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識 |
|
識為初入胎識,即由過去惑業動力,使感異熟報體的阿賴耶識,遇緣托胎,以完成現實之生命體。 |
|
名色 |
|
名色為胎相之完成,名是精神,色是物質,即組織有情的要素,胎相初成,六處未圓,故稱名色。 |
|
六入 |
|
六入為六根完具位,示名髮毛爪齒位,謂於胎中,由名色漸次增廣,因此諸根具足,故名六入。 |
|
觸 |
|
觸是覺觸,為認識之開始,謂出胎後與境相觸,生起認識,然因未能識別境界苦樂,故名為觸。 |
|
受 |
|
受為領納,即情緒作用,謂於觸對境界時,而於違順中庸境上,生起苦樂愛捨之感覺,名之為受。 |
現在三因 |
|
愛 |
|
愛以染著為義,由受而來,即於相續之三有自體所取之三有*境界,於樂愛合,於苦愛離,名愛。
﹝*欲界、色界、無色界的生死有因有果,所以稱為三有﹞ |
|
取 |
|
取是馳取追求,由愛而來,即由種種之執取,於是三業繁興,而集成未來身心之苦,因名為取。 |
|
有 |
|
有是存在之義,謂由愛著馳取之不已,發為縱我役物之行,而構成潛在業力,感後有報,名有。 |
未來二果 |
|
生 |
|
生是未來受生,即由能生身心之潛在業力,而於六趣及四生中受生,完成未來之新生命,名生。 |
|
老死 |
|
老死為身心演變的必然結果,未來之世,既然受生,則必有老病死、憂悲苦惱等,而與之俱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