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 女 劍
金 庸
“請!”“請!”
兩名劍士各自倒轉劍尖,右手握劍柄,左手搭于右手手背,躬身行禮。
兩人身子尚未站直,突然間白光閃動,跟著錚的一聲響,雙劍相交,兩人各
退一步。旁觀眾人都是“咦”的一聲輕呼。
青衣劍士連劈三劍,錦衫劍士一一格開。青衣劍士一聲吒喝,長劍從左上角
直划而下,勢勁力急。錦衫劍士身手矯捷,向后躍開,避過了這劍。他左足剛著
地,身子跟著彈起,刷刷兩劍,向對手攻去。青衣劍士凝里不動,嘴角邊微微冷
笑,長劍輕擺,擋開來劍。
錦衫劍士突然發足疾奔,繞著青衣劍士的溜溜的轉動,腳下越來越快。青衣
劍士凝視敵手長劍劍尖,敵劍一動,便揮劍擊落。錦衫劍士忽而左轉,忽而右轉,
身法變幻不定。青衣劍士給他轉得微感暈眩,喝道:“你是比劍,還是逃命?”
刷刷兩劍,直削過去。但錦衫劍士奔轉甚急,劍到之時,人已离開,敵劍劍鋒總
是和他身子差了尺許。
青衣劍士回劍側身,右腿微蹲,錦衫劍士看出破綻,挺劍向他左肩疾刺。不
料青衣劍士這一蹲乃是誘招,長劍突然圈轉,直取敵人咽喉,勢道勁急無倫。錦
衫劍士大駭之下,長劍脫手,向敵人心窩激射過去。這是無可奈何同歸于盡的打
法,敵人若是繼續進擊,心窩必定中劍。當此情形,對方自須收劍擋格,自己便
可擺脫這無可挽救的絕境。
不料青衣劍士竟不擋架閃避,手腕抖動,噗的一聲,劍尖刺入了錦衫劍士的
咽喉。跟著當的一響,擲來的長劍刺中了他胸膛,長劍落地。青衣劍士嘿嘿一笑,
收劍退立,原來他衣內胸口藏著一面護心鐵鏡,劍尖雖是刺中,卻是絲毫無傷。
那錦衫劍士喉頭鮮血激噴,身子在地下不住扭曲。當下便有從者過來抬開尸首,
抹去地下血跡。
青衣劍士還劍入鞘,跨前兩步,躬身向北首高坐于錦披大椅中的一位王者行
禮。
那王者身披錦袍,形貌拙异,頭頸甚長,嘴尖如鳥,微微一笑,嘶聲道:“
壯士劍法精妙,賜金十斤。”青衣劍士右膝跪下,躬身說道:“謝賞!”那王者
左手一揮,他右首一名高高瘦瘦、四十來歲的官員喝道:“吳越劍士,二次比試!”
東首錦衫劍士隊走出一條身材魁梧的漢子,手提大劍。這劍長逾五尺,劍身
极厚,顯然份量甚重。西首走出一名青衣劍士,中等身材,臉上盡是劍疤,東一
道、西一道,少說也有十二三道,一張臉已無复人性,足見身經百戰,不知已和
人比過多少次劍了。二人先向王者屈膝致敬,然后轉過身來,相向而立,躬身行
禮。
青衣劍士站直身子,臉露獰笑。他一張臉本已十分丑陋,這么一笑,更顯得
說不出的難看。錦衫劍士見了他如鬼似魅的模樣,不由得机伶伶打個冷戰,波的
一聲,吐了口長气,慢慢伸過左手,搭住劍柄。
青衣劍士突然一聲狂叫,聲如狼嗥,挺劍向對手急刺過去。錦衫劍士也是縱
聲大喝,提起大劍,對著他當頭劈落。青衣劍士斜身閃開,長劍自左而右橫削過
去。那錦衫劍士雙手使劍,一柄大劍舞得呼呼作響。這大劍少說也有五十來斤重,
但他招數仍是迅捷之极。
兩人一搭上手,頃刻間拆了三十來招,青衣劍士被他沉重的劍力壓得不住倒
退。站在大殿西首的五十余名錦衫劍士人人臉有喜色,眼見這場比試是贏定了。
只听得錦衫劍士一聲大喝,聲若雷震,大劍橫掃過去。青衣劍士避無可避,
提長劍奮力擋格。當的一聲響,雙劍相交,半截大劍飛了出去,原來青衣劍士手
中長劍鋒利無比,竟將大劍斬為兩截,那利劍跟著直划而下,將錦衫劍士自咽喉
而至小腹,划了一道兩尺來長的口子。錦衫劍士連聲狂吼,扑倒在地。青衣劍士
向地下魁梧的身形凝視片刻,這才還劍入鞘,屈膝向王者行禮,臉上掩不住得意
之色。
王者身旁的一位官員道:“壯士劍利術精,大王賜金十斤。”青衣劍士稱謝
退開。
西首一列排著八名青衣劍士,与對面五十余名錦衫劍士相比,眾寡甚是懸殊。
那官員緩緩說道:“吳越劍士,三次比劍!”兩隊劍士隊中各走出一人,向
王者行禮后相向而立。突然青光耀眼,眾人均覺寒气襲体。但見那青衣劍士手中
一柄三尺長劍不住顫動,便如一根閃閃發出絲光的緞帶。那官員贊道:“好劍!”
青衣劍士微微躬身為禮,謝他稱贊。那官員道:“單打獨斗已看了兩場,這次兩
個對兩個!”
