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行◎心之章


"A Paladin is not judged by it's skills, but by it's heart."

Sadakasara, Leader of the Penacles' Paladins


經常有人問我:「遊俠並不強啊,為什麼你這麼喜歡啊?」確實;與以攻擊力見長的傭兵相較之下,遊俠是顯得平淡多了。記得Clat曾經對遊俠下過一個註解,我認為十分貼切:

如果你不喜歡我那謙遜、犧牲、奉獻的Pal的話,那就去練Mer或Swa吧。

從我四年前剛開始玩DR的時候,我就在用遊俠了。不說別的;當時的遊俠的力量上限只有22。Scottie那篇聲淚俱下的post我還記得:

…去幫小朋友買bronze eq,結果還要drop skin才拿得動…

再講到白色聖光好了。我們都知道白色聖光可以吸收約四分之一的物理性傷害,然而最初的情況是:只適用於mob身上。遊俠的聖光是名符其實的裝飾品。經過各方舉證之後,現在的遊俠才能享受到真正的聖光保護。力量之劍的問世也將遊俠的力量上限送上了25。

綜觀DR大勢;遊俠可以說是唯一一個「只調強,不調弱」的職業。我們看到Bis/Lor的full heal stun延長、major被取消;Nec的Nathan fireball等級往上調高、energy drain大不如前;Arc的charm person、元素盾被修改、pure force stun延長;Ass的致命剋星pray for God's help;Swa的slash威力則大不如前。Mer的plate sword一調再調、傷害公式重新調整;就連新興的Kni的騎馬thrust都作過調整。

而遊俠呢?新的技能、新的裝備、甚至新的Quest,一個個地問世。力量上限的提高、聖光的實質化、神聖光圈的問世……兩年前我就預言過:遊俠只會變強,不會變弱;果不其然。我看到一個前途光明的職業。

遊俠最新問世的特技sacred guard,可以說是充份地表現出遊俠的精神所在。Booker的評語言猶在耳:

「那麼多Paladin急著送死啊?」

Sacred guard是一個代替伙伴承受攻擊的技巧;除了保護同伴以外,對遊俠本身而言,可以說是沒有任何好處。然而這個技巧的源由,竟是來自BBS上眾遊俠狂信者的提案。就是有這多遊俠急著送死;你現在是不是也想知道,到底他的魅力何在?為什麼有這麼多人甘願為他送死?

「遊俠」是一種心態,不是一種技術。技術當然也很重要。沒有技術,Salabar怎麼solo Gryphon?沒有技術,Mayi怎麼solo Gandor?沒有技術,hp不到800的Calvin怎麼打贏solo過Gryphon的Salabar?但是在涉及技術層面之前,請你先問問自己一個問題:

我是一個好遊俠嗎?

遊俠的「好、壞」,無關陣營,無關信仰。DR玩久了,你就會知道那些只是表面工夫而已。我所說的是一種「心態」、一種態度。簡單地說;你能於心無愧地使用「仁之劍」嗎?或者說你根本就不知道「仁之劍」是打哪兒來的。

「謙遜、犧牲、奉獻」;這是我所奉行的遊俠精神。DR玩家技術出神入化者不在少數,但是能玩出格調的卻不多;不管哪一種職業都一樣。法術、技能是展現職業特色的包裝,並非「特色」本身;這點要特別注意。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者也;風範是很重要的。你對於自己的選擇,有多少認識?「即使力有不及,亦當盡心盡力」。遊俠的攻擊力不若傭兵;是以我們必須更精於戰術的運用,才能在戰鬥中取勝。遊俠的回復力不若正統牧師出身者;是以我們必須花費更多心思在鞏固防禦之上,才能在戰場中生存。這些,你有多少體認;你又做到了多少?


"I can't teach you how to be a Paladin. You must learn it yourself."

Master Lee, the Way of the Warriors

與各位共勉之。



back to home
E-mail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