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織行為 讀書報告(一) 指導老師:徐強 教授 The world is flat by Thomas Friedman -打破白色巨塔- EMBA98 唐修治 R07954085 一、 讀書摘要 地球當然是球形的,但是世界是平的。作者充分表現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的作風,第一章提到不只產業外移的趨勢,連一些專業人員一有機會還是會外移,全球化1.0是依國力強弱,2.0是成立跨國公司,3.0是個人的力量,我們要虛心了解這是擋不住的趨勢,做出自己的改變。第二章更提到抹平世界的十大推土機,從1989/11/9的柏林圍牆,Netscape,工作流軟體,開放資源碼,外包,岸外生產,Global供應鏈,內包,資訊搜尋,類固醇的輕科技,新的環境,新的規則這就是第一匯流,新科技遇到新作法更是第二匯流,改變工作流程,使世界抹得更平。世界被剷平後,有三十億的人口從中國,印度和前蘇聯帝國走入這個新場地,不只是要好的工作,而是要更好的生活,這是第三匯流在第三章中闡述詳盡。在第四章提到勞斯萊斯總部在倫敦,卻在德國創造價值,誰剝削誰,變得非常複雜,小人物的力量比以前大很多,當世界抹平後,個人生產消費投資已經打破國界,會有多重身分失調症,網路世界智慧財的分享,人的價值要重新考慮。在現在藍海策略的聲浪中,知道企業的成功在於大家如何相互合作,而不是打得你死我活,在第五章中就提及相信開放,贊成李嘉圖,世界好的創意職位卻是無限的,要成功就應該提昇技能,就應該投資自己,投資整個社會。這樣,變大又複雜的全球大餅,才會有你的一份。第六章中提到如果你希望自己和孩子有競爭力,不論SOHO或企業員工都必須至少做到以下四點的其中一點:非常特殊,非常專業,非常深耕,或非常會適應,這和Potter Michael提出的五力說不謀而合。所以教育水準的落差將會決定人才的質量,人的雄心和研究水準,國家的領導地位與創新力將會不保在第七章中畫龍點睛的擊中要害。在蘇聯將人造衛星和太空人送上天空時,美國才發現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所以政治人物要將人民的特殊性,專業性和調適性都能充分的發揮,同時也要訓練他們的必要肌肉,美國的社會安全就是一種好脂肪,應該保留;減少工作誘因的社會福利措施則是壞脂肪,我們要善待弱者及落後的人,企業愈大,就要愈善良,才能成為偉大的公司。所以在第八章中就會給父母親的忠告,給青少年多一點壓力,別讓他們太舒服,準備為長遠的甜美而吃短期的苦。企業轉型都是從危機感,迫切感開始的。個人該保有持續受雇的能力,企業也一樣,國家也一樣,假如布希可以十年內讓美國能源自主或找到替代能源,立即會造成五贏的效果。工作者的肌肉力就是可攜式福利及終身學習的機會。第九章提到國家團不團結,領導人是否有魅力,文化包不包容,都會影響國家的經濟發展。唯有更開放,有競爭的市場,才是成長脫離貧困的永續手段。第十章提到企業致勝的七大法則:?千萬別築牆?參與全球競合,把事業搞大,更遠,更深?大公司要將自己做小,客戶做大?結盟的能力,要跨業,跨國的合作和管理能力?注意員工的健康,繼續持續的做,外包也可以?外包是為了更快,更便宜而非為了省錢而減少人力?外包到國外,不是不愛自己的土地。有些地方人民健康太差,力量太弱,挫折感太深及資源太少都會影響是否能將世界抹平,這些觀念在第11章提及。12章提到McDonald theory 及 Dell theory of conflict prevention,供應鏈無法根絕戰爭,及政府參與最該打的戰,但是供應鏈能保證的是政府除非自衛,要打戰前要三思,付出的代價比十年前高十倍,甚至於比想像高出十倍。119是柏林圍牆倒下,冷戰結束,帶來新希望,這是正面的想像力;911使雙子星樓倒下,恐怖興起,帶來新危機,這是負面的想像力,浪費危機才是最可怕的浪費,要知道是什麼還沒有改變,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敘述,不同的想像力。在抹平的世界裡,權力由下而上,人們比較會花時間想下一步該如何做,非怪誰。 二、 總結 我無法教其他社會或文化該怎麼對後代說,但可以對小孩說:世界正在抹平。這不是我啟動的,但是無法阻擋的,要用好的方式迎向它。所以你可以茁壯,但須要有正確的想像力,雖然九一一影響很大,世界需要的是一一九的世代,也就是策略上樂觀,夢想比回憶多的世代,每天早上醒來不僅想像世界會更好,也每天努力實現那份想像力。只有改變才能突破,唯有行動才能改變。 三、 第一次上課的震撼 第一次上老師的課,早就耳聞學長課程的精彩可期,在學長姊的告誡下,帶著戰戰兢兢的心情專心的攻讀我完全不熟悉的課程領域,修EMBA對我已經投入醫學二十年的外科醫師,做夢都沒有想到。課前更是不忘學長姊提醒這門課困難度也很枯燥難懂,但是一上課透過老師豐富的教學經驗,提醒我看書是一種福氣,讓我對組織行為學完全改觀,原來老師的引導令人歎為觀止,手術後竟然會緊抱著組織行為學的書猛讀。平時約有90%的時間投入在醫學的論文閱讀中,其實醫學的理論無法很快的突破,因為這是人的因素,很多狀況無法作實驗,但是相信專心的在老師指引之下讀書成一種享受。到EMBA我就是想學些東西,雖然上老師的課壓力很大,但是精彩可期是我所願,而不是只要上一些較補的課為滿足,所以每次上課我都會坐在前排接受老師的洗禮。我想我雖然是個門外漢,但是也是像個海棉般,反而可以完全徜徉於新的領域之中,更可以再一次提昇自我外文閱讀能力,也讓我每次看一本書後可擊桌叫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