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DVD的6個區域碼

返回
美國電影協會為制定區域碼所劃分的六個地區

 六區域碼分別是:

 第一區(Region1):美國、加拿大、東太平洋島嶼

 第二區(Region2):日本、西歐、北歐、埃及、南非、中東

 第三區(Region3):台灣、香港、南韓、泰國、印尼等東南亞國家

 第四區(Region4):澳洲,紐西蘭,中南美洲,南太平洋島嶼

 第五區(Region5):俄羅斯、蒙古、印度半島、中亞、東歐、北韓、北非、西北亞一帶等

 第六區(Region6):中國大陸

 基本上,當某DVD影片決定不推出第六區的版本時,我們需要另外購買一套能夠播放非六地區DVD片的設備,因而有買得起

DVD播放機買不起DVD光盤的說法﹔所以才會有破解版的DVD播放設備,而DVD光盤套件也有提供數次的區域碼更改機會。不過

要提醒朋友們的是,只有美國八大電影公司出版的DVD影片才有這樣的限制,而非DVD原始規格的規定,也就是說,非美國八大

電影公司出版的DVD影片都沒有區域限制,一般稱為自由區域碼(FreeRegionCode)或稱全區片。

 美國八大電影公司:

 1、華納(WarnerBros')

 2、哥倫比亞(Colombia)

 3、20世紀福斯(20thCenturyFOX)

 4、派拉蒙(Paramount)

 5、環球(Universal)

 6、UA(UnitedArtist)(007)

 7、MGM(MetroDogwynMayer)

 8、華德迪士尼(WaltDisney)

  DVD規格的制定要回溯到'94年的12月。話說CD的創始者Philips和Sony在發表了利用精密編碼技朮和光學原理讀取的單面雙層光盤

 MMCD(Multimedia CD)規格之後不久,以Toshiba和Time Warner為首,並結合了ioneer/Zenith/Hitachi和MCA等21家廠商的加盟陣營,公

 布了利用貼合技朮,使光盤可雙層錄制的SD(Super Density-Digital Video Disc)的規格。

  兩派廠商互不相讓,美國的電影業者和電腦業者於是極力敦促雙方協議統一規格。95年12月終於確定所謂DVD的初步規格,並組

 成了“DVD十大授權聯盟廠商”,主導未來DVD的各項規格制定。規格雖然確立,但美國的消費電子製造商協會CEMA,和握有

 最多影像資源的美國電影協會MPAA,卻在此時強力要求日本的DVD Player製造廠商加裝“防止拷貝管制系統”,而光盤片上則要

 編注不同的“區域碼”以資辨識。

  美國電影協會旨在保護業者的軟件不受盜版的傷害,然而不法業者其實仍然可進行整盤的拷貝。加裝“防止拷貝管制系統”的電

 路非但沒有達到防拷的意圖,反而增加了硬體製造商的成本,甚至增加了軟件設計的復雜程度。

  至於區域碼辨識則是將全球分為6大地區,每個地區所發行的DVD-Video只能以當地製造的光盤機來播放。美國電影協會堅持使

 用區域碼辨識,主要是因為每部電影在世界各地上映時間不同,為避免電影未上演,DVD-Video卻先行上市的利益損失,遂以區

 域碼加以控制,讓一地區的電影上映後,已加碼的DVD再推出。為了顧及業者的權益,美國電影協會相當強勢,但最新的決議卻

 是讓北美、日本和西歐地區的光盤機享有不受區域碼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