乾隆愛新覺羅弘曆,享年八十八歲。最短命的是東漢殤帝劉隆(公元一○五—一○六年),他在元興元年(公元一○五年)十二月沖齡即位,延平元年(公元一○六年)卒,在位八個月。中國最後的皇帝愛新覺羅溥儀(一九○六—一九六七年)活了六十一歲。以上的萬歲爺平均年齡不足四十歲。

 可見,萬歲爺多數均為短命者。不過皇帝短命也有好處,那就是有利於君主的年輕化。(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