錦衫劍士隊中一人應聲而出,拔劍出鞘。那劍明亮如秋水,也是一口利器。
青衣劍士隊中又出來一人。四人向王者行過禮后,相互行禮,跟著劍光閃爍,斗
了起來。這二對二的比劍,同伙劍士互相照應配合。數合之后,嗤的一聲,一名
錦衫劍士手中長劍竟被敵手削斷。這人极是悍勇,提著半截斷劍,飛身向敵人扑
去。那青衣劍士長劍閃處,嗤的一聲響,將他右臂齊肩削落,跟著補上一劍,刺
中他的心窩。
另外二人兀自纏斗不休,得胜的青衣劍士窺伺在旁,突然間長劍遞出,嗤的
一聲,又就錦衫劍士手中長劍削斷。另一人長劍中宮直進,自敵手胸膛貫入,背
心穿出。
那王者呵呵大笑,拍手說道:“好劍,好劍法!賞酒,賞金!咱們再來瞧一
場四個對四個的比試。”
兩邊隊中各出四人,行過禮后,出劍相斗。錦衫劍士連輸三場,死了四人,
這時下場的四人狠命相扑,說什么也要贏回一場。只見兩名青衣劍士分從左右夾
擊一名錦衫劍士。余下三名錦衫劍士上前邀戰,卻給兩名青衣劍士擋住,這兩名
青衣劍士取的純是守勢,招數嚴密,竟一招也不還擊,卻令三名錦衫劍士無法過
去相援同伴,余下兩名青衣劍士以二對一,十余招間便將對手殺死,跟著便攻向
另一名錦衫劍士。先前兩名青衣劍士仍使舊法,只守不攻,擋住兩名錦衫劍士,
讓同伴以二對一,殺死敵手。
旁觀的錦衫劍士眼見同伴只剩下二人,胜負之數已定,都大聲鼓噪起來,紛
紛拔劍,便欲一擁而上,就八名青衣劍士亂劍分尸。
那官員朗聲道:“學劍之士,當守劍道!”他神色語气之中有一股凜然之威,
一眾錦衫劍士立時都靜了下來。
這時眾人都已看得分明,四名青衣劍士的劍法截然不同,二人的守招嚴密無
比,另二人的攻招卻是凌厲狠辣,分頭合擊,守者纏住敵手,只剩下一人,讓攻
者以眾凌寡,逐一蚕食殺戮。以此法迎敵,縱然對方武功較高,青衣劍士一方也
必操胜算。別說四人對四人,即使是四人對六人甚或八人,也能取胜。那二名守
者的劍招施展開來,便如是一道劍网,純取守勢,要擋住五六人實是綽綽有余。
這時場中兩名青衣劍士仍以守勢纏住了一名錦衫劍士,另外兩名青衣劍士快
劍攻擊,殺死第三名錦衫劍士后,轉而向第四名敵手相攻。取守勢的兩名青衣劍
士向左右分開,在旁掠陣。余下一名錦衫劍士雖見敗局已成,卻不肯棄劍投降,
仍是奮力應戰。突然間四名青衣劍士齊聲大喝,四劍并出,分從前后左右,一齊
刺在錦衫劍士的身上。
錦衫劍士身中四劍,立時斃命,只見他雙目圓睜,嘴巴也是張得大大的。四
名青衣劍士同時拔劍,四人抬起左腳,將長劍劍刃在鞋底一拖,抹去了血漬,刷
的一聲,還劍入鞘。這几下動作干淨利落,固不待言,最難得的是齊整之极,同
時抬腳,同時拖劍,回劍入鞘卻只發出一下聲響。
那王者呵呵大笑,鼓掌道:“好劍法,好劍法!上國劍士名揚天下,可教我
們今日大開眼界了。四位劍士各賜金十斤。”四名青衣劍士一齊躬身謝賞。四人
這么一彎腰,四個腦袋擺成一道直線,不見有絲毫高低,實不知花了多少功夫才
練得如此划一。
一名青衣劍士轉過身去,捧起一只金漆長匣,走上几步,說道:“敝國君王
多謝大王厚禮,命臣奉上寶劍一口還答,此劍乃敝國新鑄,謹供大王玩賞。”
那王者笑道:“多謝了。范大夫,接過來看看。”
那王者是越王勾踐。那官員是越國大夫范蠡。錦衫劍士是越王宮中的衛士,
八名青衣劍士則是吳王夫差派來送禮的使者。越王昔日為夫差所敗,臥薪嘗膽,
欲報此仇,面子上對吳王十分恭順,暗中卻日夜不停的訓練士卒,俟机攻吳。他
為了試探吳國軍力,連出衛士中的高手和吳國劍士比劍,不料一戰之下,八名越
國好手盡數被殲。勾踐又惊又怒,臉上卻不動聲色,顯得對吳國劍士的劍法歡喜
贊嘆,衷心欽服。
范蠡走上几步,接過了金漆長匣,只覺輕飄飄地,匣中有如無物,當下打開
了匣蓋。旁邊眾人沒見到匣中裝有何物,卻見范蠡的臉上陡然間罩上了一層青色
薄霧,都是“哦”的一聲,甚感惊訝。當真是劍气映面,發眉俱碧。
范蠡托著漆匣,走到越王身前,躬身道:“大王請看!”勾踐見匣中鋪以錦
緞,放著一柄三尺長劍,劍身极薄,刃上寶光流動,變幻不定,不由得贊道:
“好劍!”握住劍柄,提了起來,只見劍刃不住顫動,似乎只須輕輕一抖,便能
折斷,心想:“此劍如此單薄,只堪觀賞,并無實用。”
那為首的青衣劍士從怀中取出一塊輕紗,向上拋起,說道:“請大王平伸劍
刃,劍鋒向上,待紗落在劍上,便見此劍与眾不同。”眼見一塊輕紗從半空中飄
飄揚揚的落將下來,越王平劍伸出,輕紗落在劍上,不料下落之勢并不止歇,輕
紗竟已分成兩塊,緩緩落地。原來這劍已將輕紗划而為二,劍刃之利,實是匪夷
所思。殿上殿下,采聲雷動。
青衣劍士說道:“此劍雖薄,但与沉重兵器相碰,亦不折斷。”
勾踐道:“范大夫,拿去試來。”范蠡道:“是!”雙手托上劍匣,讓勾踐
將劍放入匣中,倒退數步,轉身走到一名錦衫劍士面前,取劍出匣,說道:“拔
劍,咱們試試!”
那錦衫劍士躬身行禮,拔出佩劍,舉在空中,不敢下擊。范蠡叫道:“劈下!”
錦衫劍士道:“是!”揮劍劈下,落劍處卻在范蠡身前一尺。范蠡提劍向上一撩,
嗤的一聲輕響,錦衫劍士手中的長劍已斷為兩截。半截斷劍落下,眼見便要碰到
范蠡身上,范蠡輕輕一躍避開。眾人又是一聲采,卻不知是稱贊劍利,還是范大
夫身手敏捷。
范蠡將劍放回匣中,躬身放在越王腳邊。
勾踐說道:“上國劍士,請赴別座飲宴領賞。”八名青衣劍士行禮下殿。勾
踐手一揮,錦衫劍士和殿上侍從也均退下,只除下范蠡一人。
勾踐瞧瞧腳邊長劍,又瞧瞧滿地鮮血,只是出神,過了半晌,道:“怎樣?”
