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 《三看金庸小說》 遠流一版頁17-25 《笑傲江湖》改得極多,新版有許多地方,不 及舊版﹕ 【新不如舊之一例——兼說天王老子向問天】 《笑傲江湖》中新不如舊的地方相當多,最明 顯的一個例子,出在天王老子向問天的身上。 全書精彩的情節,異彩紛呈,舉不勝舉,但其 中最精彩,最激盪人心的一段,是天王老子受 正邪各派圍攻,被困在一個亭子之中,亭子的 四面是曠野,亭子的外面,圍了好幾百人。當 其時也,令狐沖置生死於度外,只是為了敬仰 向問天的那股氣概,起了惺惺相惜之意,就大 踏步地進了石亭,要和向問天同生共死這一段 。 天王老子向問天在全書之中,是一個極重要的 人物。這一段,是向問天初出場,來勢逼人, 非同凡響,不枉了「天王老子」這個稱號。 這一段作者的佈局也極巧妙,正、邪兩種平時 如同水火的力量,這時節共同對付一個人,對 峙雙方力量對比懸殊,偏偏從令狐沖眼中看出 來的向問天一個人,氣勢擠在數百名正邪好手 之上。 這種場面,本來已經夠熱鬧的了,再加上一個 硬出頭,連刀也沒有,卻要拔刀相助的令狐沖 ,看到這一段,要是還能放得下書來,真是怪 事了。這一大段情節的詭異、多變、激盪、熱 鬧、佈置之巧,通過情節表現人物性格之妙, 實在可作小說創作的教科書。 然而,這麼精彩的一段情節,在經過修訂之後 ,頗有新不如舊之感,所以舉出來作為一個例 子。 這一段,在寫了令狐沖以獨孤九式,大展神威 ,向問天也對他大起惺惺相惜之意後,向問天 帶了令狐沖突圍之際,新、舊作就出現了截然 不同的寫法: 舊: ……當真疾逾奔馬,一瞬之間便已在數十丈外 。 後面數十人飛步趕來,只聽得數十個喉嚨大 聲呼叫:「天王老子逃了!天王老子逃了!」 向問天大怒……(中略)低頭見到令狐沖兀自 噴血,不禁哼了一聲,轉身又奔。聚人又隨後 追來,但誰都不敢發力狂追,和他相距越來越 遠。原來向問天外號叫作「天王老子」,為人 最是倨傲,一生和人動手相鬥,打敗仗是有過 的,卻從來沒逃過一次,當真是寧死不屈的性 格。憑他的輕功造詣,若要避開正教魔教雙方 的追殺,原是易事,只是他不願避難逃遁,為 敵所笑,方被困於涼亭之中。此刻為了令狐沖 ,這才作生平破天荒第一次的轉身而逃,心頭 的煩惱已是達於極點。 他一面疾奔,一面盤算﹕「倘若只我一人, 自當跟這些兔崽子拚個死活,好歹也要殺他幾 十個人,出一出心中惡氣。老子自己是死是活 ,都管他媽的!只是這少年和我素不相識…… (下略) 新: ……當真是疾逾奔馬,瞬息之間便已在數十丈 外。 後面數十人飛步趕來,只聽得數十人大聲呼 叫﹕「向問天已逃了!向問天逃了!」 向問天大怒(下略) 向問天腳下疾奔,心頭盤算:「這少年和我 素不相識……(下略) 讀者諸君且莫怪我抄書,抄的不多,而且非抄 不可。略去的部份,是新舊作相同之處。而這 裡抄出來的兩段,所寫的事是一樣的;向問天 帶了令狐沖突圍,其他人隨後追來。 任何人只要一看,就可以看到這兩個不同的寫 法,孰高孰低,修訂之後的一段,只是草草, 應該新舊掉過來才是,但如今,潦草、簡陋的 一段,偏是修訂後的作品,真令人百思不得其 解。大段的性格描寫,自「原來向問天外號叫 天王老子」起,到「出一出心中惡氣」全被刪 去。這一段,實在是千萬不能刪的。 其時,令狐沖「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一則 是心儀向問天的豪氣干雲,在他所見過的江湖 人物之中,沒有一個及得上,而另一方面,也 由於自己身遭重傷,內力全失,他為人本就瀟 灑自在,生死得失,全不怎麼放在心上,心裡 喜歡向問天,「胡裡胡塗的在這裡送了性命便 是」。反正難免一死,死得俠意豪放,自然更 合令狐沖的心意。 但是向問天卻不知道令狐仲有這一份想法,在 向問天看來,令狐沖百分之一百是路見不平, 拔刀相助,而且這樣子幫助一個素不相識的人 ,向問天雖然一生闖蕩江湖,也從未遇到過, 在生死關頭,忽然冒出這樣一個少年來幫助自 己,自然令同問天這樣剽悍豪俠的江湖客感到 熱血沸騰,豪氣更甚。不知名的少年肯為他犧 牲性命,他為這個不知名的少年,作破題兒第 一遭的逃遁,算得了什麼?是以他才會帶看令 狐沖逃走。 而這一段向問天和令狐沖之間的關係,從一開 始就生死相許,極之密切。