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牧養的更新─按齡牧養

關永盛


在土浸2001-2005發展計劃中,推行「按齡牧養」是其中一項重要的策略。今年,我們得到九龍城浸信會的彭滿圓牧師及葉曉雲先生先後到本會講解及分享他們的經驗,讓我們進一步認識「按齡牧養」的理念及在「城浸」實際的運作。我相信現在是時候總結一下所得,並探討下一步該走的路。

 牧養的目的

無論是那一種牧養模式,教會的牧養工作最後都應該是要達到如下的目的: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四12﹞。因此,不論是主日學、團契﹝助道會﹞、「成長班」,或是門徒訓練及其他訓練,均是以培育信徒成長,在真理知識上有長進,最後能實踐大使命,並在教會竭力事奉。

  牧養模式的更新

我喜歡用「更新」這兩個字來形容土浸對牧養模式的探索。2000年土浸的主題是「心意更新迎千禧」,我曾為文討論「心意更新」這題目(集絃軒第31),並提出真理雖亙古不變,但教會在歷代均按社會變化而提出改革,以致基督教信仰能歷久常新,福音因此能滿足每一世代的人心並能廣傳。

牧養模式的更新因此不是棄掉牧養的內容,如:聖經教導與學習、信徒栽培與訓練、以及信徒相交生活,而是配合社會節奏的變化而作出調整,務求令教會的牧養工作能作得更好和更有效果,達致信徒成長及教會增長。

「按齡牧養」

土浸將「按齡牧養」寫進2001-2005發展計劃中,是借用「城浸」的模式作參考,重點有二。第一,是將主日學和團契的內容合併在一「成長班」當中,令真理教導學習和栽培訓練能同時進行並互相配合,亦可減輕信徒時間分配的壓力。

第二,「成長班」一如以往的主日學和團契一般,是分齡進行和編班,因而命名為「按齡牧養」。此外,亦強調按個人的屬靈階段釐定牧養內容,因此亦稱「按靈牧養」。

我要強調的是,土浸對「按齡牧養」這模式仍在研究階段,最後是否落實及如何推行仍有待弟兄姊妹的意見及新牧者的帶領。況且,我們亦不可能將城浸的模式完全抄過來,因為土浸跟城浸在規模上有很大差別。但從個人層面來說,我樂意推行令牧養工作更有效的新模式。


 你可以怎樣參與?

在這階段,你可能問:「按齡牧養對我有關係嗎?我可以怎樣參與?」答案是肯定的。

你可以在下列各方面積極準備和參與:

1.    留意及關心教會安排有關「按齡牧養」的聚會、討論及文章;

2.    積極作出回應及參加討論,提供寶貴意見;

3.    假若你仍未參加主日學或團契,仔細考慮最少參加其一;

4.    若主日學及團契兩者均未能參與,請讓我們得知你對教會牧養工作的看法及期望。

最後,我期望各弟兄姊妹能在這充滿挑戰的世代勇敢地站起來,接受裝備,為主作美好的見證。

 

Back to Menu 38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