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古龍
  過兒的討論區 (第一頁)
  笑談金庸
  感覺古龍
  討論精華
五 生命的歌
【題記︰這個生命,並非是我的筆名。】

  從未有任何小說中有古龍這樣對生命的讚頌,對生命的熱愛。

  在古龍的小說中,無論是大奸大惡,大悲大喜,都有著一股昂揚的氣
質,那是對生命的熱愛,和一種執著和熱望。

  最典型的仍然是《蕭十一郎》。
  提到蕭十一郎,耳邊彷彿又響起那首蒼涼的歌---
  「暮春三月,羊歡草長;天寒地凍,問誰飼狼?
   人心憐羊,狼心獨愴;天心難測,世情如霜。」
  我想古龍肯定是仔細看過杰克•倫敦那篇著名的小說,一個饑渴的人
和一頭饑渴的狼相遇在冰天雪地荒無人煙的冰原上,那是一種人與狼的沖
突,也是一種人與自然、狼與自然的衝突,在那裡,無論是人,還是狼,
都模糊了物種的界限,而表現出他們共同的作為生物的本性,那就是對生
命的熱望,是作為一種活生生的生物對自然的抗爭,所以,不但是最後戰
勝了自然和狼的人,也包括作為失敗者的那只孤狼,都讓讀者們深深的為
之感動,他們共同譜寫出一首生命的讚歌。

  這種蓬勃的對生命的渴望,當是超越了一切人性和獸性,超越了善和
惡,所以一個是最具理性的人,一個是最具獸性的狼,本是兩個最具衝突
的個體,竟那麼奇妙地統一起來。(杰克•倫敦不愧是大師。)

  古龍對蕭十一郎所投入的感情一定很深,或許是將自己所有的寂寞孤
獨和自己心中熊熊燃燒的生命的火焰和激情全部投入到這個人的身上,這
個既具有狼性又具有人性的浪子,就那麼傲然獨立於世間,承受著風風雨
雨,這個外表冷漠孤獨的浪子,內心卻如火在燃燒。

  從未試圖探求過為什麼那麼多的人喜歡齊秦,喜歡他那首歌---
  「我是一匹來自北方的狼
   走在無人的曠野中
   淒厲的北風吹過
   漫漫的黃沙掠過
   ..............
   不為別的
   只為那傳說中美麗的草原」
  在蒼涼中我還能感覺到很多,對生的熱愛,對美好的嚮往,這種感覺
也許絕不是可以言傳的。
  只因為感覺。
  只因為喜歡。

  對生命的熱愛給予了天下萬物頑強的生命力,所以重傷的蕭十一郎能
回到狼群,能從死亡的邊緣掙扎回來,所以楊錚毅然斬去自己的右臂(離
別鉤---「離別,是為了永遠的相聚」)所以公子羽希望「公子羽」能
永遠年輕,所以埋在山中的夜帝能微笑著飲酒,所以傅紅雪的黑刀挖斷了
刀尖,古龍筆下所有的人都有著最頑強的生命力。也許你還會說︰他們並
不是普普通通的一般人,甚至,他們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人。但是你可曾想
過天下所有的人都會有最本質的東西,就是這對生命的熱愛。耶蘇復活的
時候第一個看見的是一個妓女,佛也曾渡乞丐成佛,這乞丐,這妓女,豈
非是普通人,但成佛成道,就不再是「普通人」,為什麼?是因為心靈上
的升華嗎?但是他們原本就沒有變化啊。

  變化的是他們的經歷,那足以激勵起一種精神,將普通的變成不普通
的,將平凡的變成不平凡的,激勵起更多的人更高層次的渴望,從這點上
來說,我們需要的是那種能激勵人心的力量,而不用管這種力量是從哪裡
來。

  永遠燦爛微笑的花滿樓讓我們永遠微笑著面對生活。
  瀟灑的楚留香告訴我們要愛這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
  蕭十一郎讓我們明白人如何去頑強面對困境和艱難。
  鐵心熱血的鐵中棠告訴我們這世上總有得失和執著。
  西門吹雪讓我們理解人在世間有著更高更深的追求。
  段玉告訴我們其實誠實也是人世間一樣強大的武器。
  ..............
  這一切,都是因為可愛的生命。(???,不是我哦!)

   *       *       *       *       *       *       *

  另一個我要為之而歌的是人性。

  人性是怎樣的?是善?是惡?這一千古難題,還是讓那些哲學家們繼
續去爭論吧。古龍無疑是矛盾的,他試圖給出一個定論,可惜他不是個哲
學家,他自己心裡也有著極大的衝突,結果是出現了極端的兩種人性,或
極善,或極惡。

  多數的時候,古龍相信善是人的本性,這多半是在酒酣的時候,酒酣
意正濃,正是淋灕酣暢的時候,筆意如潮,思緒如潮,酒能讓自己相信自
己腦海中的那份理想和美好的幻象,人性本善,人性最善,正義必將戰勝
邪惡,邪永不勝正。

