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仙化石館

人物特寫 曾氏金梭魚

甲仙翁戎螺,可放大   甲仙鄉境內在日治時代,就發現豐富的化石,種類繁多,極具學術研究及 觀光價值,在民國七十二年發現新種的「翁戎螺」,定名為「甲仙翁戎螺」, 對甲仙鄉來講非常有意義。
  甲仙化石館是由私人捐獻收藏而設立的化石館,民眾可免費入內參觀 ,甚至在此安排一天的「化石採集之旅」。化石館成立於民國八十三年三月, 館內展出約三千餘件的化石,其中包括甲仙地區出土的二百餘種、南台灣各地 出土之各世代化石二百餘種,以及從國外購買的恐龍蛋化石、三葉蟲、菊石、 魚類等化石,可謂台灣地區相當具規模與特色的博物館。
  目前擔任化石館「專職義工」的曾德明老先生,從少年時代便對甲仙地區的化 石相當好奇,在山巔水湄「敲石頭」是他最大的樂趣,館內陳列的大多數化石 ,都是原本曾德明私人收藏所捐贈的,其中「曾氏金梭魚」化石,是台灣最古 老的魚化石,也是他發現的新種,因而以「曾氏」命名。
甲仙化石館舊照,可放大   曾德明表示,這座化石館成立開放以來,許多學校都到此從事校外教學 ,學 生們透過現場的解說與實物觀察,學習效果大增,也更能激發學生們的興趣 與 求知慾。甲仙地區的化石產區,目前較大規模的有四德化石谷、白雲仙谷化石 區、葡萄田化石區、牛埔化石區,前兩者為化石保護區或私人地,無法隨意採 集 ,但其他區域以及坪溪二號橋下方、油礦山丘、十八灣附近山谷、小林化石區, 都可試試運氣,找到貝類、蛤、植物的化石。

 

甲仙化石館開放的時間:

一、週三至週日上午九點到下午五點、中午休息一小時。
二、遇例假日照常開放,隔日補假。
三、若需解說,可先電話聯絡安排。
聯絡電話:
化石館:(○七)六七五三一八○
鄉公所:(○七)六七五一○○二

甲仙化石館新貌,可放大
圖/文:謝志正 參考資料:甲仙化石館

文件最後修訂日期:

<本頁由 H.c.c 工作室 製作 >  回主選單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