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人在中國的細菌戰(上)

●日前報載中國大陸吉林省發現了一本名叫「前日本陸軍軍人因準備和使用細菌武器被控案審判材料」。一九五七年,我在上海一所大學就讀,某日新華書店及上海外文書店聯合在校內推銷折扣書籍,我偶然在書群中發現此書,略為翻閱一下,就被這一怵目驚心的內容震懾住了,於是買下這本書。

 後來,大陸政治運動連續不斷,特別是經過文化大革命運動,我的許多藏書都散失了,但這本書一直珍藏著。因為它非常詳細及正確地記錄著日本第七三一部隊和第一○○部隊是如何推行細菌戰,來殘害中國人民的。在文革後期,田中訪華,中日關係打得火熱,毛澤東對日本的侵華不但不加譴責,反而感激之至,後來又提出什麼「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等口號,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筆者再揭什麼日本侵華的罪行,難免要受文字獄之災。可是這份珍貴的歷史紀錄是無論如何不能丟失的。八十年代中期,筆者離開大陸,前來美國,這本書也跟著來到美國。

 此書共有五百八十三頁,而不是如新聞報導所說的是五百八十二頁,可能吉林省所發現的書少了最後一頁。最後一頁上有最後三名戰犯的判刑年限。

 一九三六年間日軍參謀本部遵照日皇裕仁的令在敕中國東北境內建立了兩個研究及製造細菌武器的機構,它們都是嚴格保密的。為隱藏起見而命名為「關東軍部隊防疫給水部」和「關東軍馬匹防疫部」。後來它們才被改名為「第七三一部隊」和「第一○○部隊」。

 第七三一部隊是駐在離哈爾濱市二十公里遠平房站附近的一個營區中,擁有約三千名科學和技術人員。

 該部隊的第一部,即研究部,負責研究和繁殖各種高效率、致命的細菌武器。

 第二部,即實驗部。曾用活人進行殘忍的實驗,用那些在實驗室裡繁殖出來的鼠疫菌、霍亂菌、傷寒菌、炭疽熱菌及壞疽病菌等傳染給活人的實驗。

 大多數第一次染上病菌的人都在慘痛情況下死去,而那些痊癒的人,則被用去重複實驗;直到死去為止。(長城)


日人在中國的細菌戰(下)

●根據審訊被告柄澤十三夫(前關東軍第七三一部隊生產部分部長,軍醫少佐)的紀錄,有如下一段問答:

 問:你親自到場視察過用活人進行實驗的情況嗎?

 答:我兩度參加過在安達站附近打靶場野外條件下用細菌傳染活人的試驗。第一次是在一九四三年末用炭疽熱細菌進行試驗。在這次試驗時使用過十個中國公民(見第五七六頁)。他們被押到打靶場上,被綁在彼此相隔五公尺的柱子上,然後用一枚放到離他們五十公尺遠地方的破片彈施放細菌來傳染他們。這個炸彈是用電流來引爆的。這次實驗的結果是一部分受實驗者遭到了傳染。我們對他們採用過種種試驗後,就把他們送回第七三一部隊中去。後來我從報告中知道,那些染上了炭疽熱細菌的實驗對象,都死掉了。

 第二次試驗是在一九四四年春季舉行的,這次是試驗鼠疫細菌使用法。……(從簡)

 在審訊其他戰犯時,他們還供認曾將三千個燒餅沾附傷寒菌和副傷寒菌,送到中國戰俘集中營,給中國戰俘吃,再把吃了這種燒餅的戰俘從集中營中放走,目的是要他們把病菌在社會上散播開來。日本人還將盛有細菌的瓶子投到水井、沼澤及居民的住房裡。

 第四部,即生產部,任務是繁殖各種細菌,是一座生產各種烈性傳染病菌的製造廠。該部每月平均可以繁殖出三百公斤鼠疫細菌。

 第五部,即訓練「教育」部,培養能夠使用細菌武器的幹部。

 一九四○年間,第七三一部隊特編的遠征隊曾由石井將軍帶領到華中戰區,把鼠疫跳蚤用特製的器具從飛機上撒下來,結果在寧波一帶引起了鼠疫流行。一九四一年間,又派遣一個遠征隊到常德城一帶活動,使常德一帶流行鼠疫。一九四二年間,日軍又在中國境內使用過細菌武器。這次用各種烈性傳染病菌,污染當時日軍被迫撤出的地區。

 本書詳盡地記錄了日本戰犯們進行殘暴的細菌戰的事實及他們的供詞。最後這十二名戰犯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廿五日至卅日,被原蘇聯濱海區軍事法庭作出分別判處二年至廿五年「禁閉在勞動感化營內」的決定(見第五百七十頁至五百八十三頁)。(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