  所以有了沈浪,楚留香,陸小鳳這樣的絕頂人物,有了一個個最最陰
險但是結果都以失敗而告終的陰謀,這些人中最出色的一個是小魚兒。
  許多人喜歡將小魚兒與韋小寶相比,有許多人認為韋小寶根本不能和
小魚兒相比,也有許多人認為小魚兒根本不能和韋小寶相比。
  (我不得不讚嘆金庸的了不起,將一個小混混放在那樣的一個歷史時
代,將一個真實的背景和一個虛幻的人物融在一起,有位不認識的網友在
他的評論中說︰「金庸是在真實中創造一種不真實,而古龍是在不真實中
創造一種真實。」我深以為然,金庸的作品中人物好像是實實在在的真實
的人物,你伸伸手就能及,背景是真真切切的歷史,你翻翻書就能看到,
但是你真的能及麼?你能作令狐沖或楊過麼?你能像郭靖麼?你能真的有
韋小寶那樣的好運麼?讀的時候,你會羨慕,只感嘆,只一番遐想和一番
感慨,但是不能奢望去成為。古龍的小說,人物那麼縹緲,根本沒有現實
的背景,一切都是虛幻的,卻又給我們一種感覺,讓我們覺得即使我們不
能成為虛幻中的那些人,但是也可以有那些人所具有的東西---人性,
善,惡,愛,恨。有和他們同樣的感覺,同樣的思維。)
  在沒有出生的時候,就掉進一個因愛成仇的大陰謀裡,童年一直到少
年都是在惡人堆裡長大,學會了所有的惡人的招式,但是最終卻沒有成為
惡人,這裡面有古龍的一種信念和美好的願望---讓人們都充滿著對善
的希望。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無論環境如何,人性不滅。所以《碧玉刀》
中的段玉,雖然屢屢受騙上當,卻又總能化險為夷,因為他總是用誠實去
對待別人,只因為一個「誠」。所以王憐花最終被沈浪所感化,是因為沈
浪博大的胸懷,只因為一個「恕」。所以惡人谷中那麼多的惡人,最後都
會回歸到「善」。

  《絕代雙驕》永遠是絕代的,如果非要讓我拿它和韋小寶相比,那麼
我不得不說︰雖然我很喜歡看《鹿鼎記》,但是小魚兒無疑是比韋小寶更
出色,因為韋小寶比起來還只能算是個頑童,他雖然有著種種的幸運和艷
遇,卻缺乏了一個成熟而複雜的人所具有的很多東西---愛,和因愛而
生的痛苦,和對人生的無奈和掙扎。

  不由得又想起當花無缺要殺小魚兒時,鐵心蘭脫去衣服來阻擋花,大
喊道︰「小魚兒,你快走啊!」小魚兒因此而消沉。這一種感覺只有令狐
沖痴戀小師妹而狂飲大哭可以相媲美。對後者我體會到那種苦戀而不可得
的滋味,正是少年情懷,而對前者,則有超出愛戀的一種更深的感覺。或
許唯有滄桑過後更能體會吧。

  但是酒總有醒的時候。

  盡管酣醉時淋灕地讚美人性之善,清醒的時候總要面對殘酷的現實,
即使真的能如傳說中的仙人般一醉千年,醒來時仍將面對滄海桑田的無奈
和人世間的炎涼。這是古龍自己親身飽經過的現實,也是古龍書人人物所
經歷過的現實。怪不得那麼多的人都喜歡酒,因為酒中的世界是扭曲的虛
幻的卻是美好的,是可以按照自己心裡的願望構築的;怪不得那麼多的人
都喜歡書,因為書中可以給自己一個自己本無法圓的美夢。
  而現實是殘酷的,特別是當自己親身經歷過這一切。

  江別鶴,江玉郎,天下怎麼會有這麼樣的壞人呢?

  許多人責難古龍絕對二分化的人性,原因也是因為人性的複雜,不能
絕對化,金庸樹立了一個典型,在金庸小說中似乎沒有一個人是因為真正
的「惡」而成為惡人,即使四大惡人也是各有傷心別事,只有一個飄飄若
仙的丁春秋似乎是惡極而無善,可惜卻性格太單薄,除了像神仙般的形象
和一個天大的惡名,竟沒有什麼了,若非金庸出色的文筆,丁春秋並不算
什麼。金庸是近於佛道了,尤其是越到晚期,佛家有所謂「有情皆孽」所
以要佛去渡眾生,又因為「人皆有佛性」所以人都可渡,包括惡人。

  暫不說佛性是否就是人性。金庸的一生說不上錦衣玉食也可算無憂無
慮,身份地位自不必說,他可以專心地著書研究學問,可以「躲進小樓成
一統,任爾東西南北風」,若說唯一的缺憾,不過是失戀過一次。

  所以他無法體會《歡樂英雄》中錢對英雄的深刻的影響,無法體會英
雄好酒的心情,無法有浪子的感覺,無法真正領悟寂寞的滋味。

  盡管他讀過《說唐》知道有秦瓊賣馬,盡管他對《水滸》的了解比任
何人都深,盡管他興之所至也會呼朋引伴共買一醉,盡管他對書的理解遠
非別人所能及,對書中故事的了解遠非別人所能比。

