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不可思議集>
你是網路讀者(cyber-reader)嗎?
Meyce/著
(本文來源:台大椰林,經作者授權同意,謹此致謝)
最近國內一連有兩個新型的網路書店出現:一個是「明日工作室」架設的「未來書城」;另一個是PC home集團即將創辦的「Dceo Book網路書城」。這兩個網路書店與國內其它網路書店不同之處在於:它們提供書籍的電子檔供下載,但是「未來書城」免費,而「Dceo Book網路書城」則需付錢。類似的網站在國外、甚至在大陸都早已有之,在國內似乎又是創舉,要不然不會成為文化「新聞」。 |
|||
電腦網路發達之際,樂觀的人期待一個「無紙社會」(paperless society)來臨,事實上,無紙社會非但不可能,全世界的紙張消耗反而更大。Peter Drucker在今(1999)年出版的新書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就提出這種看法,他認為印刷品才是保存資訊最後也是最佳的形式。那麼,在國內也跟進成立可下載全文的網路書店時,我們或許可以如此問:網路閱讀是可能的形式嗎?如果可能,如何可能?如其不能,為何不能? | |||
PC home集團的創始人詹宏志曾自述經驗:他一方面從網路上下載了一本JohnMuir的書A Thousand Mile Walk to the Gulf,同時又到Amazon網路書店訂購了這本紙本書,因為他並不喜歡在螢幕上看書。(見詹宏志〈內容的力量〉)這大概可讓某些憂紙本書之未來的悲觀之士一點安慰。不過,若非對網路閱讀深具信心,想必詹宏志不會積極到要成立「Deco Book網路書城」。 |
|||
國內網路上產生過幾次「成功」的閱讀記錄,如朱少麟的《傷心咖啡店之歌》和痞子蔡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它們受歡迎的程度讓精明的出版商賺飽了鈔票。(副作用則是鼓舞了不少熱「寫」青、少年,以為「創作」不過是這麼回事,乃頻頻在網路上相問:「我想出書,請問該怎麼做?」有如急欲飛上枝頭變鳳凰的雛鳥,遑遑於街頭巷尾,盼望有朝一日撞上大星探。 | |||
為什麼讀過了網路版之後,還有十多萬人(或許更多)願意掏錢買紙本書?即使Peterr Drucker的看法是有道理的,印刷品才是保存資訊最後也是最佳的形式,為何那麼多人不以網路下載、再經列表機印出的散頁形式為滿足(最多再送至影印行裝訂成冊)?是因為版面不夠美觀嗎?恐怕不是。如果是這樣,類似Adobe PDF(Portable Document Format,可攜式文件格式)的網路文件已經不少了,問題應可解決一大部分。此外,退一萬步說,像影印機(不論是黑白或彩色的)都還沒能讓出版業蕭條,亦可為反證。以此觀之,如果有人因「未來書城」和「Dceo Book網路書城」之出現而擔心傳統書店、傳統紙本書的前途,難免顯得杞人憂天,讀者永遠願意花錢買一本真正喜愛的紙本書,因為愛其內容,也愛其精美、易於閱讀與保存的形式。 |
|||
然而,就算如「未來書城」和「Deco Book網路書城」的發展有限,畢竟網路閱讀是既存的事實,遂須進一步探究:網路閱讀為何可能? |
很多傳統的文學創作者不服氣,所謂「網路文學」既乏文字技巧,更無內容深度,嚴格講,稱其為「文學」如同說立法院或國民大會裡有政治家。網路閱讀最受歡迎的內容是哪些?是更徹底輕薄短小的文字,如笑話、如流言、如八卦。因為網路上絕多庸脂俗粉,以致稍有姿色的身影乍現,立刻能驚為天人;就像山東本是丘陵之地,山東人孔老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本不高峻卻能讓「天下」(也就是山東一地)為之相形見小,其實巧在地利罷了。至於風華更勝的呢?對不起,曲太高,和必寡,要求基本文理尚且不通、五十字內即可白字數見的網路世代(N-generation)欣賞國色天香,只可三嘆:難!難!難!雖有許多不死心的作者(通常是學者)持續將深度作品送上網路,充其量只方便了極少數文字菁英互通消息或顧盼相憐,欲形成網路閱讀主流、提升網路閱讀品質,無論如何總是奢望。 | |
你是網路讀者(cyber-reader)嗎?你在網路上或現實世界各閱讀些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