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過人格的完成】

 《神鵰》臨結尾處,郭靖楊過等打敗了蒙古
兵,襄陽轉危為安,全城百姓在城外迎接他們
歸來,羅拜慰勞,郭靖攜著楊過之手,拿起百
姓呈上來的一杯美酒,轉敬楊過,說道﹕「過
兒,你今日立此大功,天下揚名固不待言,合
城軍民,無不重感恩德。」楊過心中感動,有
一句藏在心中二十餘年的話,終於忍不住說了
出來,朗聲說道﹕「郭伯伯,小侄
幼時若非蒙你撫養教誨,焉能得有今日?」他
們對飲三杯,兩位當世大俠傾吐肺腑,只覺人
生而當此境,復有何求?

 二人攜手入城,軍民夾道歡呼,楊過忽然想
起﹕「二十餘年之前,郭伯伯也這般攜著我的
手,送我上終南山重陽宮去投師學藝。他對我
一片至誠,從沒半分差異。可是我狂妄胡鬧,
叛師反教,闖下了多大的禍事!倘若我終於誤
入歧路,哪有今日和他攜手入城的一日?」想
到此處,不由汗流浹背,暗自心驚。

 這段描寫動人心弦,是因為楊過揚名天下,
更因為從此對郭靖嫌隙盡釋,肝膽相照,但更
主要的是,至此看到了楊過人格的完成。當然
,楊過之成為大俠,在前面的情節中已經逐步
奠定,但到此刻,是整個的最後完成。

 我們回想小說的開頭,楊過是一個怎樣狡猾
憊懶的小孩,到青年則又怎樣為報父仇而要刺
殺郭靖,甚至於投靠蒙古敵營,不知百姓苦難
、國家民族為何物,實在是正邪善惡不分、敵
我不明,狂狷之氣過重,仁義之心不彰,作者
使他歷盡劫難,人格一步步地提升。聰明遠過
於郭靖的楊過,受篤實誠樸的郭靖所感召,尤
為作者的佳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