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
個人資料 | email
|
posted 12-15-98 9:11 AM ET (US) 從【金庸茶館】抄(轉碼)來的
〈《倚天》中一段鮮為人知的謀殺案〉
慧兒偶然發現一篇頗有意思的文章,介紹各個
位俠客:
《倚天屠龍記》中一段有鮮為人知的謀殺案﹐
兇手作案動機卑劣無恥,不可告人﹔手段陰險
毒辣﹐令人髮指。可惜金大俠始終未將該兇手
繩之以法,令其逍遙法外﹐而死者則冤沉海底。
為伸張正義﹐維護武林公理﹐鄙人決定將這段
沉冤已久的內幕公諸于眾﹐對兇手施以口誅筆
伐﹐以證法網之恢恢﹐疏而不漏也。
這起謀殺案的受害者是紫衫龍王黛綺絲的丈夫
韓千葉,死因是中毒,爾凶手則是明教光明右
使范遙!!
何以見得﹖且聽某慢慢道來。
首先﹐不妨讓我們先來聽聽胡青牛關於該兇手
特徵的描述﹕“我問起下毒之人﹐知是蒙古人
手下一個西域啞巴頭陀所為。”
顯而易見的是﹐該兇手無論在身份上還是外形
上﹐都與范遙的特徵極其吻合﹐而且范遙顯然
又具備謀殺韓千葉的最直接動機。
范遙愛慕黛綺絲良久﹐曾央陽教主夫人為其做
媒﹐但黛綺絲卻寧死不從(雖然黛綺絲此舉亦
事出有因﹐但在不明底細的范遙看來﹐黛綺絲
顯然對他絕情之極矣)。而更不可忍受的是﹐
黛綺絲居然一見鐘情的愛上了一個毛頭小伙子
韓千葉﹐為了跟他雙宿雙飛竟不惜叛教而出。
這一切自然早已足夠讓范遙對韓千葉萌生殺機
了。據此﹐我們已可將范遙列為本案首號疑凶
了。
當然﹐光憑上述懷疑還不足以定其罪名﹐我們
還需要一些更有力的證據來指證該疑凶。
不妨再來看一下兇手的做案手段﹕前面已經提
到﹐兇手的做案手段是下毒。然而令人感到費
解的是“兩位中毒的情形不同”﹕黛綺絲“中
毒不深﹐可憑本身內力自療”﹔而韓千葉所中
的毒卻是“無藥可治”(請注意﹐這是“蝶谷
醫仙”胡青牛所說的“無藥可治”)。
若是普通仇家﹐顯然不會對兩人施以如此判若
雲泥般的區別對待。而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下
毒者為范遙﹕他對黛綺絲仍舊情未了﹐故僅略
施薄懲﹔而對韓千葉這個橫刀奪愛的情敵則務
求趕盡殺絕。
如果說上述論斷只是對一些旁證的推理分析﹐
那麼下面就是疑凶自己露出馬腳了。試看范遙
在大都初遇小昭時的情形﹕
“范遙轉身出店﹐經過小昭身邊時﹐突然一怔﹐
臉上神色驚愕異常﹐似乎突然見到甚麼可怕之
極的鬼魅一般﹐失聲叫道﹕“你……你……””
從上面一段文字中﹐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范遙見
到小昭時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對了。是害怕﹐
“似乎突然見到甚麼可怕之極的鬼魅一般”的
害怕﹗
當然﹐范遙害怕的並不是小昭﹐而是面貌與她
酷似的黛綺絲。但范遙為什麼會害怕黛綺絲呢﹖
如果僅僅是因為當年對她有所愛慕﹐那麼再次
不期而遇時﹐應該不勝唏噓感慨才對﹐斷斷不
該有害怕這種表情的出現。由此可見﹐范遙正
是那個以“啞巴頭陀”的身份害死韓千葉的兇
手﹐所以才會對黛綺絲“如見鬼魅”般的害怕。
而更要命的是﹐他剛在趙敏面前振振有辭的宣
佈了“苦頭陀姓范名遙﹐乃明教光明右使。”
如果當時在座的不是小昭而是黛綺絲﹐不當場
跟他拼命才怪﹗
至此﹐我們再反觀范遙以前的種種可疑形跡﹐
不難發現范遙“俊貌玉面甘毀傷”之舉雖幾可
直追“漆身吞炭”的豫讓﹐但所謂追查成昆顛
覆明教的陰謀云云﹐純屬冠冕堂皇的理由。他
潛伏王府多年﹐也沒見他查出過什麼驚天動地
的大陰謀﹐充其量不過是適逢其會的搬動了少
林寺中的幾尊佛像而已﹐實屬舉手之勞﹐順水
人情。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乃成昆一手策劃﹐也
沒見范遙來通風報信。他為混進王府付出瞭如
此巨大的代價﹐怎會連這種關乎明教生死存亡
的大事也不追查清楚﹖可見其毀容的真實用心
實不在此。
事實上﹐范遙毀容的真正目的在於追查黛綺絲
和韓千葉的下落﹐並伺機加以陷害﹐這完全是
一種“既然我得不到﹐也不能讓你得到”的小
人心態。韓千葉夫婦雖亦喬裝改扮﹐但畢竟沒
范遙做得那麼絕﹐多半在聲音等方面被范遙識
破了真實身份﹐而在有心算無心下遭了他的毒
手。可以斷言﹐范遙毒死韓千葉﹐絕非偶然衝
動下的泄憤行為﹐而是一次深思熟慮﹐蓄謀已
久的謀殺行動。
而更狡猾的是﹐范遙早為自己留了後路。他在
剛投入張無忌麾下時﹐故意聲稱自己為取信汝
陽王曾親手格斃過本教的三位香主﹐見張無忌
臉上有“不豫之色”便當場斷指明誓﹐並以死
相脅﹐給張無忌留下了一個“此人說得出做得
到”的鮮明印象。擠兌得這位“年輕識淺”的
