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三大名樓楹聯(上)
●擱筆題詩,兩人千古;
臨江吞漢,三楚一樓。
江南三大名樓,首推湖北省武昌黃鵠磯上之黃鶴樓。提起此樓,自然令人聯想及唐朝崔顥之黃鶴樓七律詩,為千古絕唱,李白見而為之擱筆故事。上聯以擱筆題詩以概括此典故,兩人雖已物故,但對崔詩之絕唱及李之謙遜,均作高度之評價,千古流傳。下聯之「吞」字將黃鶴樓之位置及雄偉之氣勢,描寫淋漓盡致,語言雖簡潔,而意境形神俱備,不獨平仄協調,且音韻鏗鏘,實屬佳構,惜作者名不傳。
胡林翼於咸豐五年(一八五五)任湖北巡撫時,題有一聯:
黃鶴飛去且飛去!
白雲可留不可留?
滿人端方於一九○一年任湖北總督時,其人雖不可取,卻能集唐詩以成聯,現抄錄於後,以借諸君品評:
我輩復登臨,
昔人已乘黃鶴去;
大江流日夜,
此心常與白鷗盟。
岳陽樓位於湘北洞庭湖畔,矗立於岳陽市西門城牆上,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盛譽。據傳為三國吳將魯肅訓練水師之閱兵台,唐開元四年(七一六)定名為岳陽樓。杜甫有著名之「登岳陽樓」詩,宋滕子京重修岳陽樓時,請名臣范仲淹撰寫「岳陽樓記」。筆者讀小學時,國文老師為一老儒,不教國文課本,只選授四書五經,另加古文評註。老師授「岳陽樓記」時,演繹范希文為人及岳陽樓壯觀,七十年後今日,猶神往不已。此樓幾經興廢,清光緒六年(一八八○)重建,樓上有乾隆時大書法家張照所寫之岳陽樓記木雕屏,極為珍貴,對聯極多,現先介紹清代名聯及大書法家何紹基之名長聯: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州城東道岩疆,瀦者、流者、峙者、漬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這副長聯之佳處,上聯敘史、下聯寫景,敘史時概述古人杜甫之五言絕唱,范仲淹名句中「憂樂」二字,呂洞賓曾經三醉於此,前不見古人句出自唐陳子昂之「登幽州台歌」。下聯寫樓之地理形勢及其雄壯優美景色,何聯能概括一切,難怪其傳誦不衰,樓中對聯雖多,但泰半不脫此聯窠臼。據云李白亦有一短聯:
水天一色;
風月無邊。(毓超)
江南三大名樓楹聯(下)
●滕王閣為唐高祖子元嬰為洪州刺史時建,元嬰封為滕王,是以為名。原址在今江西省新建縣城西章江門上,西臨大江,後閻伯嶼為洪州牧,重九宴僚屬於閣上,適王勃省親經此,作著名「滕王閣序」,宋元朝時均曾重修。明時閣圮,景泰中重建於章江門外,額「西江第一樓」,成化葺治復名「滕王閣」。歷代騷人墨客題詠極多,江湘嵐有一聯:
有才人一序在上頭,恨不將鸚鵡洲踢翻,黃鶴樓槌碎;
嘆滄桑橫流無底止,慨然思班定遠投筆,終子雲請纓。
此聯之佳乃不局限於「滕王閣序」,在觀賞懷古之餘,勉人奮發,取意李白見崔灝詩自認不如、謙而不敢題黃鶴樓詩,令人生恨。下聯用班超投筆從戎,西漢終子雲請授長纓以羈南越王於闕下以教育後人。滕王閣屢建屢毀,清咸豐三年(一八五五)六月,太平軍進攻南昌前,清軍江忠源部火燒七門外民宅時,滕王閣化為灰燼。十九年後(同治十一年),劉坤一任江西巡撫時重建,翌年九月落成時,為著宣揚其「功德」,乃延文人代為捉刀,用自己名寫成下聯:
興廢總關情,看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幸此地湖山無恙;
古今才一瞬,問江上才人,閣中帝子,比當年風景如何?
劉坤一重建之滕王閣共有兩層,閣中置有翁方綱所書王勃之「滕王閣序」,上層前樓匾額書「江南第一樓」,後樓置用小篆書韓愈「新修滕王閣記」,門前匾額則由當時太守李春園手書「仙人舊館」四字,這四字匾額卻引出一段事故。
新任巡撫姚棻,字鐵松,見李所書之匾書法大為欣賞,於是厚顏堅要李春園將匾上署名改為他名字,但李不同意,於是姚乃以權勢相脅迫,云不改亦可,但須為其撰一聯以代,若聯不佳仍須改匾名。李無奈乃從「滕王閣序」及「新修滕王閣記」中選辭借意成一聯。此聯既不新奇,亦未能脫出前人窠臼,可是在自命風雅之姚巡撫已擊節讚嘆,乃命李寫上「姚棻鐵松」名字,將聯懸掛閣上,事實此聯乃「冒牌貨」云云。今抄錄於後:
我輩復登臨,目極湖山千里外;
奇文共欣賞,人在水天一色中。(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