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樂衝破正邪】

 在所有藝術當中,音樂的境界極高,亦極抽
象,她無色、無形、無像而只有聲音,卻傳達
了千殊萬類的色、形、像。而音樂所表現的感
情又至真至純,出自心底。《笑傲》中劉正風
說得好:
「岳師兄(岳不群),你不喜音律,不明白小
弟的意思。言語文字可以撒謊作偽,琴簫之音
卻是心聲,萬萬裝不得假。小弟和曲大哥相交
,以琴簫唱和,心意相通。小弟願意以全副身
家性命擔保,曲大哥是魔教中人,卻無一點一
毫魔教的邪惡之氣。」

 劉正風從音律中分辨正邪,自然為岳不群這
類的「偽君子」所不能了解。所以他也站在費
彬這一邊,要劉正風殺唯一知音的曲洋。劉正
風又說﹕「各位或者並不相信,然當今之世,
劉正風以為撫琴奏樂,無人及得上曲大哥,而
按孔吹簫,在下也不作第二人想。曲大哥雖是
魔教中人,但自他琴音之中,我深知他性行高
深,大有光風霽月的襟懷。劉正風不但對他欽
佩,抑且仰慕。劉某雖是一介鄙夫,卻決計不
肯加害這位君子。」

 這兩段話,吻合孔子的藝術哲理。一方面,
他們兩人「游於藝」,從音樂藝術的交友中而
不見得世間獨一無二的「知音」。另方面,不
僅是他們在演奏技巧上有驚人造詣,光是靠技
巧高超不足以顯示音樂的至高境界,而是,劉
正風從曲洋的琴音中,既聽到了「美」,他是
第一琴家,琴音當然是極動聽的,又聽到了「
善」,從琴音中絕對相信他是正人君子,這不
正是孔子所說「韶,盡美矣,又盡善也」的意
涵嗎?於是,劉正風乃從音樂藝術的善美境界
而衝破了世俗正邪的樊籬。


案﹕
[胎-(台-口)+勿] → 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