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覺古龍 |
|
八 感覺的感覺
讀書該怎麼讀? 慚愧地說,我不是個善於讀書的人,很多時候讀過一本書後過不了多 久,就會忘記其中的很多情節,語言,甚至人物的名字,所以在以前的宿 舍夜談中常常敗下陣來,室友們都是博聞強志的武俠高手,談起來頭頭是 道,書中的人物情節故事對話信手拈來,曾下過狠心乾脆背上一本武俠小 說,於是拿來《鹿鼎記》,結果卻只不過是把每回的目錄記下來。但是並 不認為這就不算是讀書---因為沒有牢牢記住內容和情節,所以得多次 地反覆看;因為不需要專心去記,所以看書看得很快,不用擔心時間緊迫, 老是留尾巴;因為看得很快,所以一套書可以從大體上了解,不會限在局 部裡面;也因為沒記住內容,所以每次看都會找到新的(實際上是看過卻 忘記了的)細節和新的感覺,每次看都不會喪失新鮮感。我大概算是個標 準的「好讀書,不求甚解」的人吧。金聖嘆有十八個不亦快哉,不求甚解, 對我也是「不亦快哉」! 因為我更喜歡的是感覺。 一種純粹精神上的東西。 所以讀書也是在讀一種感覺。 因為感覺不好,所以如《巴黎聖母院》之類的名著一頁也看不下去, 因為感覺很好,所以很多人蔑視地稱之為「膚淺」的香港喜劇搞笑錄像片 我也會看得津津有味。這些,只因為感覺。 對古龍的喜歡,也是一樣的「感覺」。 對美的沉醉,是一種感覺。獨坐的沉思,是一種感覺。突然的頓悟, 是一種感覺。有時候突然想放聲大哭放聲大笑,也是一種感覺。 因為寫的是感覺,所以是很飄忽的,所以有很多時候思維就像做夢一 樣,既雜亂沒有頭緒又跑得很遠,甚至跑到連自己都摸不著頭腦的地方, 更不用說是去控制或者去收住,也就任自己跟著感覺走,走到哪裡算是哪 裡,這也許會讓朋友們覺得囉嗦,但是既然是感覺,只好也由得它了。 我喜歡武俠,不單單是從它的文筆風格人物和故事情節上的喜歡,更 喜歡的就是這一種感覺,那是能讓自己看著喜歡,看過之後,還能想些什 麼,能浮想聯翩的感覺。這種感覺,有的時候是被感動之後的沉醉,有的 時候是產生共鳴時的激動,有的時候,則是常常不由得將小說與現實,與 自己的生命中的思索和經歷聯繫在一起,所以常常就想著︰「啊,這句話 說得真有道理。」所以,我也就特別鍾愛古龍的小說,因為那會給我更多 的共鳴和感悟,更多的感覺。 平生最不喜歡的事情很多,其中有一個就是被人揪著耳朵講大道理, 這些大道理究竟是對是錯先不去說(盡管事實上這些經過多少年多少代人 一代代傳下來的老道理已經是近乎真理的至理名言,我心裡也明白這些) 就是不願意聽講經佈道般的說教。奇怪的是,古龍的小說中這樣哲理性的 話很多,卻絲毫不能給我佈道般的感覺,反而那麼真切,那麼感動人。這 是語言的藝術,也是因為此情此景烘托得恰到好處,還因為它的真實性。 還是拿香港的電影錄像來打比方,是另一部周星弛的片子---《國 產007》(曾經是一部被禁的片子,原因是丑化了我國的公安)這是一部給 人深刻印象的片子,不僅僅因為它極幽默的情節,也因為在逗笑的同時, 寫出一份感人的情,當周星弛彈著鋼琴唱那首《李香蘭》的時候,至少我 是不會忘記那極富美感的場景呢?那一份真摯和深情的投入,製造了一個 至幻至美的意境。同樣地另一部錄像,是劉德華主演的,本身是一部動作 片,當他的女友為了救他,被惡人們打到水下,每當她一露出水面就會被 竹竿壓下去,終於窒息而死,男主角在水下抱著她的屍體,這時響起劉德 華自己唱的那首《來生緣》來,以前也聽過多次這首歌,但是從未有特別 深刻的印象,就在那時,突然感到這歌是如此的好聽,如此的讓人感動。 不用再去多舉例子,只要你去注意,這樣的讓自己感動有很多很多。那是 只能讓自己細細品味的。以前,有人對我用極夸張的口吻說︰「哇,你居 然看那些東西!多俗!未免檔次太低啦!」也有人說︰「香港片麼,都很 無聊的,低級庸俗,還有,淺薄。」語氣充滿了不屑。我都會氣哼哼地竭 力反駁︰「你不懂得欣賞!比如什麼什麼,還有什麼什麼,都很不錯的, 反映了什麼什麼,說明了什麼什麼,你該怎麼怎麼去理解。」常常為此會 爭得面紅耳赤,甚至朋友反目---和我沒有共同語言還藐視我的人,不 配作我的朋友。現在則慢慢地想明白了,金庸的《白馬嘯西風》並不被很 多人所喜歡,但是至少有一句話是我最喜歡的,那就是小說中的最後一句 話︰ 「白馬帶著她一步步的回到中原。