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爭女權爭得一片天(三之一)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裡,男女是不平等的,人從呱呱落地那一刻起,就男尊女卑,男貴女賤。請看「詩經•小雅•斯千」:乃生男子,「載弄之璋」;乃生女子,「載弄之瓦」。即是說給男孩子玩弄的是「璋」。璋,玉器也。給女兒玩弄的是「瓦」。瓦,古之紡錘也。稍長,男孩要延師授教;女孩就學「女紅」毋須讀書,還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及長論及婚姻時,男子可三妻四妾,女的則被要求從一而終,還要「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丈夫死了,寡婦不許改嫁,這是「婦道」。在家庭、社會地位問題上,「易經」明白地寫著:「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內」。這就限制女人做男人的事,其中包括做官、當皇帝。丈夫做了皇帝,後宮不許議政、干政。給皇帝規定「女謁不聽」一條。有的荒唐皇帝耽於美色,結果把政權丟了。但「黑鍋」卻要「美人」背,說成「女禍」,說什麼「亡吳有西施」,「亡唐有楊貴妃」。中國封建倫理制度,就是用「三從四德」這副鐐銬,將婦女們禁錮了幾千年。當然也有一些叛逆女性,敢於衝破封建牢籠,武則天就是其中的典範。本文專講武則天是中國女權的倡導者和實行者。

爭女權 先爭學習權

 武則天(公元六二四∼七○五),乳名媚娘,後改名曌。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生在四川利州(今四川廣元)。父武士濩(音約),曾任利州都督。母楊氏,是武父繼室。曌生下來後,濩請星相家袁天綱為她面相。袁說:「龍睛鳳頸,日角龍顏,貴人之極。」武父牢記在心。故當曌五歲時,就聘師就讀。所學內容,也一反陳例。她沒學「女誡」之類的女書,而是讀經史,一直到十四歲被選入宮為止。由於她「生性聰穎,涉獵文史」,這就成為她日後能恰當處理百官議奏,品評天下才子詩文的資本。不僅如此,她還能寫出漂亮的詩文。傳她的「萬仞高巖藏日色,千尋出澗浴雲衣」佳句,後來李白看了,亦有「爽然若失」之感。

 武氏不僅自己努力向學,而且還倡導後宮婢女、女官都要學知識、學技能。自公元六五五年她當上皇后後,她立即改革和擴充「習藝館」。說「改革」,主要是革新學習內容。將前長孫皇后主持後宮時,規定讀「烈女傳」,學「女則」那些內容去掉。改為經書、史學、書法、繪畫、算術、詩歌、朗誦、棋類、琴藝等等。 (龍漢)


武則天爭女權爭得一片天(三之二)

●既然學科增加了這麼多,場所就要擴大,「宮教博士」就要增多。武后派來了好些學有專長的人來此任教。名噪一時的蘇恆安,就是當時「習藝館」的「內教」。學員人數也大大增多,就連政治犯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婉兒,也獲准來此學習。婉兒,性聰慧,記憶力又好。她在館內飽讀了經史,擅長作詩。人們說她的詩,有「上官體」的遺風。後來她成了唐代的知名詩人。由於她才華橫溢,且長相俏俊,獲得武后的青睞。在她十四歲那年,被曌召做貼身秘書,不久便「掌詔命」。這表明習藝館內能出人才。

爭「禪祭」 爭得「半邊天」

 「封禪」,始於戰國時期,齊魯君王常登泰山封禪。以後秦皇漢武尤而效之。唐麟德三年(公元六六六年),高宗李治擬登泰山「封禪」。「封禪」,其實是兩個祭禮,一是在泰山巔築壇以祭天,是為封禮。另一個是到泰山之南的梁父山辟基祭地,是為禪禮。歷史沿襲下來的作法是:祭天行封禮是由皇帝親自主祭,是為「首獻」。那禪禮常由公卿代祭。皇后以下的女官,雖參與其行,但不主持祭儀。武則天經過縝密的思考,認為舊習剝奪了婦女的權利,必須抗爭。因此她向高宗上奏。指出:乾者天也,本對男子。行封禮由皇帝主持,理所當然。坤者地也,地,象徵女子。行禪禮,應由女子主祭。「妾請率內外命婦奠獻。」至於過去的舊習,應當破除。

