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06-27-98 11:19 AM ET (US)
以下的文章是由明報﹙一九九七年六月廿七日﹚複製的
在金庸裡找基督
「武俠牧師」陳佐才
基督宗教披著西方文化的外衣﹐從來難以在中國人
的社會裡廣泛流傳。陳佐才法政牧師明白向中國人
傳教的先天限制﹐也知道死板的教理條文不易打動
人心﹐遂於地道文化中搜索枯腸﹐他想起了這句話
﹕「有中國人的地方﹐便有金庸小說。」
本身已是個百分百金庸迷的他﹐決心要在楊過、段
譽、胡斐等人物身上尋找基督﹐並著書詳論﹐大談
武俠與人生。「相信金庸先生一定沒想過會有人拿
他的小說來作傳福工具。」他說。小說離不開人生
﹐福音傳道﹐又何拘用什麼方法﹖
早於廿八年前﹐陳法政已公開以金庸小說作例﹐談
基督宗教的人生哲學。「那時我還未在崇基學院教
書﹐學院邀請我演講題目關於基督教神學與香港獨
特處境的關係。我選了金庸小說作例﹐台下聽眾都
很有共鳴。」今年六十有三的陳牧師﹐回憶七十年
代的往事﹐仍掩不住一臉雀躍。
及至九零年於中大神學部退休以後﹐台灣宇宙光雜
誌請他寫專欄﹐他才正式以基督教的角度﹐撰寫金
庸小說的反省文章﹐之後結集成書﹐成為《武俠人
生》﹐分別在中港台三地出版。其後於去年出版
《武俠靈修》﹐及最近出版的《天龍八部的閃閃靈
光》﹐都是以金庸小說為骨幹的靈修小品。
一燈大師似基督﹖
對於以中國古代為背景的小說談基督信仰﹐陳法政
認為並無不可﹐因為任何刻劃人性的作品皆可用作
宗教說理的素材﹐問題只是你怎樣用。「無論是否
基督徒﹐或是什麼宗教的信徒﹐都會有提升人性的
需要和渴望。金庸小說的人物﹐如《射鵰英雄傳》
的郭靖﹐為人正直不阿﹐乃俠之理想﹐是做人的典
範。這些人物都予人平面以上的人生深度。另一方
面﹐基督宗教導人仰望上帝﹐不從人的層面去看事
物。從這個角度看﹐二者是十分琣X的。」
陳法政認為﹐不少金庸小說的人物也可反映基督教
的道理﹐如﹕《射鵰英雄傳》的一燈大師﹐當他還
是段王爺的時候﹐曾對瑛姑的兒子見死不救。瑛姑
後來找他報仇﹐雖然郭靖替他擋了一刀﹐但他仍叫
瑛姑再回來﹐甘願以死抵罪﹐反而卻因此而化解了
這段仇怨﹐引證了聖經這句話﹕「誰要保存生命﹐
反而失去生命﹔誰因義而放棄生命﹐反而獲得生
命。」
但類似這樣的人生道理﹐也隱藏在其他宗教之內﹐
而金庸小說不少地方也有很重的道教和佛教色彩。
如《天龍八部》﹐單是書名四字便出自佛經﹐指八
種形貌似人而實際上不是人的神道怪物﹐是宗教傳
說中的角色。小說內容雖與任何一部無關﹐然而也
並非純然以八部為小說人物的外號來源那麼簡單﹐
書中每個人都為自己的情慾意識所困而不自知﹐他
們都要面對重重業網和種種因果生活﹐明顯地受了
佛教因果循環的思想影響。
任我行的自我膨脹
面對這樣一部小說﹐陳法政又如何把它「基督化」
看之﹖「我們談宗教﹐不能單看條文教規﹐必須要
明白教規背後的生命和真際(reality)。以佛教和基
督宗教為例﹐『罪』是基督宗教的信仰基礎﹐卻很
難令中國人信服﹐因為牽涉到自由意志的問題。但
當我們談佛教的『業』時﹐便較易令人信服。那
麼﹐到底佛教的『業』能否納入基督宗教的範疇之
內呢﹖我認為有些行﹐有些不行﹐就像兩個拼在一
起的圓圈﹐有重疊的﹐也有不重疊的部分﹐我會選
取重疊的部分來解說。」