白馬已經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 終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楊柳、桃花,有燕子、金魚……漢人中有的是 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儻瀟灑的少年……但這個美麗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國人 那樣固執︰『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高雅的音樂是很好很好的,外國名著也是很好很好的,還有許許多多 的東西,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而我喜歡的東西,別人看 是粗俗的也好,沒有品位的也好,不值一提的也好,可是我偏偏喜歡。 又扯得遠了,還是回到武俠小說來。 不止一次,聽到朋友這樣那樣的話︰ 「古龍嘛,就那麼回事。說些好像很有哲理性,很深刻的話,其實並 不見得很深刻,他的文筆一般,誰都可以照貓畫虎模仿。金庸就不一樣了, 誰也無法代替。」古龍尚且如此,別的人更是不值一提。所以朋友們還這 麼說我︰ 「哎呀,雲中岳的書你也看啊,真是沒想到!」 「居然還看還珠樓主的書,你也真能看進去。」 「哇啊啊,李涼的書,我的天,你的檔次真低。」 「黃易耶,小黃書也看?真的很無聊的書。」 「梁羽生的風格老套,看一兩部就沒意思了,你居然還反復地看?」 「喔喲,白羽是誰啊,聽都沒聽過的人,寫得什麼?肯定沒什麼意思。」 有很多很多的理由喜歡一件東西,也有很多很多的理由不喜歡一件東 西,但是這些理由都不如一個理由--- 「因為我喜歡。」 愛一個人要理由麼?恨一個人要理由麼? 喜歡就是一種感覺,超出了理性,有些唯心的,一如人的愛恨,惠子 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是快樂的呢?」莊子就說︰「你不是我,怎 麼就知道我不知道魚是快樂的呢?」這也是一種感覺,突然發現,原來主 觀唯心論也有一定的道理,至少,每個人的喜歡不喜歡,都是主觀的,很 多時候是不可理喻很難用常規來理解的。所以我喜歡的就是好的,不喜歡 的,就算是世界上所有人都公認是最好的,我也不會同意。 其實感覺也是有理由的。 要不然,為什麼作家們想極力表現的又是什麼?又有什麼用呢?我們 讀小說又為的是什麼?又有什麼用呢?韓愈說︰「文以載道。」作家在鳴, 也在傳遞著他們的「道」。 已經說了很多古龍小說給自己的感覺,那是一種感動,其實在很多地 方,很多時候,很多小事上都會有同樣的感動,一花一葉一菩提,關鍵都 在自己內心的體會和共鳴。記得很久以前,還是很早的時候看到《名劍風 流》,一見就很喜歡這個名字,看後也很喜歡這部書,若是深究起原因來, 或許僅僅是因為這個名字,或許只因為覺得俞佩玉的一言一行都像個真正 的男子漢,或許只因為那種在最絕望的時候仍然充滿希望的氣質,也或許 只是因為書中的那一句關於什麼是「完美」的詮釋---當俞佩玉臉上被 銀花娘斬了一道傷痕後,東郭先生對他說︰「以前你是很完美的,完美得 上天也會嫉妒。現在有了傷痕反而更好。」後來知道了這不過是古龍較早 的一部作品,也看過了更多更好的古龍的小說,比較起來《名劍風流》的 情節差得很多,但是那份喜歡卻始終是一樣的,始終沒有改變。這就是一 份永久的感覺。如今很多人笑我還看那麼土的《名劍風流》,但是我還是 喜歡。 後來是《絕代雙驕》,又一部終生難以忘懷的武俠小說︰第一部先看 電視後看小說的故事,第一部讓禁止我看武俠小說的媽媽也熱心地關注的 故事,第一部全家坐在一起看,看後還一起猜測結局的故事,光是這些, 已經足夠讓我有一份難忘的感覺了。若是還不夠的話,還有人性的激烈衝 突,有終於吃了自己兒子的肉的江別鶴(電視中是這樣寫的)和原來並沒 有吃過人肉的李大嘴,江南大俠原來是最壞的,讓我看後久久思索善和惡, 該怎樣去認識?更不用說機智有趣的小魚兒,和其他許多有趣的人。從那 以後,一直認為甦櫻是武俠小說中最好的女主角之一,後來當妹妹想改名 字的時候,毫不猶豫脫口而出︰「就叫『櫻』吧!」這是我永遠的《絕代 雙驕》。 《浣花洗劍錄》是一部重要的小說,權威的評價是︰「這部書是古龍 從早期簡單的模仿嘗試到中期的成熟創作的分界線,標誌著古龍武俠創作 的一個新的開始。」但是我讀的時候並不知道這些,感覺是一種新鮮--- 世上居然有這麼快的劍!這麼高的劍法!這麼高深得無法想象的武學境界! 