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好水來泡茶

許多茶學工作者,透過物理與化學方式,用比較對照的方法,評試出下列結果:「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餾水第三,自來水最差。」另外雨水和雪水,古人稱之為「天泉」,但現今因大氣污染嚴重,所以雨水與雪水不再是泡茶的良好用水了。

泡茶用水有軟水與硬水之分,凡每公升水中鈣、鎂離子不到八毫克的稱為軟水,超過者稱為硬水。除蒸餾水外,在自然界中,應只有雨水和雪水可稱的上是軟水,其他如泉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等,均是硬水。
用軟水泡茶,茶湯色清明,香氣高雅,滋味醇正。
按理用硬水泡茶,會使茶湯變色,茶味變澀,茶香變濁,有失茶葉本色。但硬水主要成份碳酸氫鈣和碳酸氫鎂,經高溫煮沸後,可分解沉澱為白色水垢(碳酸鈣),使硬水變軟水,因此,這種水稱為暫時性硬水。
至於自來水部分可先將自來水貯存在水缸或水桶中,靜置一夜,待氯氣揮發後,再煮沸泡茶;或者適當延續煮沸時間,驅散氯氣,再泡茶。

泡一壺好茶

烏龍茶

首先不論高山茶還是低山茶,均採下列步驟:
◎先溫壺,目的是要使茶壺毛細孔擴大。(建議用不要有土腥味的宜興壺,怎麼知道有沒有土味?先用熱水倒入壺中,水倒掉後聞聞看有無腥辣味)
◎低海拔的茶約放茶壺的1/3。高海拔的茶約放茶壺的1/4。等水沸騰後,降至90~95,沖半壺,馬上倒出茶水,順便燙杯。(另有一說:基本上,茶葉上的殘餘農藥比每天入口的蔬菜更無慮。因此,第一泡茶可到滿壺5秒後,馬上倒出茶湯,至於燙杯與溫壺,則於泡茶前一次完成。)
◎以高沖細流方式沖入宜興壺,待約30秒左右,再倒入茶海,沖至3~4泡後,再增加秒數(5),高海拔的烏龍茶至少要有6~7泡以上,這最基本的水準,聞聞香杯看是否有氣清(杯底有無香味) ;質醇(茶喝起來柔潤.滑順.無鎖喉.澀味) ;韻雅(茶的甘甜由喉嚨至嘴巴,濃茶在嘴巴會化,苦則不會);香遠(飲後口齒留香回甘久)

綠茶類(碧蘿春、龍井),香片,生茶

建議使用磁器泡比較好喝,因為磁器沒有毛細孔。烘焙過的茶葉,在水沸騰時立即沖泡,容易破壞茶葉表皮,就無法表現茶葉本來的味道。
泡茶水溫要看是什麼茶葉而定
◎對於綠茶、龍井等不發酵茶水煮沸後降至攝氏八十度左右的水沖泡,否則將破壞原有的維生素。
◎生茶(毛茶或一分火) (因為毛茶水分太多)宜用沸水至一百度水沖泡,才能把香味泡出來。

泡茶流程

泡茶人人都會,但是如何提昇茶藝品味,使我們真正享受到祥和、流暢、潔淨、優美的泡茶境界?如何將茶葉香味的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使品茗成為一種生活的享受及藝術。
為達到中華茶藝「清、敬、怡、真」的最高境界。首先,泡茶者需具備茶藝的基本認識,接著就是泡茶技巧純熟度的發揮,泡茶儀態講究的是韻律美感,但卻不可忽略自然之美。
動作太儀式化,反而有失怡情養性之趣。文中介紹之泡茶法,其每個步驟自有它的道理及風格,但也並非所有動作均一成不變,文中介紹雙杯式的奉茶法,其實也可以只用單杯(品茗杯)來奉茶,只要動作流暢自然,合乎禮儀與潔淨即能達到真、善、美的境界。
資料來源:鹿谷鄉農會 (2005/08/17站長修諿)

茶藝泡茶:

首先得準備一套茶具,包含茶壺、茶杯、茶船、茶盅、茶巾和煮水器等。其沖泡法如下:
(1)
、將茶葉置入茶壺內,置入量約為壺之1/3~1/2
(2)
、接著沖入開水,蓋妥壺蓋,第一泡約5~10秒即倒入茶盅,第二泡約30~40秒即倒入茶盅 (倒茶時應來回倒入茶杯內,以求茶湯濃淡均勻)。但常有人將第一泡茶以數秒沖泡後,倒入茶杯和茶盅內,再倒掉不喝,此乃為提高茶壺及茶杯溫度,以促進茶葉香氣的揮發,稱為「溫潤泡」。(看倌ㄚ!第一泡不彷留著待泡完茶再回味品嘗ㄛ。至於燙杯與溫壺,則於泡茶前一次完成吧!)
(3)
、要喝第二泡時,再沖入開水,往後每一泡茶時間應順延15~20秒,即可倒出飲用。