范蠡道:“吳國武士劍術,未必盡如這八人之精,吳國武士所用兵刃,未必
盡如此劍之利。但觀此一端,足見其余。最令人心憂的是,吳國武士群戰之術,
妙用孫武子兵法,臣以為當今之世,實乃無敵于天下。”勾踐沉吟道:“夫差派
這八人來送寶劍,大夫你看是何用意?”范蠡道:“那是要咱們知難而退,不可
起侵吳報仇之心。”
勾踐大怒,一彎身,從匣中抓起寶劍,回手一揮,察的一聲響,將坐椅平平
整整的切去了一截,大聲道:“便有千難万難,勾踐也決不知難而退。終有一日,
我要擒住夫差,便用此劍將他腦袋砍了下來!”說著又是一劍,將一張檀木椅子
一劈為二。
范蠡躬身道:“恭喜大王,賀喜大王!”勾踐愕然道:“眼見吳國劍士如此
了得,又有甚么喜可賀?”范蠡道:“大王說道便有千難万難,也決不知難而退。
大王即有此決心,大事必成。眼前這難事,還須請文大夫共同商議。”勾踐道:
“好,你去傳文大夫來。”
范蠡走下殿去,命宮監去傳大夫文种,自行站在宮門之側相候。過不多時,
文种飛馬赶到,与范蠡并肩入宮。
范蠡本是楚國宛人,為人倜儻,不拘小節,所作所為,往往出人意表,當地
人士都叫他“范瘋子”。文种來到宛地做縣令,听到范蠡的名字,便派部屬去拜
訪。那部屬見了范蠡,回來說道:“這人是本地出名的瘋子,行事亂七八糟。”
文种笑道:“一個人有与眾不同的行為,凡人必笑他胡鬧,他有高明獨特的見解,
庸人自必罵他糊涂。你們又怎能明白范先生呢?”便親自前去拜訪。范避而不見,
但料到他必定去而复來,向兄長借了衣冠,穿戴整齊。果然過了几個時辰,文种
又再到來。兩人相見之后,長談王霸之道,投机之极,當真是相見恨晚。
兩人都覺中原諸國暮气沉沉,楚國邦大而亂,眼前霸兆是在東南。于是文种
辭去官位,与范蠡同往吳國。其時吳王正重用伍子胥的种种興革措施确是才識卓
越。自己未必胜得他過。兩人一商量,以越國和吳國鄰近,風俗相似,雖然地域
較小,卻也大可一顯身手,于是來到越國。勾踐接見之下,于二人議論才具頗為
賞識,均拜為大夫之職。
后來勾踐不听文种、范蠡勸諫,興兵和吳國交戰,以石買為將,在錢塘江邊
一戰大敗,勾踐在會稽山被圍,几乎亡國殞身。勾踐在危机之中用文种、范蠡之
計,買通了吳王身邊的奸臣太宰伯pi,替越王陳說。吳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忠諫,
答允与越國講和,將勾踐帶到吳國,后來又放他歸國。其后勾踐臥薪嘗膽,決定
复仇,采用了文种的滅吳九術。
那九術第一是尊天地,事鬼神,令越王有必胜之心。第二是贈送吳王大量財
幣,既是他習于奢侈,又去其防越之意。第三是先向吳國借糧,再以蒸過的大谷
歸還,吳王見谷大,發給農民當谷种,結果稻不生長,吳國大飢。第四是贈送美
女西施和鄭旦,使吳王迷戀美色,不理政事。第五是贈送巧匠,引誘吳王大起宮
室高台,耗其財力民力。第六是賄賂吳王左右的奸臣,使之敗坏朝政,第七是离
間吳王的忠臣,終于迫得伍子胥自殺。第八是積蓄糧草,充實國家財力。第九是
鑄造武器,訓練士卒,待机攻吳。
八術都已成功,最后的第九術卻在這時遇上了重大困難。眼見吳王派來劍士
八人,所顯示的兵刃之利、劍術之精,實非越國武士所能匹敵。
范蠡將适才比劍的情形告知了文种。文种皺眉道:“范賢弟,吳國劍士劍利
術精。固是大患,而他們在群斗之時,善用孫武子遺法,更是難破難當。”范蠡
道:“正是,當年孫武子輔佐吳王,統兵破楚,攻入郢都,用兵如神,天下無敵。
雖齊晉大國,亦畏其鋒,他兵法有言道:' 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
也,則我眾而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与戰者,約矣。' 吳士四人与我越
士四人相斗,吳士以二人專攻一人,以眾擊寡,戰無不胜。”
言談之間,二人到了越王面前,只見勾踐手中提著那柄其薄如紙的利劍,兀
自出神。
過了良久,勾踐抬起頭來,說道:“文大夫,當年吳國有干將莫邪夫婦,善
于鑄劍。我越國有良工歐治子,鑄劍之術,亦不下于彼。此時干將、莫邪、歐治
子均已不在人世。吳國有這等鑄劍高手,難道我越國自歐治子一死,就此后繼無
人嗎?”文种道:“臣聞歐治子傳有弟子二人,一名風胡子,一名薛燭。風胡子
在楚,薛燭尚在越國。”勾踐大喜,道:“大夫速召薛燭前來,再遣人入楚,以
重金聘請風胡子來越。”文种遵命而退。
次日清晨,文种回報已遣人赴楚,薛燭則已宣到。
勾踐召見薛燭,說道:“你師父歐治子曾奉先王之命,鑄劍五口。這五口寶
劍的优劣,你倒說來听听。”薛燭磕頭道:“小人曾听先師言道,先師為先王鑄
劍五口,大劍三,小劍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胜邪,四曰魚腸,五曰巨
闕。至今湛盧在楚,胜邪、魚腸在吳,純鈞、巨闕二劍則在大王宮中。”勾踐道:
“正是。”
原來當年勾踐之父越王允常鑄成五劍后,吳王得訊,便來相求。允常畏吳之
強,只得以湛盧、胜邪、魚腸三劍相獻。后來吳王闔廬以魚腸劍遣專諸刺殺王僚。
湛盧劍落入水中,后為楚王所得,秦王聞之,求而不得,興師擊楚,楚王始終不
与。
薛燭稟道:“興師曾言,五劍之中,胜邪最上,純鈞、湛盧二劍其次,魚腸
又次之,巨闕居末。鑄巨闕之時,金錫和銅而离,因此此劍只是利劍,而非寶劍。”
勾踐道:“然則我純鈞、巨闕二劍,不敵吳王之胜邪、魚腸二劍了?”薛燭道:
“小人死罪,恕小人直言。”勾踐抬頭不語,從薛燭這句話中,已知越國二劍自
非吳國二劍之敵。
范蠡說道:“你既得傳尊師之術,可即開爐鑄劍。鑄將几口寶劍出來,未必
便及不上吳國的寶劍。”薛燭道:“回稟大夫:小人已不能鑄劍了。”范蠡道:
“卻是為何?”薛燭伸出手來,只見他雙手的拇指食指具已不見,只剩下六根手
指。薛燭黯然道:“鑄劍之勁,全仗拇指食指。小人苟延殘喘,早已成為廢人。”
勾踐奇道:“你這四根手指,是給仇家割去的么?”薛燭道:“不是仇家,
是給小人的師兄割去的。”勾踐更加奇怪,道:“你的師兄,那不是風胡子么?