這一點,對於後文 情節的發展,也極重要。後來,在向問天和令 狐沖之間,多了一個任我行。 任我行和向問天不同,任我行深謀遠慮,是一 個梟雄,講一句現代化一點的話,任我行是一 個政治人物,喜歡玩弄權術和政治手法,即使 是任我行和向問天之間的關係,也不是純江湖 豪傑式的肝膽相照,但向問天和令狐沖之間的 關係卻是。沒有這一段文字,讀者心目中向問 天和令狐沖之間的這種關係,便大大削弱了。 這一段文字,強調了向問天本來絕不怕死,「 是死是活,都管他媽的!」只是為了不想令狐 沖也死,所以才破例逃走,儘管心中萬分不願 ,也還是做了。 整個情節是:令狐沖心儀向問天的豪氣,願意 陪他一起死,而向問天想到「這樣的朋友,天 下到哪裡找去」而寧願做對他來說,比死更不 願做的事。兩個第一次見面的人,相互之間便 有這樣的激情相許,這是武俠小說中俠、義性 格發揮的極致。 這樣精彩的一段又字,竟然刪去了,真是可惜 之極! 新作將「天王老子逃了」,改成「向問天逃了 」,也大大遜色,「天王老子」的外號,在此 首現。這個氣勢之大,無以復加的外號,從此 在新作中就不多見了,也是可惜之極。 只就又字而言,「數十人飛步趕來……數十個 喉嚨大聲呼叫」也比「數十人飛步趕來……數 十人大聲呼叫」,重複了兩次「數十人」來得 好,文字上活潑得多,儘管「數十個喉嚨大聲 呼叫」仔細研究,可能有點語病,但喉嚨加上 呼叫,再加上叫出來的是「天王老子逃了」, 當時的情景,更加活靈活現,在文字修辭上而 言,也是佳作,不像兩次重複「數十人」那樣 呆板。 小說的創作,在文字運用上,其實不必力求合 乎文法情理,四平八穩。活變多姿彩的文字, 效果更好。這種文字運用的本領,本來是金庸 的拿手好戲,在他的作品之中,隨處可見,替 他的小說生色不小,忽然在這一段中,改變作 風,當時不知是受了什麼的影響,真是百思不 得其解!唯一的可能,是金庸可能不想將向問 天這個人寫得太好,太英雄,所以才有這樣的 改動。但是向問天始終是一個有智有勇的上上 人物,為何要貶低他的地位,更是不了解之至 。 有金庸在貶低向問天地位之想,是因為在後文 ,又刪去了一段和向問天有關的文字,這段文 字相當長,不全文引用了,大意是說,向問天 和令狐沖兩人逃入深谷之後,向問天提及圍攻 他的人是七百零九人,殺了三十一人,還有六 百七十八人,向問天要在三年之內,將這六百 七十八人全皆殺死報仇,而令狐沖勸他算了, 向問天不答應,還很生氣。 這一段,不但寫向問天智力過人,而且寫盡了 他性格中的狠勁。更有關連的是,後來,向問 天並沒有將那六百七十八人盡皆殺死,可知他 還是接受了令狐沖的勸告。當時他發狠,說「 若就此要姓向的幹這個,不幹那個,那是不可 能」。只是口頭上不肯接受,心中是接受了的 。這種心中服了,口中不服的情形,是人情之 常也更顯出向問天的可愛之處。 後來,任我行也有相類似的一段對話,若嫌重 複,只刪這一段對話,還無傷大睢,至於將向 問天在「眼望遠處黃土大地和青天相接之所」 之際,早已數清了敵人數字這一點刪去,大是 損害了向問天這個好漢的形相。 向問天是上上人物,讀者諸君若有不同意者, 並非本人評的錯誤,實是金庸「刪改修訂」之 過! 金庸給向問天有一句評語,是「放蕩不羈」。 第七七五頁:「……他二人均是放蕩不羈之人 ……」 論放蕩不羈,令狐沖的段數,比起向問天來, 差得太遠。兩人被困山谷,向問天要找死屍來 吃,嚇得令狐沖要裝睡,半個字也不敢說。令 狐沖在這方面,顯然不如向問天。 放蕩不羈這四字考語,本來是和世俗成見相對 的。說起來話很長,也很悶,可以不必細論。 簡單地來說,凡是世俗因於某種成見,或某種 由某些人提倡的道德觀念,在這個範圍之中所 能做的事,某些人居然闖出了這種規範去做了 ,便是放蕩不羈了。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從頭至尾,都是在寫 放蕩不羈,不肯遵從世俗行動規範的人所做的 事。在整部小說中,也可以看出有多少不堪的 事,實際上就是在道德的幌子下進行的,在這 種「道德幌子」下,人的真性情被埋沒。令狐 沖衝破了這種規範,是一個可愛活潑的人物, 而令狐沖是正,向問天是副。向問天比令狐沖 更放蕩不羈,讀者必需明白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