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物

 

雙鸞雙瑞獸紋銅鏡

先人最早照容飾面的方法是站在平靜的水面前以水鑒形, 以水為鏡, 隨著冶金技術的發展, 人們發現磨光的金屬表面也能映像, 於是銅鏡便應運而生了

揚州是唐代的鑄鏡中心, 銅鏡中有許多精品, 最佳者為專門獻給皇帝的特供品, 如 ”方犬丈鏡 ”,”百鍊鏡 ”等等朝廷規定, 揚州必須把銅鏡作為貢品按時進獻唐玄宗李隆基還把他的生日(八月初五) 定為 ”千秋節 ”, 常在這一天向朝賀的四品以上百官賞賜銅鏡因此, 民間也往往在這一天互相鑄鏡饋贈, 以祝長壽

雙鸞雙瑞獸紋銅鏡是當時流行的銅鏡之一, 此鏡紋飾內容本源於西方, 唐朝時, 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傳入中國, 揚州博物館最近征集到一面銅鏡, 是從泰興一座唐墓中出土的.形狀為圓形, 重 692克, 圓鈕, 花瓣形鈕座. 鈕座左右各置一鷥鳥。

 

鈕座上下各置一瑞獸, 兩獸形象迥昇, 上瑞獸頭上雙角, 身置雙翼, 形傷像天馬, 下瑞獸後部和頸下批著長鬃毛, 腳有爪, 外形威武凶猛似獅子在鸞鳥腳下和鈕座下瑞獸的兩側用兩`朵花葉紋補空
鏡面與背面塗有水銀包漿, 色澤灰黑, 圖像清晰 這種紋飾有幸福祥瑞, 避災去邪的多種含義, 是一面較為珍貴的盛唐時期的銅鏡

 

 

宋代銅鏡

近期, 江蘇揚州博物館征集到一面宋代鏡. 鏡為銅形, 無鈕, 帶柄, 鏡背飾一組優美的自然風光圖案在鏡之右側隱藏著一棵粗壯高大的柳樹, 在鏡緣右上側露出兩根枝干, 其茂密的枝葉彎彎的下垂著下面搭有一個 ”T” 形支架, 支架上栖息一對鴛鴦鳥, 雄者昂首挺立, 張口啼鳴, 雌者安然靜坐

 

鏡之左側下 ( 即支架外面) 則是一片湖泊, 湖面輕波蕩漾, 近處點綴著竹子, 藍花等植物, 象徵著一派幽雅寂靜, 鳥語花香的田園風光使人觀賞後有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鏡面中心下側有一列八字豎行銘文:” 天下一菊眾夫作乎”, 楷書


 柄上似:隱約有篆文 ”虞園 ”兩字
凸素緣, 窄邊, 直徑 15 厘米, 柄長 10 厘米, 寬 2.9 厘米

 

 

返回古文明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