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報導

回目錄

90年度台灣區遙控手擲滑翔機F3K賽報導

(刊載於遙控世界169, 2001.6 p26-29)

時間:90.4.22
地點:屏東賽嘉降落場
主辦單位:台灣遙控滑翔機協會

唐沛湘
4/15/01

南部盛會
擁有東南亞最佳飛行傘場地封號的屏東賽嘉,4/22日聚集了來自全省遙控手擲滑翔機的高手,在此進行了一場台灣前所未有的遙控手擲滑翔機比賽,為南台灣遙控飛行運動揚起一股新的旋風。因賽嘉旺盛熱氣流讓參賽者所發出的驚嘆聲,和觀眾熱烈的加油聲,打破了滑翔機寧靜飛行的沈靜,意味著一場熱鬧、激昂的戰鬥沙場正在展開。

氣候差異
比賽前兩天,中央氣象局曾發佈北、中部豪雨特報,並預報比賽當日,有鋒面南下,全省下雨機會很大。然而,比賽前一天,正當北部參賽者因下大雨而質疑比賽是否要延期時,屏東賽嘉卻是出著大太陽的好天氣。台灣南北氣候差異真大,這也顯出主辦單位的用心及老天的美意,雖然比賽當日北部還是下著大雨,但仍留有一片區域-賽嘉,給特別懂得熱氣流的人來享受。

比賽特色
此次遙控手擲滑翔機比賽,其規則是依照國際FAI航模委員會決議之草擬規則進行,主要是考驗參賽者對熱氣流的掌握及滯空技術。遙控手擲滑翔機是以人力擲出滑翔機得到起初的高度來尋找熱氣流滯空,通常需要快速助跑和手臂力量等技巧,類似擲標槍或鐵餅的運動姿態,可說是最費體能的飛行運動了。

比賽過程
上午7點報到,因考慮到早上熱氣流約於地面至低空100公尺內對流,是比較適合手擲滑翔機比賽的高度,因此,隨即8點20分就開始比賽,共有8人參賽,分兩組進行初賽,每組比賽必須完成四項任務,前兩名進入決賽。初賽當中,參賽者孫士仁因聽到其他助手指說有燕子在遠處盤旋,立即起飛靠近過去,果然是一股熱氣泡,他的滑翔機不一會兒就高速盤旋而上,引起一陣騷動,其他參賽者也隨之跟進,其滯空成績長達221秒,遠超過同組成績,令人印象深刻!

比賽進行得相當緊湊,11點正式進行決賽, 進入決賽的有廖盛泉、孫士仁、彭錦正、蘇清雄四人,他們有的非常興奮,也有人表示相當緊張。因高手雲集,四項任務成績互有高下,決賽的戰況非常緊張刺激。場外不時有飛行傘的同好,在一旁高呼熱氣泡的位置,而參賽者立即蜂擁而至,「裡應外合」顯得非常有趣。賽程中,參賽者廖盛泉因靠近樹梢盤旋,滑翔機不慎掛樹,他毫不猶豫爬上約3公尺高的樹上,只見他不到10秒鐘就將滑翔機取回,真是賣命演出,現場觀眾歡呼鼓掌為他加油!

比賽結果
決賽近12點結束,緊接著公佈成績並頒獎。比賽結果是,新竹縣參賽者廖盛泉成績遙遙領先,奪得冠軍,新竹縣孫士仁及桃園縣彭錦正分獲亞、季軍。另外,精神可嘉獎為成績第四名來自桃園縣的蘇清雄獲得。

未來展望
根據此次比賽主審蔡進理事表示,一方面,南部遙控滑翔機飛行運動還在啟蒙階段,希望藉著這次比賽,增加南北同好相互觀摩學習的機會,能夠把這項飛行運動往南推廣。另一方面,除了斜坡飛行之外,北部同好也能較深刻地體會熱氣流飛行的樂趣,進而在北部發展平地熱氣流飛行,讓遙控滑翔機的飛行樂趣多元化及專業化發展。

附註:
一、模型飛機需求:
翼展不能超過1.5公尺,其重量不能超過600公克,機鼻的半徑在所有方向上不能小於5釐米。模型為手擲起飛並用無線電控制不限數目的舵面。參賽者容許在所有的時間在他的模型之間交換零件。參賽者必須提供他能使用的兩個頻率給主辦者在競賽中被分配使用。

二、比賽規則:
飛行超過最大飛行時間作業時間,或者起飛及降落不在起降區內,則此次飛行無效。
所有的參賽者當飛行或任務完成後必須要盡快降落。
所有任務作業時間為8分鐘。
任務一:
在作業時間內,參賽者必須嘗試完成最大飛行次數,飛行持續30秒或30秒的倍數,每個30秒片刻計錄一點。
任務二:
在作業時間內,參賽者可以起飛模型不限次數,但只有最後一次飛行決定最後結果,飛行的時間限制在5分鐘。
任務三:
同一組的所有參賽者必須在裁判信號響起3秒內同時起飛他的模型,最大計得的飛行時間為3分鐘。最先降落的得一點,接續降落的依序增加一點,若兩個模型在正式計時的同一秒內降落則得相同分數。下個降落的則多得兩點。在3分鐘的片段結束後所有仍然在飛行的模型則得相同的分數(前者+2)。在所有的模型降落後就可以下令新的起飛。
任務四:
在作業時間內,參賽者可以起飛模型不限次數,每位參賽者必須嘗試完成30秒的飛行,一旦完成後每下一次飛行時間必須增加15秒,也就是飛行時間必須是45秒、60秒、75秒、90秒。最長飛行時間也就是90秒。為要達到下個飛行時間,起飛的次數不限制。
(其他詳細規定請參考協會網站www.oocities.org/tarcg/

三、比賽成績
決賽成績:廖盛泉3307分、孫士仁3160分、彭錦正2786分、蘇清雄1446分。

四、90年度協會活動預告
9月2日苗栗市遙控飛行場像真比賽
11月11日桃園縣龍潭鄉乳姑山F3F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