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
個人資料 | email |
posted 01-04-99 6:43 AM ET (US)
剛剛給朋友考問量詞﹕ 1 廣東人說「一隻匙羹」﹐用語體文應怎樣寫﹖ 2 一個100 Watt(火)的燈膽呢﹖ |
|
wuji
個人資料 | email |
posted 01-04-99 12:19 PM ET (US)
恕我愚蠢﹐什麼是「語體文」﹖官話嗎﹖ 一把匙羹﹖一個一百瓦(=WATTS)的燈泡﹖ |
|
Xiren
個人資料 | email |
posted 01-04-99 1:28 PM ET (US)
語體文?說「官話」應該可以吧!就是非方言的 寫法吧。o岩唔o岩?(這個就不是語體文!) 1.一隻(or 一把)湯匙(or 調羹 or 羹匙)。
|
|
ji gwaai
個人資料 | email |
posted 01-04-99 1:58 PM ET (US)
是不是只有廣東人才有「語體文」和「白話文」這 兩個名詞, 我曾和些台灣朋友談過, 他們也是不懂 的. (語體文) 係唔係剩係廣東人先有「語體文」同「白話文」呢
|
|
ji gwaai
個人資料 | email |
posted 01-04-99 2:41 PM ET (US)
發了傻, 居然說了麼"白話文", 應是口語才對. 老記著"文言文"對"白話文". |
|
wuji
個人資料 | email |
posted 01-04-99 3:17 PM ET (US)
2.100「火」是100「燭光」(光的強度)嗎? (瓦(watt)是耗電量)燈膽 → 燈泡
|
|
wuji
個人資料 | email |
posted 01-04-99 3:26 PM ET (US)
「形容燈泡時﹐沒有用「光的強度」來形容的」 這句話不完全對﹐因為瓦數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 indicate燈泡可以發出的光的強(亮)度。 |
|
CC
個人資料 | email |
posted 01-04-99 4:59 PM ET (US)
對不起﹐搞錯了。(2)應是﹕ 一個亮度(luminance)為100的燈膽。 語體文的意思如昔人所言﹐是指非方言的書面
語體文﹕
白話文﹕
|
|
CC
個人資料 | email |
posted 01-04-99 5:06 PM ET (US)
回無忌﹕ 「火」是Watt的香港語譯法吧。 某些專業的 halogen lamp 是用「光的強度」
(2)的意思是﹕
|
|
Xiren
個人資料 | email |
posted 01-04-99 7:10 PM ET (US)
回子怪﹕ 早年臺灣為推行國語(或許還有政治原因)﹐ 刻意壓制臺語(閩南語)﹐在學校禁止說方言﹐ 傳播媒體播放臺語節目也有限制。「方言文學」 是近年才發展的﹐書寫臺語尚未如粵語已發展 出一套約定俗成的統一文字﹐也沒有名稱。 (如果有人知道名稱﹐請指正。) 「形容燈泡時﹐沒有用「光的強度」來形容的」
因為瓦數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
《國語辭典》如是說﹕
(2)的意思是﹕
我認為學中文以量詞最難﹐學英文則是介系詞
|
|
CC
個人資料 | email |
posted 01-04-99 8:02 PM ET (US)
高連應該問﹕下面兩句廣東話用普通話/國語怎樣說﹖ 說京片子的朋友給我的「答案」是﹕
同意昔人所說的一半﹕英文的介系詞最令人混
|
|
Xiren
個人資料 | email |
posted 01-04-99 10:24 PM ET (US)
1 一把(不應說一隻)調羹。 2 一只一百支光的燈泡。 為什麼不能說「一隻」呢﹖﹗ 《國語辭典》說﹕ 隻:量詞:計算物體件數的單位。通「只」 照這麼說﹐任何東西用「隻」都「安全」吧﹖ 又﹐一只一百支光的燈泡 = 一隻一百支光的燈泡。 此外﹐國語不說「一百支光」﹐那大概是普通話。 用「一個燈泡」難道不可以麼﹖ 所以我說嘛﹐中文的量詞實在很煩﹗
其實只要有人做點研究﹐列個表就可以搞清楚了。
|
|
wuji
個人資料 | email |
posted 01-05-99 12:38 AM ET (US)
