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報導

回目錄

90年度台灣區遙控滑翔機EPP空戰賽報導

(刊載於遙控技術40, 2001.3 p110)

唐沛湘

2/13/01

遙控滑翔機的外型流暢感和優美的飛行姿態,大概最被一般模型界同好所公認讚許的。甚至聽說,有人願意花高價收藏像真遙控滑翔機呢,可見,它外型的美感已到達藝術收藏的境界了!然而,由台灣遙控滑翔機協會所主辦的90年度台灣區遙控滑翔機空戰賽,卻別開生面,展現遙控滑翔機全然不同的風貌:刺激!爆笑!趣味十足的感受。

春天的氣候形態相當不穩定,眼見著比賽日期的逼近,鋒面一波波南下,帶來北部連日的棉棉細雨,因此主辦單位密切注意天氣的變化,直到賽前一天雨勢減弱,預測天氣將轉好,決定賽程照常進行。比賽當日,果然老天做美,九點鐘到達比賽場地,低雲漸漸散去,持續中等風速,參與者心情可能像中獎一樣興奮,許多同好早已將滑翔機升空飛行。

這次比賽,會場報到、計分及頻率管制皆採用電腦處理,效果便捷且可靠度提升。合計參賽者及飛行同好的使用頻率約有50個,皆輸入電腦比對,由主辦單位負責確認頻率以做為飛行安全的管理,此項措施,同好們雖不習慣,但互相配合之下,賽後證實的確達到效果。此次報名參賽者有八人,分成兩組進行初賽,也就是四架為一組進行對抗,在非淘汰三回合賽中得到總分,每回合十分鐘。 最後再從所有的參賽者中選出最高分的四名進入決賽。

十一點正式比賽, 觀眾約四、五十人,整個寬闊的天空好比劇院的舞台,每回合四架滑翔機的追撞、廝殺成了劇情的焦點,無論是碰撞時的刺激、或是為了閃躲時墜落的滑稽景象,都搏得在場觀眾的叫好和笑聲。現場歡呼聲和笑聲不斷,似乎看不出有競賽緊張的氣氛。

下午兩點,進行決賽, 進入決賽的有李興裕、林瑞良、楊嘉禾和廖盛泉 四位,因高手雲集,決賽的戰況更為緊張刺激。此時,風速有減弱的跡象,參賽者李興裕和楊嘉禾的滑翔機因過重而不易飛行,但他們在賽程中仍努力擲出,利用直接投擲命中的方式奮戰到抵,頗有運動家精神。經過連續三回合角逐,決賽一結束,參賽者終於鬆口氣,直喊:「真累,真過癮!」

三點鐘頒獎,主辦單位精心設計了具有獨特意義的冠、亞軍獎牌。以二十世紀名藝術家達利的一幅畫為主體,畫名為「一個頭充滿雲朵的人」,意味著對滑翔的熱愛與渴望的心境。採用波浪型曲線的壓克力框架,意旨滑翔時風動的感受。並刻有“請你歡喜地享受這一切的美好“意義的法文祝詞。獎牌相當引起參賽者奪魁的興致和現場觀眾的注目。最後冠軍為廖盛泉,亞軍為林瑞良分別得取獎牌。

今年由台灣遙控滑翔機協會所主辦的台灣區遙控滑翔機空戰賽,立下許多創舉,重要的包括:首次舉辦斜坡滑翔機空戰比賽,以及限定空戰斜坡滑翔機為新開發的發泡材(EPP)製作。其最大的好處,即是提供一個既有趣且安全的競賽環境,藉空戰持續產生刺激感。事實上,冠軍者廖盛泉的滑翔機總共經過將近50次的碰撞,仍可飛行。且另有參賽者的滑翔機在賽程中,對人碰撞後也無造成傷害。由於國內使用此種發泡材的飛機尚不普遍,所以主辦單位亦藉此次活動,將此種發泡材飛機安全、不易撞毀的特性介紹給模型界同好,並提供初學者容易自學及低成本入門的另一個新的選擇。

附註:
一、模型飛機需求:
模型必須是全發泡空戰斜坡滑翔機。
翼展最大不能超過150公分。
機翼必須有塑膠發泡前緣3.8公分寬,不能用木頭、金屬、硬塑膠、碳纖維或其他混膠的纖維材料,但纖維強化的膠帶是允許的。
飛機可以有非金屬主梁,但主梁的斷面不能超過4.8平方公分。
機身也可以有大梁但斷面不能超過3.2平方公分。也不能用木頭、金屬、硬塑膠、碳纖維或其他混膠的纖維材料。
飛機重量不能超過1.36公斤(3磅)。

二、比賽規則:
觀眾必須在邊緣9公尺後,任何飛機飛過觀眾頭上將取消該回合資格。由3到10架為一組在非淘汰三回合賽中得到總分,再從所有的參賽者中選出最高分的6名進入決賽。前兩名則為優勝。假如決賽有同分則採前兩回合的總分當決定。如果還是同分則進入無限期的競賽直到分出勝負。每一回合的時間為第一架飛機起飛後的10分鐘,若飛機墜落,只要在安全可取得的區域,則可以無限制的重新起飛。但是在回合中不能修復飛機及更換飛機,而可以在兩回合間換飛機。利用碰撞讓敵機墜落地面而不能飛行,不管是攻擊或被攻擊者,只要還能確認繼續飛行者,則獲勝者可以得兩分。若無飛機落地則此攻擊兩者各得一分。

三、比賽成績
第一組初賽成績:廖盛泉30分、林瑞良18分、楊嘉禾 10分、徐春全5分。
第二組初賽成績:李興裕8分、蔡進4分、徐晉奎3分、王俊仁2分。
決賽成績:廖盛泉26分、林瑞良20分、楊嘉禾 11分、李興裕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