他為甚么要割你手指?啊,一定是你鑄劍之術胜過師兄,他心怀妒忌,斷你手指,
教你再也不能鑄劍。”勾踐自加推測,薛燭不便說他猜錯,只有默然不語。
勾踐道:“寡人本要派人到楚國去召風胡子來。他怕你報仇,或許不敢回來。”
薛燭道:“大王明鑒,風師兄目下是在吳國,不在楚國。”勾踐微微一惊,說道:
“他……他在吳國,在吳國干甚么?”
薛燭道:“三年之前,風師兄來到小人家中,取出寶劍一口,給小人觀看。
小人一見之下,登時大惊,原來這口寶劍,乃先師歐治子為楚國所鑄,名曰工布,
劍身上文如流水,自柄至尖,連綿不斷。小人曾听先師說過,一見便知。當年先
師為楚王鑄劍三口,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楚王寶愛异常,豈知竟為
師哥所得。”
勾踐道:“想必是楚王賜給你師兄了。”
薛燭道:“若說是楚王所賜,原也不錯,只不過是轉了兩次手。風師兄言道,
吳師破楚之后,伍子胥發楚平王之棺,鞭其遺尸,在楚王墓中得此寶劍。后來回
吳之后,听到風師兄的名字,便叫人將劍送去楚國給他,說道此是先師遺澤,該
由風師兄承受。”
勾踐又是一惊,沉吟道:“伍子胥居然舍得此劍,此人真乃英雄,真乃英雄
也!”突然間哈哈大笑,說道:“幸好夫差中我之計,已逼得此人自殺,哈哈,
哈哈!”
勾踐長笑之時,誰都不敢作聲。他笑了好一會,才問:“伍子胥將工布寶劍
贈你師兄,要辦甚么事?”薛燭道:“風師兄言道,當時伍子胥只說仰慕先師,
別無所求。風師兄得到此劍后,心下感激,尋思伍將軍是吳國上卿,贈我希世珍
寶,豈可不去當面叩謝?于是便去到吳國,向伍將軍致謝。伍將軍待以上賓之禮,
替風師兄置下房舍,招待极是客气。”勾踐道:“伍子胥叫人為他賣命,用的總
是這套手段,當年叫專諸刺王僚,便是如此。”
薛燭道:“大王料事如神。但風師兄不懂得伍子胥的陰謀,受他如此厚待,
心下過意不去,一再請問,有何用己之處。伍子胥總說:' 閣下枉駕過吳,乃是
吳國嘉賓,豈敢勞動尊駕?' ”勾踐罵道:“老奸巨滑,以退為進!”薛燭道:
“大王明見万里。風師兄終于對伍子胥說,他別無所長,只會鑄劍,承蒙如此厚
待,當鑄造几口希世的寶劍相贈。”
勾踐伸手在大腿上一拍,道:“著了道儿啦!”薛燭道:“那伍子胥卻說,
吳國寶劍已多,也不必再鑄了。而且鑄劍极耗心力,當年干將莫邪鑄劍不成,莫
邪自身投入劍爐,寶劍方成。這种慘事,万万不可再行。”勾踐奇道:“他當真
不要風胡子鑄劍?那可奇了。”薛燭道:“當時風師兄也覺奇怪。一日伍子胥又
到賓館來和風師兄閑談,說起吳國与北方齊晉兩國爭霸,吳士勇悍,時占上風,
便是車戰之術有所不及,若与之以徒兵步戰,所用劍戟又不夠鋒銳。風師兄便与
之談論鑄造劍戟之法。原來伍子胥所要鑄的,不是一口兩口寶劍,而是千口万口
利劍。”
勾踐登時省悟,忍不住“啊喲”一聲,轉眼向文种、范蠡二人瞧去,只見文
种滿臉焦慮之色,范蠡卻是呆呆出神,問道:“范大夫,你以為如何?”范蠡道:
“伍子胥雖然詭計多端,別說此人已死,就算仍在世上,也終究逃不脫大王的掌
心。”
勾踐笑道:“嘿嘿,只怕寡人不是伍子胥的對手。”范蠡道:“伍子胥已被
大王巧計除去,難道他還能奈何我越國嗎?”勾踐呵呵大笑,道:“這話倒也不
錯。薛燭,你師兄听了伍子胥之言,便助他鑄造利劍了?”薛燭道:“正是。風
師哥當下便隨著伍子胥,來到莫干山上的鑄劍房,只見有一千余名劍匠正在鑄劍,
只是其法未見其善,于是風師兄逐一點撥,此后吳劍鋒利,諸國莫及。”勾踐點
頭道:“原來如此。”
薛燭道:“鑄得一年,風師哥勞瘁過度,精力不支,便向伍子胥說起小人名
字,伍子胥備下禮物,要風師哥來召小人前往吳國,相助風師哥鑄劍。小人心想
吳越世仇,吳國鑄了利劍,固能殺齊人晉人,也能殺我越人,便勸風師哥休得再
回吳國。”勾踐道:“是啊,你這人甚有見識。”
薛燭磕頭道:“多謝大王獎勉。可是風師哥不听小人之勸,當晚他睡在小人
家中,半夜之中,他突然以利劍架在小人頸中,再砍去了小人四根手指,好教小
人從此成為廢人。”
勾踐大怒,厲聲說道:“下次捉到風胡子,定將他斬成肉醬。”
文种道:“薛先生,你自己雖不能鑄劍,但指點劍匠,咱們也能鑄成千口万
口利劍。”薛燭道:“回稟文大夫:鑄劍之鐵,吳越均有,唯精銅在越,良錫在
吳。”
范蠡道:“伍子胥早已派兵守住錫山,不許百姓采錫,是不是?”薛燭臉現
惊异之色,道:“范大夫,原來你早知道了。”范蠡微笑道:“我只是猜測而已,
現下伍子胥已死,他的遺命吳人未必遵守。高价收購,要得良錫也是不難。”
勾踐道:“然而遠水救不著近火,待得采銅、煉錫、造爐、鑄劍,鑄得不好
又要從頭來起,少說也是兩三年的事。如果夫差活不到這么久,豈不成終生之恨?”