lumen 就是「光的強度」的單位。 準確的說lumen應該是「光通量」(=luminous flux)的單位。 一個 15W 省電燈泡的亮度可以大於一個 100W 的傳統燈泡啊 當然。但如果要做比較﹐最好用同樣的燈泡(「省電 燈泡」!=「傳統燈泡」)。而如果是同樣的燈泡﹐ 那麼100W應該亮過15W。 我不覺得preposition難啊。 |
|
Xiren
個人資料 | email |
posted 01-05-99 3:38 AM ET (US)
無忌說﹕我不覺得preposition難啊。 我覺得 preposition 和量詞「難」﹐ 基於同樣的理由——無規則可循。 沒有規則的東西是怎麼學會的﹖ 1)靠死背
2)習慣成自然
|
|
wuji
個人資料 | email |
posted 01-05-99 11:55 AM ET (US)
按照你的說法﹐我認為英文中的任何一個語法都難 。"had done", "have done", "did"中文中 就沒有。不管是英文或是中文或其他語言﹐我覺得 都不應該去找什麼規則。它們不是像數學﹐題目做 多了可以總結一些規律﹐這種題這樣做﹐那種題那 樣做﹐只要懂得主要的理論﹐做題時不要太死心眼 ﹐便可。但沒有規則不表明難。我覺得學時﹐最好 不要和中文連在一起﹐靠感覺便可﹕it has to be "get in the car" and "get on the bus", not the other way around。還有preposition 不像其他的英文單詞那麼長﹐所以那些單詞本身 應該很好記。關鍵是運用﹐一般情況下﹐聽別人 用一次﹐便可記住﹐應該不難吧。 |
|
A JU
個人資料 | email |
posted 01-05-99 1:25 PM ET (US)
昔人: 閩南話也是有文字的,我家鄉有一位退休的國文 老師, 只要你講的話,他都寫得出來. 但不太確定是否與漢字相同. 阿朱的外公讀過漢字,也懂得漢音.(與現在通用 的中文不同) 近來有人著書,但阿朱也沒見過. |
|
Xiren
個人資料 | email |
posted 01-06-99 1:22 AM ET (US)
無忌說﹕ 按照你的說法﹐我認為英文中的任何一個語法都難 。"had done", "have done", "did"中文中就沒有 先聲明﹕那只是個人學英文的心得﹐你當然可以 不同意。 我說的是﹕無規則可循﹐
靠感覺便可
阿朱說﹕閩南話也是有文字的
阿朱的外公讀過漢字
|
|
cw_apple
個人資料 | email |
posted 05-07-99 11:55 PM PT (US)
不少外國人對preposition的掌握比中國人還要差﹐ 可見環境不一定能對學習文法提供多大的幫助。在 那種語言的環境裡浸淫的效果大概只是使發音及口 語等得到改進。 |
|
Xiren
個人資料 | email |
posted 05-08-99 12:05 PM PT (US)
不少外國人對preposition的掌握比中國人還要差﹐ 可見環境不一定能對學習文法提供多大的幫助。在 那種語言的環境裡浸淫的效果大概只是使發音及口 語等得到改進。 我認為,以 prepositions 為例,證明「環境不一定 能對學習文法提供多大的幫助」,似乎不太恰當。 不少「外國人」無法掌握 prepositions,就如同
文法可以不在那種語言環境就學得會,然而學習
|
|
cw_apple
個人資料 | email |
posted 05-08-99 11:51 PM PT (US)
我說的文法是指grammar而言﹐如有誤會﹐僅此致歉。做文法練習時毫無錯漏﹐寫文章時仍無可避免地 會有紕漏﹐這就是因為習慣之故。要學好一種語言 的不二法門始終還是多讀多寫、多聽多講。 如果母語為中/英文、且每天使用的人,都無法用得 精確,那麼對於學習那種語言,又沒有機會常常使 用的人,是否更困難? 以該語言為母語的人因為每天也在接觸﹐所以掉以 輕心﹐很多時反而會犯更多文法上的錯誤﹐又或者 更容易把一些文法或句子結構等混淆。在這方面﹐ 學習該語言的人可能會更小心而能避免出錯。可惜 太完美反而會處處顯得格格不入。這就是語言約定 俗成的結果吧﹖ |
|
【 寫信給過兒 | 談天說地 | 談天說地精華討論主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