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好幾個同志跟我說:「我本來不是同志的,是碰到她才變成同志」
這句話可以解讀成:「我本來不知道自己會愛女人」
意思差不多,感覺卻十萬八千里
原來的那句讓人覺得說話的人不太認識自己
甚至不太能接受自己的同志行為
很多歐蕾族(30歲以上的女同志)連「同志」兩個字都說不出口
還有一種常聽到的說法是:「我不是同志,我只是愛上她而已」
這樣的觀念很普遍的存在於第一次愛上女生的女生
而且就只談過那一次戀愛
那樣說似乎能夠把自己與社會上不認同的同志身份劃清界限
但實際上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有些人說自己是被第一個伴引進同志圈子的
好像有點是被害的
這樣說的話,那我不就害了六個人
這很不公平耶!
愛上了一個喜歡詩的人
可能會啟發自己對詩的興趣
但是就沒什麼人會說:「我喜歡上詩都是她害的。」
再者,近朱未必赤、近墨未必黑
與自己的個性不符的話,是很難受影響的
愛同性這種事能勉強嗎?
如果妳天生就是不喜歡跑步
讓妳跑再多次,妳都不會喜歡的
這也不是學習技能,多試幾次就習慣了
如果妳就是會愛上同性
而且已經發現自己這種傾向
怎麼躲還是會愛上同性
不是現在的伴,也會是另一個人
離開了現在的伴,還會愛上另一個人
久了,很多人也就接受了,不再抗拒這個身份
兩個人相遇是種緣分
相愛所給彼此帶來的種種變化是無罪的
即使是啟發了對方對同性的慾望
當同性戀的事情被父母知道後
有些父母的反應是:我的小孩本來很乖,都是被她帶壞的
然後,到對方家裡指責一番,要求兩個人不能再見面
接著好幾個月都嚴密的監視孩子的行蹤
(好像電影「心動」的劇情喔)
(同志小說「童女之舞」也有這樣的情節)
彷彿這樣子,一時糊塗的孩子就會迷途知返了
殊不知,很多同志自殺案件都是這樣發生的
這種事是天生的,像左撇子一樣
硬是要去改變去限制,只會給孩子帶來痛苦
狗急是會跳牆的
到頭來,可能連孩子都沒有了
這可是偉大的愛情!!!
怎麼能夠與偷竊、蹺課那樣的行為並為一談呢!
依照佛洛依德的學說
假使畫一條線,同性戀與異性戀分別寫在兩端
大部分的人的性取向都是在中間,也許偏左、也許偏右
單純的同性戀或是異性戀是很少的
社會上之所以異性戀佔大多數是因為社會習俗的影響
金賽性學博士也有類似的說法
所以一個人是同志的話,從出生開始就帶有那樣的因子了
不是從自己認定是同志或者有同性性關係的那一天開始
我是高二發現自己喜歡女生
妳可以說同志這條路我走了10年
或者說我從高二開始啟蒙
卻不能說我是在10年前才變成同志
不能完全接受自己的同志朋友們
別再被「同志」兩個字困擾了
好好去愛妳想愛的人吧!
維維
July 26, 2000
PS. 這篇文章是看了
Irish Coffee 的 7/21 綠湖花絮有感而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