文种、范蠡同時躬身道:“是。臣等當再思良策。”
范蠡退出宮來,尋思:“大王等不得兩三年,我是連多等一日一夜,也是……”
想到這里,胸口一陣隱隱發痛,腦海中立刻出現了那個惊世絕艷的麗影。
那是浣紗溪畔的西施。是自己親去訪尋來的天下無雙美女夷光,自己卻親身
將她送入了吳宮。
從會稽到姑蘇的路程很短,只不過几天的水程,但便在這短短的几天之中,
兩人情根深种,再也難分難舍。西施皓洁的臉龐上,垂著兩顆珍珠一般的淚珠,
聲音像若耶溪中溫柔的流水:“少伯,你答應我,一定要接我回來,越快越好,
我日日夜夜的在等著你。你再說一遍,你永遠永遠不會忘了我。”
越國的仇非報不可,那是可以等的。但夷光在夫差的怀抱之中,妒忌和苦惱
在咬嚙著他的心。必須盡快大批鑄造利劍,比吳國劍士所用利劍更加鋒銳……
他在街上漫步,十八名衛士遠遠在后面跟著。
突然間長街西首傳來一陣吳歌合唱:“我劍利兮敵喪膽,我劍捷兮敵無首……”
八名身穿青衣的漢子,手臂挽著手臂,放喉高歌,旁若無人的大踏步過來。
行人都避在一旁。那正是昨日在越宮中大獲全胜的吳國劍士,顯然喝了酒,在長
街上橫沖直撞。
范蠡皺起了眉頭,憤怒迅速在胸口升起。
八名吳國劍士走到了范蠡身前。為首一人醉眼惺忪,斜睨著他,說道:
“你……你是范大夫……哈哈,哈哈,哈哈!”范蠡的兩名衛士搶了上來,擋在
范蠡身前,喝道:“不得無禮,閃開了!”八名劍士縱聲大笑,學著他們的聲調,
笑道:“不得無禮,閃開了!”兩名衛士抽出長劍,喝道:“大王有命,沖撞大
夫者斬!”
為首的吳國劍士身子搖搖晃晃,說道:“斬你,還是斬我?”
范蠡心想:“這是吳國使臣,雖然無禮,不能跟他們動手。”正要說:“讓
他過去!”突然間白光閃動,兩名衛士齊聲慘叫,跟著當當兩聲響,兩人右手手
掌隨著所握長劍都已掉在地下。那為首的吳國劍士緩緩還劍入鞘,滿臉傲色。
范蠡手下的十六名衛士一齊拔劍出鞘,團團將八名吳國劍士圍住。
為首的吳士仰天大笑,說道:“我們從姑蘇來到會稽,原是不想再活著回去,
且看你越宮要動用多少軍馬,來殺我吳國八名劍士。”說到最后一個“士”字時,
一聲長嘯,八人同時執劍在手,背靠背的站在一起。
范蠡心想:“小不忍則亂大謀,眼下我國准備未周,不能殺了這八名吳士,
致与夫差起舋。”喝道:“這八名是上國使者,大家不得無禮,退開了!”說著
讓在道旁。他手下衛士都是怒气填膺,眼中如要噴出火來,只是大夫有令,不敢
違抗,當即也都讓在街邊。
八名吳士哈哈大笑,齊聲高歌:“我劍利兮敵喪膽,我劍捷兮敵無首!”
忽听得咩咩羊叫,一個身穿淺綠衫子的少女赶著十几頭山羊,從長街東端走
來。這群山羊來到吳士之前,便從他們身邊繞過。
一名吳士興猶未盡,長劍一揮,將一頭山羊從頭至臀,剖為兩半,便如是划
定了線仔細切開一般,連鼻子也是一分為二,兩片羊身分倒左右,劍術之精,實
是駭人听聞。七名吳士大聲喝彩。范蠡心中也忍不住叫一聲:“好劍法!”
那少女手中竹棒連揮,將余下的十几頭山羊赶到身后,說道:“你為甚么殺
我山羊?”聲音又嬌嫩,也含有几分憤怒。
那殺羊吳士將濺著羊血的長劍在空中連連虛劈,笑道:“小姑娘,我要將你
也這樣劈為兩半!”
范蠡叫道:“姑娘,你快過來,他們喝醉了酒。”
那少女道:“就算喝醉了酒,也不能隨便欺侮人。”
那吳國劍士舉劍在她頭頂繞了几個圈子,笑道:“我本想將你這小腦袋瓜儿
割了下來,只是瞧你這么漂亮,可當真舍不得。”七名吳士一齊哈哈大笑。
范蠡見這少女一張瓜子臉,睫長眼大,皮膚白晰,容貌甚是秀麗,身材苗條,
弱質纖纖,心下不忍,又叫:“姑娘,快過來!”那少女轉頭應聲道:“是了!”
那吳國劍士長劍探出,去割她腰帶,笑道:“那也……”只說得兩個字,那
少女手中竹棒一抖,戳在他手腕之上。那劍士只覺腕上一陣劇痛,嗆啷一聲,長
劍落地。那少女竹棒挑起,碧影微閃,已刺入他左眼之中。那劍士大叫一聲,雙
手捧住了眼睛,連聲狂吼。
這少女這兩下輕輕巧巧的刺出,戳腕傷目,行若無事,不知如何,那吳國劍
士竟是避讓不過。余下七名吳士大吃一惊,一名身材魁梧的吳士提起長劍,劍尖
也往少女左眼刺去。劍招嗤嗤有聲,足見這一劍勁力十足。
那少女更不避讓,竹棒刺出,后發先至,噗的一聲,刺中了那吳士的右肩。
那吳士這一劍之勁立時卸了。那少女竹棒挺出,已刺入他右眼之中。那人殺豬般
的大嗥,雙拳亂揮亂打,眼中鮮血涔涔而下,神情甚是可怖。
這少女以四招戳瞎兩名吳國劍士的眼睛,人人眼見她只是隨手揮刺,對手便
即受傷,無不聳然動容。六名吳國劍士又惊又怒,各舉長劍,將那少女圍在核心。
范蠡略通劍術,眼見這少女不過十六七歲年紀,只用一根竹棒便戳瞎了兩名
吳國高手的眼睛,手法如何雖然看不清楚,但顯是极上乘的劍法,不由得又惊又
喜,待見六名劍士各挺兵刃圍住了她,,心想她劍術再精,一個少女終是難敵六
名高手,當即郎聲說道:“吳國眾位劍士,六個打一個,不怕坏了吳國的名聲?