  有一種說法,經歷過苦難和折磨的人,心中總有一股「氣」,有人說
是「憤世嫉俗」,我覺得太過,因為這樣的人並非都是懷著一股對世界不
滿的「惡氣」,他們有一種在困境中挺身而出的「豪氣」,有不被世俗所
接受時的「怨氣」,有飽嘗艱辛依舊痴心不改的「昂揚之氣」,有閱盡人
世百態時的「激憤之氣」,這些「氣」郁結於作者之胸,然後成為打動讀
者的文字。

  這些「氣」只有以激烈的形式表現出來,才能表達出作者本人的內心
真實的世界,讓讀者強烈地感覺到這種「氣勢」,並因之而產生共鳴。而
作者自己也想極力表達自己內心強烈的郁結之氣,越是激烈,越是酣暢痛
快,越是能給人留下極深刻的印象。

  有時候,寫書不單是給讀者看的,也是給自己看的。

  從古龍的書裡很多時候可以讀出,感覺出,回味出那種極強烈的人性
衝突。人,似乎永遠踏不出欲望的誘惑,上官金虹為的是權力,西門吹雪
為的是劍的榮譽,葉孤城是為了一個「名」字,鐵中棠為了一種責任,霍
為的是金錢,人皆有欲望,故有人性的千姿百態。我們能從古龍的書中看
出更多的人性的陰暗和險惡。有時候那些邪惡和陰險甚至讓我們覺得世界
簡直就是黑暗的,充滿了失望和無望,看不到一絲光明。但是就在這絕望
中,正義仍然會戰勝邪惡,光明會戰勝黑暗。善會戰勝惡。

  用筆這樣寫著,古龍心中充滿了矛盾,或許這矛盾唯有在半夢半醒之
中才能真正的逃避。小說中正義可以戰勝邪惡,而現實中有多少罪惡是眼
睜睜看著卻又無奈的,自古以來就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說,在書
中我們還可以大聲吶喊,在現實中唯有嘆一口氣而已。上帝有無窮的力量
和無數的天使,而撒旦一人就可以抗衡。這個世界也許本來就是黑暗多於
光明的,人類的本性也許永遠都是惡大於善的。

  寫到這裡,突然吃了一驚,本不是個悲觀者,一直自信著自己抱著積
極的生活態度,我相信人是善良的,熱愛陽光燦爛的生活,相信真愛與真
情,也總是執著於那一份豪情。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這種悲觀和無奈竟
悄悄溜到我的心裡。想到東林黨人那副流傳千古的對聯︰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東林黨人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給我們留下的是一種精神,一種對惡和黑暗
的抗爭,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候,這種精神也能燃起人們心中的火和熱血,
後來又見這副聯被改作︰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不關己」
三個字就將一副昂揚之氣換作漠然,那是老莊之學?那是無為之心?那是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寫這句話的人,卻是用匕首與
投槍孤獨抗爭的鬥士。)但也是看透世情以後的無奈下的感慨吧?

  一下子又想起一個著名的PC GAME來,封面寫著︰
  「一直以來,我們都是那些所謂的英雄們屠戮的對象,他們殺害我們
的親人,掠奪我們的財物...如今我們要聯合起來,保護我們的財產,
給那些英雄們教訓!」
  這是地下城守護者(DK)的宣言,對這個遊戲開始聽到介紹就有很
深的印象,不是因為她精美的畫面和遊戲風格,而是因為這是第一個扮演
反面角色的電腦遊戲,可惜的是仍然是除了戰鬥,沒有可以看得出邪惡與
黑暗。我常常地想︰要是想真實地表現這個世界,惡是必不可少的。曾與
一個朋友談過一個遊戲的創意,我設計了一個完全反面的主角,朋友說︰
「好是好,但是那是不可能的,」說著笑了笑,繼續道︰「因為我們是要
宣揚『正義』和『善』,而不是要提倡黑暗和邪惡。」

  很多的時候思維就像一匹沒有韁繩的野馬,不知道會跑到什麼地方,
不知道會跑多遠,也不知道能不能收得住。

  古龍小說中的人物如同別的很多小說中的一樣,在善與惡的人性中掙
扎,之所以更苦更受折磨,是因為善與惡的衝突更激烈,也是因為古龍內
心的矛盾更強烈,宣揚人性的善是內心的一種嚮往,但是對人性的真實認
識又常常覺得這種對善的讚美只是一種違心的美好幻想,越是深深地認識
到這個事實,越會陷入苦苦的掙扎,所以,常常會感覺古龍書中的人物活
得「好累」。

  若是沒有了善惡的主題限制,若是盡情地寫出人性的本原,那該是一
種什麼樣子?或許可以讓讀的人們在最可怕的噩夢中驚醒,從而覺醒,從
而更熱愛善更嚮往善,或則是讓人們面對真實的黑暗徹徹底底的絕望,這
是一個可怕的嘗試,誰敢真的去試呢?看得書多了,常會這麼想,也常不
敢這麼想下去。也並不希望這樣的來寫。

  因為我們總還得要有希望!

(第五篇完)

回到目錄•續看六 夢與追求

楊過的傷心小站 | 笑談金庸 | 精華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