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觀點】 小說之寫得好不好,很重要的因素是敘事觀 點用得是否恰當。白先勇說「選用敘事觀點已 決定了寫這部小說成敗的一半」。這句話是對 的。他是引述西方小說家或批評家的說法,是 誰倒記不起了。 在文學體裁中,詩歌、散文、戲劇,都不必 特別著重敘事觀點,因為詩歌和散文,多是作 者自己感情和思想及對事物的抒發和敘述,沒 有選擇敘述觀點的問題。戲劇則由舞台、演員 直接呈現於觀眾之前﹐亦沒有敘事觀點運用的 問題。唯獨是小說﹐十份緊要。所謂敘事觀點 ﹐簡言之就是由誰來說故事﹐帶動情節的進行 。人物、場景、言行、樣貌﹐是這樣呈現的, 由誰看出來、聽出來、感出來。人物的名字、 身分、背景,怎樣讓讀者知道,人物的性格、 思想和感情,怎樣顯現,都涉及敘事觀點的運 用。 誰都明白,小說當然是由作者來講故事,來 創作出來的,但其中的一個巧妙,就是作者站 在什麼位置。如果我們讀小說,經常感到作者 的存在,他橫亙在讀者與小說世界之間,那就 是作者干擾,讀者會感到煩厭,小說人物和故 事,便不能讓讀者感到親見、親聞、親感,進 入其中現場,便不真切,不實在。所以敘事觀 點之運用,便是作者如何隱身和化身,利用故 事中人物而不是自己來感、聞、見。 中國古典小說由於脫胎自說書,所以常常令 人覺得有個說故事者在那裡,什麼「話說某某 年間、什麼地方、什麼人氏」「說時遲那時快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都是說書的 痕跡。因此敘述觀點有時就處理得不好。現在 談金庸小說,就看看其中敘事觀點的運用。 案﹕ 橫[桓-木] → 橫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