倘若以多為胜,嘿嘿!”雙手一拍,十六名越國衛士立即挺劍散開,圍住了吳國
劍士。
那少女冷笑道:“六個打一個,也未必會贏!”左手微舉,右手中的竹棒已
向一名吳士眼中戳去。那人舉劍擋格,那少女早已兜轉竹棒,戳向另一名吳士胸
口。便在此時,三名吳士的長劍齊向那少女身上刺到。那少女身法靈巧之极,一
轉一側,將來劍盡數避開,噗的一聲,挺棒戳中左首一名吳士的手腕。那人五指
不由自主的松了,長劍落地。
十六名越國衛士本欲上前自外夾擊,但其時吳國劍士長劍使開,已然幻成一
道劍网,青光閃爍,那些越國衛士如何欺得近身?
卻見那少女在劍网之中飄忽來去,淺綠色布衫的衣袖和帶子飛揚開來,好看
已极,但听得“啊喲”、嗆啷之聲不斷,吳國眾劍士長劍一柄柄落地,一個個退
開,有的舉手按眼,有的蹲在地下,每一人都被刺瞎了一只眼睛,或傷左目,或
損右目。
那少女收棒而立,嬌聲道:“你們殺了我羊儿,賠是不賠?”
八名吳國劍士又是惊駭,又是憤怒,有的大聲咆哮,有的全身發抖。這八人
原是极為勇悍的吳士,即使給人砍去了雙手雙足,也不會害怕示弱,但此刻突然
之間為一個牧羊少女所敗,實在摸不著半點頭腦,震駭之下,心中都是一團混亂。
那少女道:“你們不賠我羊儿,我連你們另一只眼睛也戳瞎了。”八劍士一
听,不約而同的都退了一步。
范蠡叫道:“這位姑娘,我賠你一百只羊,這八個人便放他們去吧!”那少
女向他微微一笑,道:“你這人很好,我也不要一百只羊,只要一只就夠了。”
范蠡向衛士道:“護送上國使者回賓館休息,請醫生醫治傷目。”衛士答應
了,派出八人,挺劍押送。八名吳士手無兵刃,便如打敗了的公雞,垂頭喪气的
走開。
范蠡走上几步,問道:“姑娘尊姓?”那少女道:“你說甚么?”范蠡道:
“姑娘姓甚么?”那少女道:“我叫阿青,你叫甚么?”
范蠡微微一笑:心想:“鄉下姑娘,不懂禮法,只不知她如何學會了這一身
出神入化的劍術。只須問到她的師父是誰,再請她師父來教練越士,何愁吳國不
破?”想到和西施重逢的時刻指日可期,不由得心口感到一陣熱烘烘得暖意,說
道:“我叫范蠡,姑娘,請你到我家吃飯去。”阿青道:“我不去,我要赶羊去
吃草。”范蠡道:“我家里有大好的草地,你赶羊去吃,我再賠你十頭肥羊。”
阿青拍手笑道:“你家里有大草地嗎?那好极了。不過我不要你賠羊,我這
羊儿又不是你殺的。”她蹲下地來,撫摸被割成了兩片的羊身,凄然道:“好老
白,乖老白,人家殺死了你,我……我可救你不活了。”
范蠡吩咐衛士道:“把老白的兩片身子縫了起來,去埋在姑娘屋子的旁邊。”
阿青站起身來,面額上有兩滴淚珠,眼中卻透出喜悅的光芒,說道:“范蠡,
你……你不許他們把老白吃了?”范蠡道:“自然不許。那是你的好老白,乖老
白,誰都不許吃。”阿青嘆了口气,道:“你真好。我最恨人家拿我的羊儿去宰
來吃了,不過媽說,羊儿不賣給人家,我們就沒錢買米。”范蠡道:“打從今儿
起,我時時叫人送米送布給你媽,你養的羊儿,一只也不用賣。”阿青大喜,一
把抱住范蠡,叫道:“你真是個好人。”
眾衛士見她天真爛漫,既直呼范蠡之名,又當街抱住了他,無不好笑,都轉
過了頭,不敢笑出聲來。
范蠡挽住了她的手,似乎生怕這是個天上下凡的仙女,一轉身便不見了,在
十几頭山羊的咩咩聲中,和她并肩緩步,同回府中。
阿青赶著羊走進范蠡的大夫第,惊道:“你這屋子真大,一個人住得了嗎?”
范蠡微微一笑,說道:“我正嫌屋子太大,回頭請你媽和你一起來住好不好?你
家里還有什么人?”阿青道:“就是我媽和我兩個人,不知道我媽肯不肯來。我
媽叫我別跟男人多說話。不過你是好人,不會害我們的。”
范蠡要阿青將羊群赶入花園之中,命婢仆取出糕餅點心,在花園的涼亭中殷
勤款待。眾仆役見羊群將花園中的牡丹、芍藥、玫瑰种种名花异卉大口咬嚼,而
范蠡卻笑吟吟的瞧著,無不駭异。
阿青喝茶吃餅,很是高興。范蠡跟她閑談半天,覺她言語幼稚,于世務全然
不懂,終于問道:“阿青姑娘,教你劍術的那位師父是誰?”
阿青睜著一雙明澈的大眼,道:“什么劍術?我沒有師父啊。”范蠡道:“
你用一根竹棒戳瞎了八個坏人的眼睛,這本事就是劍術了,那是誰教你的?”阿
青搖頭道:“沒有人教我,我自己會的。”范蠡見她神情坦率,實無絲毫作偽之
態,心下暗异:“難道當真是天降异人?”說道:“你從小就玩這竹棒?”
阿青道:“本來是不會的,我十三歲那年,白公公來騎羊玩儿,我不許他騎,
用竹棒來打我,我就和他對打。起初他總是打到我,我打不著他。我們天天這樣
打著玩,近來我總是打到他,戳得他很痛,他可戳我不到。他也不大來跟我玩了。”
范蠡又惊又喜,道:“白公公住在哪里?你帶我去找他好不好?”阿青道:
“他住在山里,找他不到的。只有他來找我,我從來沒去找過他。”范蠡道:“
我想見見他,有沒有法子?”阿青沉吟道:“嗯,你跟我一起去牧羊,咱們到山
邊等他。就是不知道他什么時候會來。”嘆了口气道:“進來好久沒見到他啦!”
范蠡心想:“為了越國和夷光,跟她去牧羊卻又怎地?”便道:“好啊,我
就陪你去牧羊,等那位白公公。”尋思:“這阿青姑娘的劍術,自然是那位山中
老人白公公所教的了。料想白公公見她年幼天真,便裝作用竹棒跟她鬧著玩。他
能令一個鄉下姑娘學到如此神妙的劍術,請他去教練越國吳士,破吳必矣!”
