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豈可代表人品 |
「我要做一個拒絕聯考的小子,文憑的世界把我逼得喘不過氣來!分數算什麼?分數能代表能力嗎?」
你氣憤的說。那神情像極了從前的我,也許因為我曾如此走過,現在我常告訴學生:「分數不代表什麼,不代表人品,也不代表能力,但是它卻是可以一個自我檢視的方式。」
孩子,請聽我說一個實例:
中鋼公司是國營事業的模範生,形象好,待遇也還不錯,所以他們招考人員時,總有很多人來應徵。
十幾年前,他們招考一批工程師,因為報考人員很多,資格也相仿,所以只好分批通知應考。第一批,他們通知八十五分以上成績者,錄取部分後;再通知第二批,也就是成績在八十分以上者。為什麼不在第一批時全部錄取呢?正如你所說「分數不代表能力」,八十五分的成績並不表示適合該公司啊!最後,該公司招考至第三批,成績平均七十五分以上者。試問,如果你很想到該公司,而你手上卻拿著七十四點九分的成績單,你做何感想?
有一位今年應屆畢業生,曾氣憤的對我說:「我只不過差零點六分就可以參加保送甄試,為什麼教務處不給我改分數?只有零點六分啊!」是的,只有零點六分,有人只差零點四或零點二呢?分數或許不代表能力,但在必要時,它是一種機會,讓你表達能力的機會。
美國有位大盜,在他被捕判刑十八年中,他遇到了一位牧師,改變了他的人生觀。於是他改變自己,終於在第十三年爭取到假釋。出獄多年後,他從商致富。他也不諱言自己荒唐的過往及改變的經過。
有一家雜誌社打算報導他,訪問的記者問了最後一個問題是:「在您行竊的歲月裡,您認為您所偷的物品中什麼最貴重?是哪一戶人家的東西?」
這位先生思索了一會,以痛苦的表情回答:
「損失最大的是我自己,我偷走最貴重的東西是我的青春,在我最能學習的日子,我卻浪費了。」
享受世上榮華富貴的所羅門,感嘆地對年輕人提出忠告:「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時當快樂,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歡暢,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卻要知道,為這一切的事,神必審問你。」(傳十一9)
所以,我親愛的孩子,分數不代表能力,我是同意你的,但分數卻可以為你的學習做個評量,可以檢視你的方式,所以盡力去學習吧!時過而後學,則勤苦而難成。摩西學了一切埃及的學問,說話行事都有才能(徒七22);但以理通曉各樣學問,知識聰明俱備(但一3~4,17~21)你呢?現在的你已學了什麼?
對了!忘了告訴你,「據說」那位「拒絕聯考的小子」一書的作者,後來學然後知不足,仍參加了考試,繼續學習。所以,在你說拒絕聯考(考試)前,先把自己準備好,不要到時候不是你拒絕聯考(考試),反被考試拒絕了(當掉了)。
與你共勉!
陸瑩華老師
選自「 溫柔對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