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水滸》比較】 《水滸傳》介紹人物﹕「正值有個當案孔目 ,姓孫名定,為人最鯁直,十分好善。」「卻 說山東濟州鄆城縣新到任一個知縣,姓時,名 文彬。」「原來那東溪村保正姓晁,名蓋,祖 是本縣本鄉當戶,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 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這是隨便翻 翻抄錄的《水滸》以及其他傳統古典小說裡, 這樣介紹人物的方式,所在多見。上引三個人 物是作者站出來介紹,他們的姓名、籍貫、身 分,以至於性格,都一一道來。 試問,讀者感到真切嗎?總是隔了一層,因 為作者站在讀者與人物之間,使人物不能直接 呈現於讀者之前。而且,你連人物的性格與為 人都說出來了,這沒有說服力,讀者不會有真 感覺的。必須是由讀者從他們的言語和行為看 出言行品性,才感真切。 幸而《水滸》作者並非對人物性格,處處夫 子自道,而是大量描寫他們的言行,才塑造出 許多活生生的角色。不過前述那種介紹人物出 場的方式,不足為法,這是濫用全知觀點,作 者什麼都知道,作者現身於小說場面中,不懂 得隱身術。我上篇說到金庸寫「風陵夜話」那 一段,作者是不見的,他沒有在場中為我們指 指點點,他姓什名誰、什麼身分、什麼性情, 卻是歷歷如真,那些在場人的性格,都活靈活 現顯出來了。 如果說金庸在此段中亦用全知觀點,但他的 知不是全的,沒有進到人物內心,說他們想什 麼,沒有說他們名字和背景,他隱身,化為在 場眾人觀點看出聽出一切。僅是到了後來才說 「這美貌少婦便是郭芙」,但已經完全不著痕 跡,與上引《水滸》寫法全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