請阿青在府中吃了飯后,便跟隨她同到郊外的山里去牧羊。他手下部屬不明
其理,均感駭怪。一連數日,范蠡手持竹棒,和阿青在山野間牧羊唱歌,等候白
公公到來。
第五日上,文种來到范府拜訪,見范府掾吏面有憂色,問道:“范大夫多日
不見,大王頗為挂念,命我前來探望,莫非范大夫身子不适么?”那掾吏道:“
回稟文大夫:范大夫身子并無不适,只是……只是……”文种道:“只是怎樣?”
那掾吏道:“文大夫是范大夫的好友,我們下吏不敢說的話,文大夫不妨去勸勸
他。”文种更是奇怪,問道:“范大夫有什么事?”那掾吏道:“范大夫迷上了
那個……那個會使竹棒的鄉下姑娘,每天一早便陪著她去牧羊,不許衛士們跟隨
保護,直到天黑才會來。小吏有公務請示,也不敢前去打扰。”
文种哈哈大笑,心想:“范賢弟在楚國之時,楚人都叫他范瘋子。他行事与
眾不同,原非俗人所能明白。”
這時范蠡正坐在山坡草地上,講述楚國湘妃和山鬼的故事。阿青坐在他身畔
凝神傾听,一雙明亮的眼睛,目不轉瞬的瞧著他,忽然問道:“那湘妃真是這樣
好看么?”
范蠡輕輕說道:“她的眼睛比這溪水還要明亮,還要清澈……”阿青道:“
她眼睛里有魚游么?”范蠡道:“她的皮膚比天上的白云還要柔和,還要溫軟……”
阿青道:“難道也有小鳥在云里飛嗎?”范蠡道:“她的嘴唇比這朵小紅花的花
瓣還要嬌嫩,還要鮮艷,她的嘴唇濕濕的,比這花瓣上的露水還要晶瑩。湘妃站
在水邊,倒影映在清澈的湘江里,江邊的鮮花羞慚的都枯萎了,魚儿不敢在江里
游,生怕弄亂了她美麗的倒影。她白雪一般的手伸到湘江里,柔和得好像要溶在
水里一樣……”
阿青道:“范蠡,你見過她的是不是?為甚么說得這樣仔細?”
范蠡輕輕嘆了口气,說道:“我見過她的,我瞧得非常非常仔細。”
他說的是西施,不是湘妃。
他抬頭向著北方,眼光飄過了一條波浪滔滔的大江,這美麗的女郎是在姑蘇
城中吳王宮里,她這時候在做什么?是在陪伴吳王么?是在想著我么?
阿青道:“范蠡,你的胡子中有兩根是白色的,真有趣,像是我羊儿的毛一
樣。”
范蠡想:分手的那天,她伏在我肩上哭泣,淚水濕透了我半邊衣衫,這件衫
子我永遠不洗,她的淚痕之中,又加上了我的眼淚。
阿青說:“范蠡,我想拔你一根胡子來玩,好不好?我輕輕的拔,不會弄痛
你的。”
范蠡想:她說最愛坐了船在江里湖里慢慢的順水漂流,等我將她奪回來之后,
我大夫也不做了,便是整天和她坐了船,在江里湖里漂流,這么漂游一輩子。
突然之間,頦下微微一痛,阿青已拔下了他一根胡子,只听得她在咯咯嬌笑,
驀地里笑聲中斷,听得她喝道:“你又來了!”
綠影閃動,阿青已激射而出,只見一團綠影、一團白影已迅捷無倫的纏斗在
一起。
范蠡大喜:“白公公到了!”眼見兩人斗得一會,身法漸漸歡樂下來,他忍
不住“啊”的一聲叫了出來。
和阿青相斗的竟然不是人,而是一頭白猿。
這白猿也拿著一根竹棒,和阿青手中竹棒縱橫揮舞的對打。這白猿出棒招數
巧妙,勁道凌厲,竹棒刺出時帶著呼呼風聲,但每一棒刺來,總是給阿青拆解開
去,隨即以巧妙之极的招數還擊過去。
數日前阿青与吳國劍士在長街相斗,一棒便戳瞎一名吳國劍士的眼睛,每次
出棒都一式一樣,直到此刻,范蠡方見到阿青劍術之精。他于劍術雖然所學不多,
但常去臨觀越國劍士練劍,劍法优劣一眼便能分別。當日吳越劍士相斗,他已看
得擠舌不下,此時見到阿青和白猿斗劍,手中所持雖然均是竹棒,但招法之精奇,
吳越劍士相形之下,直如儿戲一般。
白猿的竹棒越使越快,阿青卻時時凝立不動,偶爾一棒刺出,便如電光急閃,
逼得白猿接連倒退。
阿青將白猿逼退三步,隨即收棒而立。那白猿雙手持棒,身子飛起,挾著一
股勁風,向阿青急刺過來。范蠡見到這般猛惡的情勢,不由得大惊,叫道:“小
心!”卻見阿青橫棒揮出,拍拍兩聲輕響,白猿的竹棒已掉在地下。
白猿一聲長嘯,躍上樹梢,接連几個縱躍,已竄出數十丈外,但听得嘯聲凄
厲,漸漸遠去,山谷間猿嘯回聲,良久不絕。
阿青回過身來,嘆了口气,道:“白公公斷了兩條手臂,再也不肯來跟我玩
了。”范蠡道:“你打斷了它兩條手臂?”阿青點頭道:“今天白公公凶得很,
一連三次,要扑過來刺死你。”范蠡惊道:“它……它要刺死我?為什么?”阿
青搖了搖頭,道:“我不知道。”范蠡暗暗心惊:“若不是阿青擋住了它,這白
猿要刺死我當真是不費吹灰之力。”
第二天早晨,在越王的劍室之中,阿青手持一根竹棒,面對著越國二十名第
一流劍手。范蠡知道阿青不會教人如何使劍,只有讓越國劍士模仿她的劍法。
但沒一個越國劍士能當到她的三招。
阿清竹棒一動,對手若不是手腕被戳,長劍脫手,便是要害中棒,委頓在地。
第二天,三十名劍士敗在她的棒下。第三天,又是三十名劍士在她一根短竹
棒下腕折臂斷,狼狽敗退。
到第四天上,范蠡再要找她去會斗越國劍士時,阿青已失了蹤影,尋到她的
家里,只余下一間空屋,十几頭山羊。范蠡派遣數百名部署在會稽城內城外,荒
山野岭中去找尋,在也覓不到這個小姑娘的蹤跡。
八十名越國劍士沒學到阿青的一招劍法,但他們已親眼見到了神劍的影子。
每個人都知道了,世間确有這樣神奇的劍法。八十個人將一絲一忽勉強捉摸到的
劍法影子傳授給了旁人,單是這一絲一忽的神劍影子,越國吳士的劍法便已無敵
于天下。
范蠡命薛燭督率良工,鑄成了千千万万口利劍。
三年之后,勾踐興兵伐吳,戰于五湖之畔。越軍五千人持長劍面前,吳兵逆
擊。兩軍交鋒,越兵長劍閃爍,吳兵當者披靡,吳師大敗。
吳王夫差退到余杭山。越兵追擊,二次大戰,吳病始終擋不住越兵的快劍。
夫差兵敗自殺。越軍攻入吳國的都城姑蘇。
范蠡親領長劍手一千,直沖到吳王的館娃宮。那是西施所住的地方。他帶了
几名衛士,奔進宮去,叫道:“夷光,夷光!”
