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jpg (6906 bytes)  禪那  修證聖位的次第 23B


所依真如為諸法之源

        佛言:“阿難!你應當知道,這妙真如性,有德皆備,無幽不照,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原沒有名字可說,沒有相狀可陳,本來沒有所謂世界、眾生種種名相可得。

略示染緣起

        因最初一念無明妄動,產生三細六粗,才妄生世界、眾生,二種顛倒,乃至十二類生。這不過真如依隨染緣,而建立眾生、世界之名相。既有妄生,就有妄滅,以生滅二相,都不是真實的,所以生滅兩皆名妄。

→ 續見下方 A 示染緣起遍成輪迴、23C十二類生(細表)、23D十二類生(粗表)

略示淨緣起

        由於知道生滅名妄,以為滅妄方可顯真,於是發心修行,致有三種漸次,五十五位正修行路,直向妙覺果海等教法。這不過真如依隨淨緣,而建立菩提、涅槃等名相。實在無上的菩提智果,是由煩惱轉化而來;常、樂、我、淨,不生不滅的大涅槃斷果,也是由生死轉化而得。由此可知所謂煩惱、生死,菩提、涅槃,不過是眾生與佛陀的迷悟不同,輾轉相依的二種名號而已,兩者都沒有真實的體性。

→ 續見 24 B 示淨緣起歷成諸位

 

A 示染緣起遍成輪迴
├—


└—
勸識二倒
汝欲想修習耳根圓通的真正三摩提,希望直達如來的大涅槃境界,就應先認清產生這眾生與世界#,二種顛倒的原因§,若顛倒不生,就是如來的真三摩提了。
別明二倒
├—


























└—
明眾生顛倒
├—










├—|






└—
從真起妄
├—|



└—
由性覺妙明之真心,性本自明,圓照法界,因妄加明於覺體之上,遂發生業識之性(第一細)。業識之性,由無明力,轉本有之智光,為能見之妄見(第二細),以致從畢竟無名無相的湛然寂照中,變成有名有相的虛妄境界(第三細)。
能有之無明,並所有之三細諸相:其實無明非三細諸相所依,諸相非真能依於無明,因無明無自體故。既所住之無明本空,而能住之眾生,豈得實有?眾生、世界既同一虛妄,則惟存性覺妙明之真心耳。此真心為無住本,不但為眾生之本,而山河大地之世界及與一切之眾生,皆依之而得建立也!
迷本難復
├—|

└—
因迷此真如不變之性體,致產生虛妄之惑業,而妄性無實體,亦無依據。 (然妄既本空,則妄無可離;真既不變,則真無可復。圓頓行人,但要知真不變,達妄本空足矣!)
若因久處輪迴,心生疲厭,將欲捨妄復真,有欲復真,仍是妄想,不是真正的真如本性,已屬生滅心;以生滅之心,求復真常之性,則真常亦成生滅虛妄之相。
成業感果
無明、業識(第一細)、見分(第二細)、相分(第三細),一一非真,皆是虛妄。然妄上加妄,以輾轉發生之力,漸漸顯著,而由相分生起七轉識之粗相:智相、相續相、執取相、計名字相,則諸惑備也!諸惑薰習,能成諸業(即起業相),因彼業同,乃得相感潤生之惑(即業繫苦相)。因有相感的惑業,當父母交合時,因感而入胎,中陰身相即滅,胎中後陰相即生,因此有眾生顛倒之相。
明世界顛倒
├—












├—|









└—
釋世界之名
├—|


├—


└—
由能有的無明,與所有的眾生根身,由無明妄力,攬塵結根,妄成分段的根身;以有虛妄的根身,而建立前、後、左、右的虛妄界限,各為四方。【空間】
無明本空,不是世界真正的成因,妄以為是世界成因。世界亦空,本來沒有常住的境相,妄成所住的境相;皆由眾生,妄執四大為身,從始至終,念念生滅,所以過去、現在、未來,遷流不住,因此虛妄,而三世成。【時間】
以三世涉入四方,四方又各有三世,以四方涉入三世,三世也各有四方;
└— 四三、三四相乘,總為十二,故時空相涉,變化眾生,也分成十二類。
示薰變之相
├—|






└—
因無明風動,動則有聲(因動有聲)。因此動念習氣薰變,故有狂華,於湛精明,無因亂起,無而忽有(因聲有色)。因此色境,返薰妄心(因色有香)。以香有能薰之義,因此返薰氣分,令心觸境(因香有觸,觸即對也)。因此心境相觸,而生愛著(因觸有味,以味即愛著之義)。因此綿愛味著,攬為法塵(因味知法)。根塵相對,識生其中。六亂妄想,薰成造業的性能(業性),此是十二類生受生之因。業因既成,必招業果,故感十二類生的果報,由此交織輪轉諸道,生死不休。
世間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以十二種變化的極限為一循環往復*
眾生乘此輪轉顛倒之相, 也分為十二類有情世界:即
└— 卵生、胎生、溼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以及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備注

  此世界,是有情世界(即十二類生),非器世界也。

§   二顛倒因:有情眾生,即有情世界,分之為二,皆由最初一念顛倒,以為生起之因;倘若一念不生,即顛倒不生,斯則如來真三摩地。即所謂狂心若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

  前‘由性覺妙明之真心,性本自明,圓照法界,因妄加明於覺體之上,遂發生業識之性(第一細)。業識之性,由無明力,轉本有之智光,為能見之妄見(第二細),以致從畢竟無名無相的湛然寂照中,變成有名有相的虛妄境界(第三細)’:雙貫此文,故不重敘。

*   十二類生,類類具十二顛倒,依最重者先感報,如想重,先感卵生果報。如是一一顛倒,依業種,先後成熟,先後感報,窮十二變,為一次旋復,再起第二旋復。然必約六塵變化者,以六塵為造業之業性為輪迴之因緣和合,虛妄有生,輪迴不息,故類生所以常有也。

prev buddhabut-l.jpg (2511 bytes) buddhabut-r.jpg (2516 bytes) next

本講義是由 吉隆坡 雙威學院 佛學會 Kuala Lumpur SUNWAY COLLEGE Buddhist Society 師生共同努力所完成,歡迎廣為流傳,但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若有借用,請載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