1.茶具擺放位置

檢視茶具,茶壺壺嘴呈45度自然中庸。

2.溫壺、溫品茗杯(就口杯)

茶藝講究儉樸的美德,所以滴水均珍惜。待水開之後,將煮水器由壺外淋至壺內注入約7分滿的水,再以溫茶壺的水來溫品茗杯、就口杯。

3.置茶葉

以右手拿茶則,左手拿茶葉罐,將茶則略為伸入茶葉罐中,然後輕轉茶葉罐,使茶葉自然掉落在茶則中,這樣可以保持茶葉的完整性,而且符合圓潤之美。然後再用渣匙將茶葉撥平,檢視茶葉量,約壺的1/4即可;較為直條的茶,量需多些。放得適中才能將茶的特性,優美的表現出來。

4.溫潤泡

溫潤泡的使用與否,應視茶葉特性來決定,它的主要目的是幫助茶葉的舒展,及去除陳茶味或火焦味,更可以使茶香有呼之欲出的感覺。適當使用茶巾。每一次倒出茶湯時均先以茶巾沾乾壺或杯底,使整個泡茶過程整潔有序。

5.茶海的適當使用

茶海的作用在於:
1
、綜合茶湯
2
、沈澱茶渣
3
、避免茶與水浸泡過度,而產生苦澀。分茶湯時由右至左,最左邊一杯給自己。

6.沖第一泡

注入開水,沖水時不可沖得過滿,以免溢出茶壺,約9分滿即可(節約用水ㄛ)。

7.養壺

茶壺使人「日久生情」,愈古典愈美,用溫潤泡的茶湯來養壺,既經濟又不失情趣。

8.分茶湯

前三泡沖泡後約50秒倒出,往後每泡增加約15秒;倒茶時茶壺不可提太高以免降溫太快,然後將茶湯分於聞香杯內。

9.奉茶

奉杯托及品茗杯將品茗杯內的熱開水倒入渣方中再直接將空杯子,置於杯托,從右邊奉起,最後一杯是留給自己,置於左下方。
奉聞香杯將已倒入茶湯之聞香杯,由右至左奉出並將聞香杯置於客人的右邊,使客人品茗時方便倒出茶湯。

10.請客人聞香、品茗

聞香:將聞香杯內之茶湯倒入品茗杯,然後欣賞杯底留香的韻味。
品茗:「品」字由三個小口組成,自有它造字的藝術精神,所以品茶湯時應細品它的香氣及滋味。

11.續杯

每次奉茶之前均先回收聞香杯,收杯的方式是先將自己的聞香杯放在最左邊,其用意是暗示客人,即將要奉另一泡茶。

12.品茗結束

當茶沖至味淡香薄之時(凍頂茶可沖6泡以上),開始收杯。先收自己的聞香杯放在最左邊,再由右至左依序收回品茗杯、杯托。

13.燙杯

為免茶漬留於杯底,方便洗滌。

14.合杯歸位

將燙過開水的聞香杯及品茗杯,合杯歸位

15.清理茶壺

掏渣之前,先將茶壺與茶海移至茶盤的左邊,然後將渣方置於中間,這樣可以左手提茶壺,右手用渣匙將壺內的茶渣掏出來。

16.沖滌茶壺、茶海

以開水分別注入茶壺及茶海中,洗滌茶渣及茶垢。

17.茶藝禮儀完成

將茶壺及茶海中的水倒入渣方中,再將茶具回復原狀。

茶道禮節

1、二小時的茶會喝茶常喝到三更半夜是常有的事,一個茶會以兩小時為度,比較剛好。因為現今人的時間安排,都以兩小時為一單元,若拖過二小時以上,易耽誤別人的事情。
2
、茶食與茶巾及水一般是喝茶中段以後才安排,在情緒低落時可以拿出茶食;並奉上茶巾以清潔手及口。吃油膩食物再喝茶,會有油味,茶湯上浮有一層油會破壞茶湯。用餐完,也是一樣,要先喝一杯水清潔一下口腔, 擦手拭嘴後再喝茶。
【奉茶次序】
長幼的原則,先遇到先奉的原則。
【奉茶法】
從客人右側倒茶時,用右手。從客人左側倒茶時,用左手。正面倒茶時;左右手皆可。
【客人禮節】
主人倒茶時,用手扶杯或扥以表謝意,不要自顧聊天。

Mail to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