新教主不得不說出“你再殘害自身﹐那便是說
我無德無能﹐不配當此教主大任。你再自刺一
劍﹐我便自刺兩劍”之類的言語。
很明顯﹐范遙此舉的目的可概括如下﹕首先﹐
當然是萬萬不能讓黛綺絲得知他的真實身份﹔
但萬一不幸被她識破身份﹐一來黛綺絲武功不
及他范遙﹐二來明教中的老兄弟們當年泰半都
不太讚同黛綺絲嫁與韓千葉﹐所以一旦黛綺絲
來向范遙尋仇﹐大家雖不見得會幫范遙﹐但至
少可以肯定沒有人會站在黛綺絲一邊。殊為可
慮者﹐倒是這位頗具“正義感”的新教主﹐所
以須得先用話將他擠兌住﹐讓張無忌賭咒發誓
般的聲明不再追究他以往的過失。這樣即便日
後黛綺絲重歸明教﹐張無忌亦不便再追究他昔
日曾毒死韓千葉的惡劣行徑了。
由此觀之﹐范遙心機之深鷙﹐行事之歹毒比之
成昆恐亦不遑多讓﹐實屬大奸大惡之輩。金大
俠最後並不揭穿其險惡用心﹐一則是因為隨ぴ
情節發展﹐黛綺絲母女去了波斯﹐在情理上已
不具備揭露范遙罪行的可能性﹔二則恐怕也是
因為《倚天屠龍記》中奸人實在太多﹐大俠不
忍再多添一筆﹐以免給人造成一種到處都是
“奸人當道”的印象吧。
|
bad boy
個人資料 | email
|
posted 12-16-98 2:51 AM ET (US) 轉載金庸茶館"天龍之女"的看法:
而黛綺絲認得出那人便是范遙麼?也許有,
也許沒有。但她恨透了明教中人之事是不會改變的。
可見范遙也不是甚麼好東西,心狠手辣,
得不到黛綺絲就這麼對她,讓她痛苦一世。 [Note: This message was edited by an administrator or moderator.]
|
wolf
個人資料 | email
|
posted 12-16-98 5:18 AM ET (US) 一向不喜歡追究情節的合理性。因為感覺金庸
也錯誤難免,那是必然的,且可供深入討論
的价值不大。
不過看到這位仁兄如此的苦心倒不忍冷落了。
其實這位仁兄也算是火眼金睛了。
竟然能從大段文字里追究出這段公案來。
想來要當法官,現代包青天的美名也許是他吧?
不過想來冤假錯案定當不少,因為他的想象力太
丰富了。
仔細看看他的所謂証据即推斷的理由吧?
皆為揣測之辭。
我只想問一句,假設范遙是如此大奸大惡之人,
他會忍心毀自己的臉面嗎?我想絕對不會。
另外,假設他真的那么深謀遠慮,他就沒有想到
完全毀容了,殺了人后再怎么來另一次改頭換面
呢。
假設我是范遙的話,我可能恨金花銀葉,也可能想
殺他們,但我絕對不會笨到他那种地步,竟然要到
王府去。開玩笑吧。
不過實在佩服這位仁兄的想象力。
不過我以為再這方面大下心力實在是。。。
一點意見而已,畢竟有時這類游戲也挺有意思的。
|
wuji
個人資料 | email
|
posted 12-16-98 6:00 PM ET (US) 看書有很多種看法﹐這位老兄的看法讓無忌有一種
不安的感覺。
|
macgyver
個人資料 | email
|
posted 12-17-98 1:17 PM ET (US) 這位仁兄見解精闢,可比美金田一了!
和無忌兄有同感!
|
Ryu
個人資料 | email
|
posted 12-17-98 3:15 PM ET (US) 在下認為即使范遙真是此兇案之兇手,但其自毀容貌,吞炭破聲,為明教忍辱負重,這番功勞亦不能抹殺!不是嗎?
|
LittleTiger
個人資料 | email
|
posted 12-17-98 3:53 PM ET (US) 范 遙 比 起 成 崑 還 差 的 多 了 。
如 果 他 真 是 大 奸 大 惡 之 徒 , 他 就 會
與 成 崑 聯 手 , 和 蒙 古 人 同 享 富 貴 。
一 個 愈 漂 亮 , 好 看 的 人 , 通 常 都 愈
重 視 自 己 的 外 表 。 范 遙 如 此 的 美 男
子 都 有 勇 氣 毀 容 , 應 不 是 貪 生 怕 死
之 徒 。
我 認 為 范 遙 是 凶 手 , 不 過 之 後 的 行
為 和 心 機 沒 有 那 位 老 兄 說 的 那 麼 復
雜 。
|
koji
個人資料 | email
|
posted 12-17-98 10:50 PM ET (US) 這人兄說的也滿有道理的,但事情是否和他說的那
樣,就只有問金庸了。
佷多人愛研究金庸世界中的每一個細節,市面也有
佷多此類形的書。傲之的想法是:沒必要深究每一
個細節。舉個例:某作者認為謝遜可能是意大利人
還提出種種証據;有人更說獨孤求敗曾和黃堂決鬥
,從二人的年紀和九陰、獨孤武功的變化找出証據
。
其實,想出這么多的東西,卻原來作者本身從來也
沒有這樣的想法的話,又有甚么意義呢?畢竟只是
小說,而不是歷史,作者說是便是了。
|
楊過的傷心小站 |
笑談金庸 |
精華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