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扇子與藝文(上)
●扇子,最初並不是納涼用的,而是王公貴族的一種飾物,作用在障塵蔽日,或作為帝王「示威儀」的儀仗。所以,那時扇大柄長,或置於車上,或由數人舉著,排成陣勢,很是威嚴。後來,扇子由大變小,到了漢代則演變為納涼工具,成為尋常百姓家的日常用品。
「扇」字,戶下從羽,可見最初是用鳥類的羽毛做成的;形狀多為雙人耳形。後來不斷發展、創新,其用料、形制亦呈紛繁多樣。有人統計,到近代已不下五百種。大致有:羽扇、竹扇、蒲扇、葵扇、絹扇、紙扇、草扇、牙扇、骨扇、檀香扇等等。素享盛譽的名扇有杭州的黑紙扇,其用料上乘,製作精細,柔軟輕滑,百摺不損,能抗日晒水浸,因此,既可扇涼,又可蔽日遮雨,四川自貢的龔扇,扇形如桃,圖案精美,色澤嫩黃,它薄如蟬翼的扇面竟是由竹絲編成;廣東新會的葵扇,價廉實用,暢銷國內外。其葵扇中的工藝扇玻璃扇,柔軟光滑,晶瑩潔白,扇面上有各種烙畫,線條流暢,清雅秀麗,永不褪色,非常精緻美觀,文學家郭沫若生前參觀後題詩讚曰:
清涼世界,出自手中。
精逾鬼斧,巧奪天工。
此外,還有廣東肇慶的牛骨扇,福建的印花紙扇,浙江湖州的羽毛扇,江蘇的綢扇和山東的麥秸扇等等。它們都製作精美,風采獨具。
蘇州的檀香扇最為有名。它用產於東印度一帶的檀香木製成,扇面上有燙花、拉花、雕花和畫花等四大特色,是扇子,也是一種精美的工藝品。夏日,一扇在手,輕輕搖動,清風中帶有撲鼻的芬芳,溫柔拂面,令人心曠神怡。
扇子在兩千多年歷史中,和文學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中國古代詩歌中有不少歌(口永)扇佳作。漢代女詩人班婕妤有著名的詩歌《怨歌行》(口永)絲織品扇:
新裂齊紈素,皎皎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如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唐代詩人王建有《宮中調笑》同:「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是(口永)團扇的。白居易的《白羽扇》,既(口永)羽扇又(口永)團扇,十分形象生動。他寫道:
素是自然色,圓因裁製功。
颯如松風籟,飄似鶴翻空。
盛夏不銷雪,終年無盡風。(口永)摺扇的有元人鄭元佑的《趙千里扇面寫山次(口永)》:
宋諸王孫妙盤礡,萬里江山歸一握。
卷藏袖中舒在我,清風徐來谷衣薄。
自然,(口永)扇詩往往並非單為描繪扇子的本身,而都有著深刻的涵義。由於扇子和人的關係密切,(口永)扇也是(口永)人,寄寓著作者無盡情思。像班婕妤的《怨歌行》,是借(口永)扇抒發她被趙飛燕所譖失寵後的怨憤心情,所以後面尚有「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損篋笥中,恩情中道絕」四句。從此後詩詞中出現團扇、羅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寵的女子聯繫在一起。上述王建的《宮中調笑》即是如此。(魯寧)
扇子與藝文(下)
●杜牧寫宮女生活的《秋夕》,曾寫到羅扇: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此詩寫宮女用輕羅小扇捕捉流螢,以展示出宮女所住環境的荒涼;生活的無聊、寂寞,更使人想到她們像秋天的扇子早被人棄諸腦後了。讀之,令人黯然神傷。
中國歷代文人墨客,大都喜歡在扇面上題字、畫畫。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載,魏代名士楊修就曾為曹操畫扇;而《晉書》則說,晉代書聖王羲之曾為一老婦書扇。這是見之於史書的有關畫扇、書扇的最早的記載。他們首開先河,隨後,扇子便成為書畫家們的創作園地。以至於後來,使扇面畫成為中國畫中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
字畫原本祇可掛在牆上或刻在石上,移動很不方便。扇子則不然,可隨身攜帶,隨時拿出來展示、欣賞、交流,因此,畫扇、題扇在文人中更加流行。宋代畫扇風之盛,使著名詩人陸游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吳中近事君知否?團扇家家畫放翁」。宋朝著名的畫家范寬、蘇東坡,明代的著名畫家仇英、唐伯虎,清代的吳昌碩、石濤,以及當代的徐悲鴻、齊白石等都曾在扇面上做畫。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著三百多柄元明清時代的書畫扇。中國戲曲研究院至今還收藏了一把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贈梅蘭芳的紈扇,扇面寫有英文和印度文。現存最早的畫扇為宋朝的《柳橋歸騎圖》。
和扇相關聯的文藝品類尚有扇謎、扇聯、扇戲、扇舞等,美不勝收。以扇子為戲名的戲劇有《沉香扇》、《桃花扇》、《鐵扇公主》、《焦扇記》、《少奶奶的扇子》等。其中,《桃花扇》,以扇子為主要道具進行藝術構思,通過贈扇、濺扇、畫扇、寄扇和撕扇,巧妙地串起全劇,把明末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遭遇、美好情操,表現得淋漓盡致,感人肺腑。其深刻的思想內容和高超的藝術成就是為清代傳奇的一大傑作。
由於扇子既是一種納涼工具,又是一種文化載體,以至於在戲台上成為一種表明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的重要飾物和道具。一些有身分、地位、權勢的人物,往往都要手執一把羽毛扇,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堪稱典型代表。他那把羽毛扇時刻不離手,已成為他智慧、人品的特別象徵。此外,風流、儒雅的小生執摺扇;年輕美貌的小姐、丫鬟拿團扇;而媒婆出台則手中不斷搖動著一把大蒲扇,以象徵她們的俗不可耐。
時至今日,已有電扇、空調等現代化的防暑降溫工具,但扇子依然令人愛不釋手。它攜帶方便,使用隨意,且效果極佳:「舉起隨時消酷暑,動來無處不清風」;又是製做精美的一種傳統工藝品。總之,頗有實用、欣賞、收藏價值。所以,它仍然是大家的生活常備品,也是人們互相餽贈的一種珍貴的禮物和紀念品。生活乃文藝之源。扇子和文藝的緣份今後也將會有許多新的發展和變化。(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