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的性別文化,友善的國際大城
馬英九 (台北市市長)
二十一世紀的台北,正逐漸展現出一個現代化都市所必備的豐富人文視野。紐約、巴黎、東京、倫敦,之所以成為人文薈萃的國際級都市,主要源自於一份兼容並蓄的寬大氣度,讓來自四面八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國籍種族、社會階層、性別與性取向的人們,以及不同的宗教信仰、意識形態、生活方式,都能並存其中、相互激盪,因而創造出多元繽紛的活力及人文景觀。這不但是民主精神的具體展現,也讓這些城市成為人人嚮往的世界之都。
在亞太地區,台北正迅速蛻變,成為各種次文化族群匯聚共存的國際大都會。在這個重要的歷史進程中,台北市政府不斷推展多元化的人文教育,以期讓全體市民更體認到「尊重少數,欣賞差異」的民主真諦。正是基於如此的理念,台北市政府於去年(2000年)首度主動舉辦「同志公民運動」系列活動,除了邀請國際知名的同志運動領袖前來台北,進行國際同志論壇,也舉辦健康歡樂的「彩虹園遊會」,並製作《認識同志手冊》,讓台北市民和許多同志朋友有了第一次的接觸,成效卓著,可以說是化解歧見、增進溝通的良好開始。這在性別人權教育上雖然是初次踏出的一小步,對台灣地區以及整個華人文化的社會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一大步。
然而,性別平權的教育以及尊重多元的人權意識提升,絕不是一蹴可及的,需要長期的教育與持續努力,也需要不斷創造更多的對話、互動和思考的空間。因此,我除了通令教育局編寫「性別平權教材」、推行試教外,更持續舉辦「2001台北同玩節」,再次鼓勵同志市民活躍於陽光下,透過「彩虹運動會」選拔出參加2002年雪梨國際同志運動會的代表隊,並有「趣味競賽」項目,讓市民與同志朋友共同參與,在陽光下盡情互動;「台北同志社區巡迴講座」則將深入台北各社區,讓市民與同志作更貼近、更直接的面對面溝通;而2001年版的《認識同志手冊》,除了幫助一般市民認識同志,更特別針對輔導老師與同志最親近的家人——父母,做了精心設計,以落實性別平權教育的理念,。
教育是文化的根基,愛與接納則是家庭和諧的動力。身為台北市的大家長,我衷心期盼,本屆台北同玩節活動,能夠在台北的每個家庭、每所學校中,埋下一顆顆友善、溫暖、性別平等的種籽。讓台北市成為一個愛、理解與關懷的國際泱泱大城。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