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怒折撒尿籤
●舊日上學,家中條件好的可以設「家塾」,請先生來教課。另一種是「私塾」,設在先生家裡,招集學生前往走讀。魯迅就讀的「三味書屋」是後一種。
魯迅說這三味書屋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大概是指要求的呆板和枯燥吧。要是從懲罰學生的手段看,還算是文明、寬和的哩!因為在這裡,先生「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還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最多是瞪幾眼,呵叱學生:「讀書!」學生可以在底下畫畫兒,可以上後面的園裡折臘梅、尋蟬蛻、捉了蒼蠅餵螞蟻。至於大小便,更是可以自由出入。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附近的幾家私塾,其對待學生的暴虐手段,人聽了會起雞皮疙瘩的。
有一個先生打學生,不用竹板,而用竹枝。待把學生打得見了血,再用刷牙用的鹽塗在傷口上。這正是當地做臘鴨的辦法,你說厲害不厲害?還有一個先生用的是軋胡桃的方法,他把學生的耳朵夾在門縫裡,然後把門用力一合……
單說離三味書屋不遠的地方,也有一家私塾,塾師姓王。因為他長得很特別,以綽號「矮癩胡」出名,真的姓名反而不傳了。他打學生時,不是讓學生平展手心,而是把手掌拗彎,墊在桌子角上,再用戒尺狠打。他還沒收學生帶去的食物,自己享用。應該特別提到的是,他有一個「撒尿籤」制度:筆筒裡放著有限的一、二枚竹籤,凡想離屋大小便的學生,必須持有此籤才能出屋,否則就要挨打。
這事傳到三味書屋,大家都是義憤填膺。這個「矮癩胡」真是管天管地,也管起拉屎放屁來了!如此霸道,豈能容他?但這畢竟是別家的事情,為人家操心,算不算狗拿耗子─多管閑事呢?學生議論紛紛,並沒有馬上採取行動。
一天,有學生報告大家,一個剛剛到「矮癩胡」那裡讀書的幼小學生,因為搶不到撒尿籤,憋得尿了褲子,又被先生打了一頓。這時,有兩個學生說話了。
「朗朗乾坤,豈能容他這般橫行!」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我們淨是在這裡空加議論,算得什麼大丈夫?」
說話的,一個是魯迅,還有一個叫章翔耀。他們的話使別的孩子面帶愧色。沉默了一會兒,紛紛說:「你們說怎麼幹,我們就怎麼幹!」魯迅和章翔耀略加計議,決定中午行動。
中午一放學,他們帶著大夥兒(其中也有魯迅的二弟周作人)向「鄰國」出征。走到門前,魯迅沒有猶豫,頭一個進去。那裡也放了學,室內空無一人。大家直奔先生的方桌,抓出撒尿籤,折做數段,狠狠扔在地上。有個學生拿起先生用的硯台,想往牆上摔碎,還有個學生要把先生用的毛筆也撅折。魯迅和章翔耀忙止住他們,說:「我們跟這竹筆石硯無冤無仇,暴殄天物,實不應該。」那兩個學生聽了,覺得有理,只是嫌不夠出氣,便將硯台扣在地上,將毛筆放在先生椅子上,以示警告。
出門的時候,魯迅走在最後,把門關好,生怕有人進來拿走東西,幹出不光彩的事來。
三味書屋附近住著一個武秀才,有一次罵了三味書屋的學生。對於這種欺侮人的人,大家決定要像《水滸》中的好漢們一樣,去痛打他一頓。三味書屋的學生分成幾路人馬,輪班守候在武秀才門前,聲稱待他出來,絕不會像折「撒尿籤」那樣行事了。誰知等了一天,不見武秀才的面,原來那傢伙聽到風聲,懾於三味書屋的聲威,已躲到別的地方去了。
魯迅學童時代的表現,是否和他後來的性格一脈相傳呢?我們不妨多想一想。(范英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