武則天的話,有理有據。而且此時的武后,已經大權在握,她是以皇后之名,行天子之實。在朝廷上已是「二聖」臨朝,李治稱「天皇」,則天稱「天后」。這次武氏上表陳情,已給足了皇帝面子。李治閱後,當即下詔:「禪禮由皇后為亞獻,越國太妃燕氏為終獻。」越國太妃燕氏是太宗眾多嬪妃中唯一健在者。燕氏的「終獻」,也是武后的意見。這一爭,爭得了「半邊天」。

 武氏不僅為宮中嬪妃、命婦爭權利,而且還要為中國亡婦爭平等。這裡說的「爭平等」,是指爭子女服喪期的平等。中國的「孝道」,即父母健在講孝順,父母故去須服喪。如何服喪?一看服飾,二講守喪期。喪服,是依服喪人與死者的親疏關係而著不同的服裝。俗稱「五服」,即五等。一曰「斬衰(音崔)」;二曰「齊衰」;三曰「大功」;四曰「小功」;五曰「緦麻」。例如父死,子服「斬衰」喪服。這是用極粗麻布製成,不縫邊,以示無飾。母親死了,子服「齊衰」,亦是用粗麻布做成,但緝其邊。其他就不說了。關於居喪期,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規定。最初只要求兒子為亡父「斬衰」三年。武則天當政後,提出了十二條政治主張(或叫改革措施)。其中,有一條專講為母守喪問題。即「母亡父在子為母齊衰三年。」她在這裡規定子為母守喪,穿的服為「齊衰」,居喪期是三年,與為亡父守喪時間相同。這又是一次爭平等。(龍漢)

武則天爭女權爭得一片天(三之三)

●做皇帝 巾幗不讓鬚眉

 一部「中國歷代帝王誌」,從夏帝啟到清末愛新覺羅溥儀止,歷時四千多年,記載著四一九個帝王,其中只有一個女皇,就是武則天。她這個皇帝位來之不易。她花了五十二年時間,運用自己的智慧、權謀,經歷了一系列的爭寵、爭權的鬥爭,直到公元六九○年,才坐上龍椅。是年,她已六十六歲。

 她這個女皇做得怎樣?本文不想重複羅列她在位的政績,只想說她標新立異的幾個方面。第一、在輿論方面,首先宣揚「女主」神授。她搬來了佛教「大雲經」,引用了釋迦牟尼對淨光天女說的一段話:「汝,下生人界,天下悉尊崇汝為主。」有僧人演繹說:「淨光天女和彌勒是一體」。武則天就是下凡的「淨光天女」或「彌勒佛」。也就是說,武則天這個皇位是天授的。其次,集諸儒於宮中,編寫了「列女傳」、「臣軌」等幾千卷書,其中「列女傳」,介紹了歷史上許多閃光品格,亮麗人生的婦女們的事蹟,用以端正人們對女人的偏見。

 第二,在選能任賢方面。她有許多新舉措。例如科舉首創殿試制度,親自策問貢士;開創武舉考試,挑選習武知兵人才領軍。考試用「糊名」辦法,以防作弊。她打破陳規,讓九品以上的官和百姓,都可自我舉薦。她最先規定宰相撰時政記,月送史館。所以「資治通鑑」讚武則天說:「當時英傑亦競為之用。」

 第三,則天改字。中國的漢字,自倉「造字到唐朝已有好幾千年了。武氏獨出心裁,改了些字,並令通行全國。時至今日,仍可找到蹤跡。嵩山附近的緱山王子喬廟裡,有一塊用「飛白書」刻的「升天太子碑」,正文有卅三行,每行六十六字,其中就有六十個則天字。另傳敦煌卷中亦有則天字。

 第四、納男妾。她是女皇帝,後宮自然是藏美男。不知她是克制還是年齡的緣故。據史載,她前後只有薛懷義、張昌宗、張易之等幾個男妾。與男皇帝「後宮三千」比,自然是「小兒科」。第五、修「神宮」,建大佛。武則天以宏大見著。她在洛陽建了一座「萬像神宮」。宮中造一大佛。傳說大佛的一個小手指內可容數十人。在唐代時就能建如此大的神宮、佛像,不能不令人咋舌。武則天這些標新立異,意在告訴人們,她是一個敢於創新,敢於做男皇帝沒有想到和沒有做過的事。巾幗不亞鬚眉,「牝雞」也能「司晨」。

 綜觀上述,可以概括地說:武則天是中國女權的倡導者,捍衛者和實行者。武則天是中國女性的光輝。(龍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