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覺得這個劇名取的好 春末的四月 以一種半成熟的姿態飛舞於人間 今兒個頭疼的要命 卻比平時還渴望著與文字相逢 終於買下了"人間四月天"的電視劇本並在一天內讀完 難得的書香星期六 這是我看過最引人入勝的劇本了 貫穿整個故事的是志摩的真 起起伏伏的是三個女人被這個真所激盪出的五味雜陳 似乎誰遇著了志摩都得著魔 1. 張幼儀 幼儀的平凡換成是我恐怕也只有離婚一途 然而傷她最深的是志摩 成就她最深的也是志摩 在那個年代,有多少女子會去思考"自己代表自己"的可能性呢? 然而,面對著徽音的才氣與小曼的嬌媚 也許她終其一生都有著自卑與遺憾 男人畢竟是走了 留下無辜的女子 (我蠻好奇他們為什麼仍有肌膚之親 沒有愛的性連志摩這樣的大詩人也逃不過嗎? 而且在英國痴戀著徽音的同時仍讓幼儀懷孕?) 2. 徐徽音 這個角色讓我很心動 知性的美女一向是我的剋星 作者將這個角色的情愛反應寫的讓人盪氣迴腸 觸電、掙扎、確定、思念、忘我....... 細膩的筆觸描繪出戀愛初期滲著苦楚的甜蜜 那些我幾乎都忘了的感覺 以前的我會說那是愛情最美的時刻 現在覺得心靈上穩定的長久相伴更是無價 愛上有婦之夫心情與愛上同志在某個層面上竟是如此相似 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陷了進去 失控的背後卻是拋不去的憂慮 很多時候,只想單純的享有那一剎那的美好 什麼都不管 可理智總在你最不想要它出現的時候澆醒熱血 還好,那於我是過去式了 同志愛情的美好也許在生活模式上與異性戀不同 但確確實實可以活的精彩而快樂 我的愛人願意與我面對一切、共度一生 沒有比這個更棒的了 (終身愛著志摩的她 是如何讓自己在與思成的婚姻中達到平衡的呢?) 3. 陸小曼 對於小曼這個人,我的好奇大過喜好 從中學時代就自己拼湊出一個十里洋場女子的形象 總覺得依能靜沒把她演活 或許真實人生中的她本來就沒有我想的那麼邊緣 我很能體會她與志摩一觸即發的火花 我自己就是個容易一見鍾情的人 那瞬間翻覆起來的感覺 真的讓人什麼都可能做,什麼都可能說 但故事後段的小曼於我是乏味的 和故事前段的幼儀一樣,不也是依附嗎? 只不過一個是不說,一個是瞎說 看著志摩帶著縱容的妥協 不免為他難過 這種傻事,其實自己也做了不少 誰叫愛上了呢! 4. 其他 很驚訝志摩是個如此幽默的人 其他的不想多談 覺得女人比男人有趣 故事中有一頁讓我停留了很久 泰戈爾:「愛是給予,所以永遠不會失去」 愛情的苦,是種「求不得苦」 其他的苦又未嘗不是呢? 許久沒有這樣的雅興下筆了 這段時間,我不是沒有想法,只是沒有表達 生命中本來就沒有任何一段時間是停止成長的 最多也只是為重上舞台累積能量 咦?頭不疼了 真好! ^_^ 維維 May 14, 2000 |
夜之隨筆 | 維維日記
| 同志畫廊 | 自剖 | 留言版
| 更新記錄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