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交戰】 在金庸小說的復仇故事中,楊過的特別引人 入勝,因為有心理交戰的曲折描寫。對於郭靖 黃蓉夫婦,楊過切齒誓報殺父大仇,但終於全 心全意地保護和扶助他們。其中涉及究竟誰是 他殺父仇人、他父親楊康的死因、他父親為人 如何這幾個心結,像噩夢一樣困擾著他。 自第十六回他逼問傻姑確定黃蓉是殺父仇人 之後,憤恨之極,誓要殺郭靖黃蓉,以至於投 入外敵的蒙古陣營亦在所不計,這已於大節有 虧,顯出他復仇之火多麼熾熱。幸而後來他返 回抗蒙正道,否則就不成其為大俠。他回到襄 陽,與郭靖共榻,趁他熟睡要刺殺他,但樸厚 的郭靖誤以為他煉功走火入魔,耗費內力助他 通脈順氣。一個是全心愛護,一個是心存歹意 ,令讀者為之提心吊膽。到了第二天蒙古軍攻 城,驅趕大宋百姓先行,安撫使呂文德下令放 箭,不許百姓入城,郭靖眼見老百姓紛紛中箭 ,大叫「使不得,莫錯殺了好人!」呂文德說 ﹕「如此危急,便是好人。也只得錯殺了。」 郭靖又叫﹕「不,好人怎能錯殺?」 就是郭靖這兩句話,使楊過陷入了第一次的 心理交戰。他心裡反覆念著「莫錯殺了好人! 好人怎能錯殺?」心想﹕「城頭本來只須不斷 放箭,射死一些百姓,蒙古兵便無法攻上。郭 伯伯眼下身遭危難,全是為了不肯錯殺好人而 起。這些百姓與他素不相識,絕無淵源,他尚 且捨命相救,他又何必害死找爹爹?」又想: 「他和我爹爹義結金蘭,交情自不尋常,但終 於下手害他,難道我爹爹真是個十惡不赦的壞 人麼?」這心理描寫,饒有興味,讀者豈能不 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