陳牧師指出﹐有時也許不用過分強調什麼「業」或
「罪」等概念﹐單看「自我的局限」﹐便能令一般
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明白。「人人也有過去﹐過去便
是生命的局限。就如結婚﹐你的丈夫或妻子便成了
你生命的局限﹐他或她的家人也成了你的局限。但
局限不等如罪﹐只是當我們不正視自己的局限﹐而
自高自大時﹐便很容易走上罪的道路。像《笑傲江
湖》的任我行﹐自我膨脹的程度已到出軌的地步﹐
他目空一切﹐罪便由此不斷誕生。」
玄慈和尚的悔過
但他指出﹐對基督徒來說﹐局限反而是一個機會﹕
「基督被釘十字架﹐你可把它看成是他生命的挫
折﹐衪卻成就了世人的永生。」他頓一頓﹐然後若
有所思的解釋道﹕「在基督宗教的神學觀裡﹐人是
用泥造出來的﹐同時擁有上帝的靈氣。泥代表我們
質性的局限﹐而靈氣則代表自由。人生而有局限﹐
亦有自由﹐這是人的矛盾。怎解決呢﹖基督用道成
肉身的方法﹐以自由選擇局限﹐他正視了局限的存
在﹐自由才得以完成。就如《天龍八部》的玄慈和
尚﹐當他被揭發與葉二娘以往的姦情以後﹐他本來
是可以否認的﹐但他卻選擇去承認和悔過﹐接受懲
罰﹐反而受到其他人的尊敬。所以﹐局限是人人也
面對的﹐問題只在於我們怎樣走出來。」
要從基督教的角度來詮釋小說﹐必須對神學的理解
十分透徹﹐但在陳法政三本作品中﹐也沒發現艱澀
的神學理論﹐他只是如數家常般剖析金庸筆下人物
的心靈。「希望讀者看得明白﹐便不能寫得太深
奧。」他說。還會繼續寫下去嗎﹖「寫太多了﹐目
前先要好好休息。」然後又笑著說﹕「但不排除將
來會有繼續寫的機會。」誰能逃過金庸小說的魅
力﹖也許就如武林人士找到了《九陰真經》一樣﹐
一旦開始研究﹐便難以停下來。
文﹕勞寶霞
封黃藥師做偶像
陳佐才法政牧師讀遍金庸三十六本小說﹐對小說人
物個個瞭如指掌。問他最喜歡哪個人物﹐他不假思
索便說﹕「黃藥師、令狐沖。」喜愛的人物通常與
自己的性格多少有些琣X。但眼前個這位神學博士
彬彬有禮﹐且曾在教會內擔任不少行政要 ﹐實在難
以把他跟這兩個性格不羈、邪中帶正的小說人物扯
上關係。
看見我一臉疑團﹐他笑著解釋道﹕「我是屬於中間
偏左的人。不會離開正道﹐但也不願給它局限﹐有
時也會到外面的世界吁一口氣。」雖然陳法政這樣
說﹐也很難令人理解﹐直至他談及當了三十七年牧
師的感受時﹐才叫人看出端倪來﹕
「我最沮喪的時侯﹐就是看見有需要的人得不到幫
助﹐感到有心無力的時候。還記得在六零年代尾﹐
我在一間禮拜堂工作﹐看見一名女子獨自跪在祭壇
前飲泣﹐原來她為了養活家人﹐甘願出賣自己﹐在
色情場所工作。她說『我知道我是沒有翻身機會
了﹐我只是想來這裡淨化心境﹐使自己不至走得太
歪而已。』我聽後感到很無奈。我常覺得教會對社
會邊緣化的服務工作仍然做得不夠……。我在大學
教宣教神學﹐對這些問題的感受很深。」他說﹐滿
臉無奈之色。也許﹐只有在武俠小說裡﹐才會有大
俠跳出來救危解困。現實的「神鵰大俠」在哪裡﹖
何謂法政牧師﹖
人人都叫陳佐才做「陳法政」﹐因為他是「法政牧
師」。在基督教界中﹐此乃聖公會獨有的職務﹐是
對具資歷和對該會有長期貢獻的神職人員的尊稱。
目前﹐香港聖公會只有四至五位法政牧師﹐陳佐才
是其中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