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仁大勇感染力】

 郭靖黃蓉在軒轅台的丐幫大會上,技驚天下
,楊過小龍女在大勝關的英雄大宴上武震當世
,都是寫得很精采動人的,這是《射鵰》三部
曲中第一第二部的大場面,但第三部寫張無忌
在光明頂上力鬥六大派圍攻明教,卻比前兩個
大場面寫得更好、更感人。

 我想,這是因為張無忌所表現的道德感,亦
即大仁大勇的精神,至為強烈之故。本來,一
個無名少年,在天下英雄面前,竟有膽量要為
六大派與明教化解仇怨,而明教被視為魔教,
正是六大派要殲滅之的主因,張無忌要為魔教
解除覆滅的危難,是難以置信的事情。

 但作者寫來令人入信,張無忌自小就有捨己
為人的俠義精神,自他萬里護送楊不悔尋父,
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可以見之。又在他捨命接
受絕滅師太的三掌以救銳金旗同樣見到。上天
有好生之德,他有一顆不忍之心,而這不是因
為年少年長而有差別的,他本性如此,所以不
能說他不自量力。而這光明頂一役,正是他這
仁心的最大的發揚。

 他見到明教個個或死或傷,已無人能與六大
派對抗,只有段天正獨自一人在苦撐,但終於
不免一死,所有教眾亦必盡數被殺戮,明教人
人在莊嚴地唸死前經文,他那不忍的仁心再不
能遏止,於是挺身而出。

 何況他事前已知道這是成崑的狡計,挑撥六
大派消滅明教,以報私怨,就更增他義所當為
的力量,所以他一出來就要與成崑對質,這是
化解仇恨與誤會的關鍵。他此時又己身負絕頂
武功,有這排難解紛的能力。但其中最令讀者
感動的,應是他大仁大勇精神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