那時候剛剛將一部《射雕》看全,心中完全沉浸在降龍十八掌和九陰真經 裡面,以為「技盡於此矣」,哪料到一下子又看到了另一種境界,比較起 來,射雕中武功的層次很高了,人的層次也很高了,卻沒有「人」與「武 技」間那種「默契」的境界,因為「技盡於此」而真的技「盡」與此,缺 少了「永無止境」和不斷去尋求更高的境界的那種境界。那時還無法理解 白衣人為什麼會對殺死自己的方寶玉說「謝謝」,卻能感覺書裡的人物在 武學中探索,就像在深邃的太空中不斷地上升,但是永遠不知道,也無法 想象究竟有沒有頂?哪裡才是頂?這比爬到高山之頂後孤獨四顧的境界要 更高更深了許多。從那時起,我開始想象古龍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心裡 真的會有那樣一種悠遠得永無止境的境界麼?他真的經歷過那麼多的心靈 的折磨和掙扎麼?於是我開始尋找古龍的生平,開始看古龍的所有小說。 古龍的生平只能靠點點滴滴地搜集,比如,從來沒有人知道他確切的 出生年月,再比如,他的初戀和失戀是在十幾歲,還有各種各樣的評論, 浪子,大俠,好酒色,大學肄業,受傷,直至最後死亡。但是這些仍然不 能讓我明明白白地理解他書中那種高不可測的境界,無論是人物的,還是 武功的。那個時候,看過《小李飛刀》,看過《邊城浪子》,看過《蕭十 一郎》,和《大旗英雄傳》。但是,無法理解孤獨,也無法理解為什麼阿 飛會那麼依戀林仙兒,無法理解李尋歡為什麼會把自己最愛的人讓給別人。 但是還是感覺到自己有一種感覺。 正是少年時,未識愁滋味,那時候眼中心中都是燦爛的陽光。 直到大三,有了閑情,有了數不清的時間,也有了另外的心情,再讀 古龍,才一下子開始明白什麼是寂寞,什麼是苦澀,什麼是希望和意氣, 還有,什麼是深沉。 那不單單是一個被古往今來多少人苦苦吟過的一個「情」字,為情痴, 為情苦,為情所障(若是單為一個愛情,寧可去看金庸,寧可只看金庸)。 那還是一種愁苦和掙扎,一種在情之外的人生的愁苦和掙扎,當然還有奮 鬥和追求,和一種在掙扎中百折不撓的精神。奇怪,明明都是那些風華絕 代的人才有的,為什麼卻又有一種異常清晰的感覺︰那分明是每一個小人 物也有的,愈是卑微,愈是堅韌,也愈是淡然面對所有的轟轟烈烈。大人 物有時候會嚮往平平淡淡,絕代的人物也終會厭倦江湖,李尋歡隱在酒肆, 三少爺如鴻般飄渺,可惜也因為他們是絕代的人物,平凡始終是一個夢想, 他們仍將投入到風雲中去。對他們來說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卻是小人物 們輕而易舉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閑敲棋子落燈花」,正是我 所最嚮往的,所以,也就能更有一種「感覺」。愛情是高尚的偉大的,浪 漫的,纏綿的,而生活則是另一種滋味,單為這,也值得我喜歡古龍了。 更不用說那種給我的生活的激勵和啟示了。 武林外史,楚留香傳奇,多情劍客無情劍,九月鷹飛,歡樂英雄,大 人物,蕭十一郎,流星•蝴蝶•劍,七種武器,天涯•明月•刀,劍•花 •煙雨•江南三少爺的劍,陸小鳳,邊城浪子,血鸚鵡,白玉老虎,大地 飛鷹,圓月彎刀,飛刀•又見飛刀,英雄無淚,風鈴中的刀聲,怒劍狂花, 那一劍的風情...沈浪,熊貓兒,王憐花,朱七七,楚香帥,胡鐵花, 李尋歡,上官金虹,荊無命,阿飛,葉開,郭大路,王動,燕七,龍嘯雲, 林仙兒,謝曉峰,燕十三,丁鵬,蕭十一郎,陸小鳳,木道人,趙無忌, 孟星魂,石觀音,律香川... 這麼多讓我感到很出色的作品,這麼多出色的人物,每一部都讓我讀 後掩卷想到了很多,也感觸了很多。若是一一說來,怕是寫上幾十萬字也 說不完的了。若是說最讓我感動的一部也很難說得出來,不同的書有不同 的感覺,但是有一個是相同的---很深很深的共鳴和很深很深的思索。 就如同那種腦中突然一下子被電流流過的感覺。 * * * * * * * 記得有一天,一個好友對我說︰「其實你永遠也不可能理解古龍,因 為你從未有過他的經歷,有過他的坎坷,所以,最多你只是在做夢,是在 『為賦新詞強說愁』,什麼時候,你真的有那樣的經歷,也許你才會真正 的理解。但是,那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你根本不可能有。」那朋友剛剛失 戀,正痛苦得好像是世界上最失意的人。 幾個月後,朋友正常如初,又對我說︰「唉,其實我也是在強說愁啊 。」 是不是我也在強說愁呢? (第八篇完) 回到目錄•續看九 後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