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射鵰》
  過兒的討論區 (第一頁)
  笑談金庸
  關於《射鵰》
  討論精華
mack
個人資料 | email
posted 08-13-98 12:39 AM ET (US)
有 幾 次 讀 到 關 于 金 庸 的 評 論 , 其 中 都 有 提 到 << 射 雕 >> 開 創 了 武 俠 小 說 的 新 記 元 , 不 知 是 何 原 因 , 請 各 位 英 雄 指 教 。
Silly
個人資料 | email
posted 08-13-98 6:11 AM ET (US)
感謝 mack 開的題目。
《射鵰》是金庸第三部武俠小說,第一部長篇鉅著
。其實早在發表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時候,
已經一鳴驚人,後來再著《碧血劍》,並未有重大
突破,尚待磨練。到《射鵰英雄傳》面世,技巧圓
熟、人物生動,比之第一二部中篇著作,進步甚速
;而其中那「主角成長過程」之故事形式亦為後來
者紛紛仿傚。故有此言。
請各位補充指正。
wuji
個人資料 | email
posted 08-13-98 12:50 PM ET (US)
傻姑姐﹕

Are you sure 《射鵰》was the third novel
written by 金庸﹖ I thought it was the
fourth, with 《雪》being the third.

不管怎麼說﹐《雪》也是無法與《射》相比的。
傻姑姐對《射》的評價很準確。我想《射》之所以
超出前兩(或三)本書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其中的武功
描寫太吸引人了。《書》、《碧》(再加上《雪》)
中的武功的不是特別出色﹐與所謂的“舊武俠”小
說中的武功描寫相似﹐沒有新鮮感。這也許是由於
背景是明、清兩朝﹐離現在比較近﹐如果把武功
寫的太神了﹐會使讀者有反感。而到了《射》﹐
金庸的武功描寫有了突破﹐甚麼“降龍十八掌”﹐
甚麼“三十六路打狗棒法”﹐甚麼“落英神劍掌”
﹐等等等等﹐都是從未出現過的。雖然讀者也知道
都是假的﹐但由於背景是南宋﹐所以反而給人一種
對當時武功的神秘感。讀了之後﹐令人無法忘記。
我想如果進行一次調查﹐大多數讀者都可以毫無
困難的說出書中各人的武功名稱。再來看《書》、
《碧》二書﹐誰又能說出紅花會十四個當家人的
武功(恐怕連他(她)們的名字都說不全)﹐或袁承志
師兄弟三人的武功﹖

“武俠”小說是需要“武”和“俠”的。如果
“武”寫的平淡﹐也就不會吸引人。當然除了
“武”之外﹐還有很多其它的因素使《射》超出其
它的書﹐但“武”是重要原因之一。

Silly
個人資料 | email
posted 08-14-98 9:39 PM ET (US)
無忌兄:
謝謝補充。
我查過書,小說後記提及:
《射鵰》由 1957 年至 1959 年於《香港商報》連
載。《雪山飛狐》初次發表為 1959 年。
可能兩書寫作時間有重疊,但是除非《雪》寫好了
超過兩年才發表,否則應以《射》為早。
wuji
個人資料 | email
posted 08-17-98 8:45 PM ET (US)
Silly:

Thank you.

Silly
個人資料 | email
posted 08-18-98 4:52 AM ET (US)
Wuji:
Not at all.
allenlee
個人資料 | email
posted 09-12-98 6:09 AM ET (US)
寡人卻認為書劍恩愁有其獨特優點
其幫派層次分明
著重於格鬥撕殺
展現武俠小說之主體
反之自射雕三部起,庸漸走入雜學
雖更能抓住讀著,卻在鹿頂中矯枉過正
孤稱鹿頂為庸之無俠小說

楊過的傷心小站 | 笑談金庸 | 精華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