他奔過一道長廊,腳步成發出清朗的回聲,長廊下面是空的。西施腳步輕盈,
每一步都像是彈琴鼓瑟那樣,有美妙的音樂節拍。夫差建了這道長廊,好听她奏
著音樂般的腳步聲。
在長廊彼端,音樂般的腳步聲響了起來,像歡樂的錦瑟,像清和的瑤琴,一
個輕柔的聲音在說:“少伯,真的是你么?”
范蠡胸口熱血上涌,說道:“是我,是我!我來接你了。”他听得自己的聲
音嘶嘎,好像是別人在說話,好像是很遠很遠的聲音。他踉踉蹌蹌的奔過去。
長廊上樂聲繁音促節,一個柔軟的身子扑入了他怀里。
春夜溶溶。花香從園中透過帘子,飄進館娃宮。范蠡和西施在傾訴著別來得
相思。
忽然間寂靜之中傳來了几聲咩咩的羊叫。
范蠡微笑道:“你還是忘不了故鄉的風光,在宮室之中也養了山羊嗎?”
西施笑著搖了搖頭,她有些奇怪,怎么會有羊叫?然而在心愛之人的面前,
除了溫柔的愛念,任何其他的念頭都不會在心中停留長久。她慢慢伸手出去,握
住了范蠡的左手。熾熱的血同時在兩人脈管中迅速流動。
突然間,一個女子聲音在靜夜中響起:“范蠡!你叫你的西施出來,我要殺
了她!”
范蠡陡地站起身來。西施感到他的手掌忽然間變得冰冷。范蠡認得這是阿青
的聲音。她的呼聲越過館娃宮的高牆,飄了進來。
“范蠡,范蠡,我要殺你的西施,她逃不了的。我一定要殺你的西施。”
范蠡又是惊恐,又是迷惑:“她為甚么要殺夷光?夷光可從來沒得罪過她!”
驀地立心中一亮,霎時之間都明白了:“她并不真是個不懂事的鄉下姑娘,她一
直在喜歡我。”
迷惘已去,惊恐更甚。
范蠡一生臨大事,決大疑,不知經歷過多少風險,當年在會稽山被吳軍圍困,
糧盡援絕之時,也不及此刻的懼怕。西施感到他手掌中濕膩膩的都是冷汗,覺到
他的手掌在發抖。
如果阿青要殺的是他自己,范蠡不會害怕的,然而她要殺的是西施。
“范蠡,范蠡!我要殺了你的西施,她逃不了的!”
阿青的聲音忽東忽西,在宮牆外傳進來。
范蠡定了定神,說道:“我要去見見這人。”輕輕放脫了西施的手,快步向
宮門走去。
十八名衛士跟隨在他身后。阿青的呼聲人人都听見了,耳听得她在宮外直呼
破吳英雄范大夫之名,大家都感到十分詫异。
范蠡走到宮門之外,月光鋪地,一眼望去,不見有人,朗聲說道:“阿青姑
娘,請你過來,我有話說。”四下里寂靜無聲。范蠡又道:“阿青姑娘,多時不
見,你可好么?”可是仍然不聞回答。范蠡等了良久,始終不見阿青現身。
他低聲吩咐衛士,立即調來一千名甲士、一千名劍士,在館娃宮前后守衛。
他回到西施面前,坐了下來,握住她的雙手,一句話也不說。從宮外回到西
施身畔,他心中已轉過了無數念頭:“令一個宮女假裝夷光,讓阿青殺了她?我
和夷光化裝成為越國甲士,逃出吳宮,從此隱姓埋名?阿青來時,我在她面前自
殺,求她饒了夷光?調二千名弓箭手守住宮門,阿青若是硬闖,那便万劍齊發,
射死了她?”但每一個計策都有破綻。阿青于越國有大功,也不忍將她殺死,他
怔怔的瞧著西施,心頭忽然感到一陣溫暖:“我二人就這樣一起死了,那也好得
很。我二人在臨死之前,終于是聚在一起了。”
時光緩緩流過。西施覺到范蠡的手掌溫暖了。他不再害怕,臉上露出了笑容。
破曉的日光從窗中照射進來。
驀地里宮門外響起了一陣吆喝聲,跟著嗆啷郎、嗆啷朗響聲不絕,那是兵刃
落地之聲。這聲音從宮門外直響進來,便如一條极長的長蛇,飛快的游來,長廊
上也響起了兵刃落地的聲音。一千名甲士和一千名劍士阻擋不了阿青。
只听得阿青叫道:“范蠡,你在哪里?”
范蠡向西施瞧了一眼,朗聲道:“阿青,我在這里。”
“里”字的聲音甫絕,嗤的一聲響,門帷從中裂開,一個綠衫人飛了進來,
正是阿青。她右手竹棒的尖端指住了西施的心口。
她凝視著西施的容光,阿青臉上的殺气漸漸消失,變成了失望和沮喪,再變
成了惊奇、羡慕,變成了崇敬,喃喃的說:“天……天下竟有著……這樣的美女!
范蠡,她……她比你說的還……還要美!”纖腰扭處,一聲清嘯,已然破窗而出。
清嘯迅捷之极的遠去,漸遠漸輕,余音裊裊,良久不絕。
數十名衛士疾步奔到門外。衛士長躬身道:“大夫無恙?”范蠡擺了擺手,
眾衛士退了下去。范蠡握著西施的手,道:“咱們換上庶民的衣衫,我和你到太
湖划船去,再也不回來了。”
西施眼中閃出無比快樂的光芒,忽然之間,微微蹙起了眉頭,伸手捧著心口。
阿青這一棒雖然沒戳中她,但棒端發出的勁气已刺傷了她心口。
兩千年來人們都知道,“西子捧心”是人間最美麗的形象。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