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聖山(三)

郭志光

  登山者,必先預備一切,才可以成功上山。所需要預備的除了工具、糧食等,最重要是『心』。『心』者為信心、恆心。而要登聖山者,心態也需要注意:我為何要登山?我憑甚麼登山?

  詩人時刻提醒自己:「若非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詩篇127:1,是的,如不是出於耶和華,一切也是徒然,一切也會敗壞。你所作的究竟是出於自己,或是出於上帝呢?若是出於自己,只是「清晨早起,夜晚安歇,吃勞碌得來的飯,本是徒然。」詩篇127:2,正所謂「船頭驚鬼,船尾驚賊」,沒有保障;「惟有耶和華所親愛的,必叫他安然睡覺。」上帝所愛的,就是那時刻親近祂,遵行祂旨意的人,他們必得著看顧。你對上帝的信心如何?你預備好跟隨祂嗎?事奉者若只靠著自己,必不能作工,唯與上帝同工,他必然得著能力(好的休息,有充份的體力)和幫助(上帝的指引)。靠著上帝,敬畏上帝,你必然『果子』豐富,那你又有否為主多結果子呢?你又有否作好榜樣呢?

  敬畏耶和華的,產業必多,因他得著福氣,耶和華必與他同在,就正好像詩人在詩篇128篇中所說的:「凡敬畏耶和華、遵行祂道的人,便為有福,你要吃勞碌得來的;你要享福,事情順利。你妻子在你的內室,好像多結果子的葡萄樹;你兒女圍繞你的桌子,好像橄欖栽子。」(詩篇128:1-3)這處所說的「敬畏」另譯作懼怕,原來懼怕上帝的人必「有福」。那究竟甚麼是「懼怕」呢?「懼怕」在舊約中是指“遵行律法”即過聖潔的生活,律法往往給人懼怕的感覺,因為當犯錯時,必會有責罰;而在新約中「懼怕」卻是“愛的推動”,從舊約到新約,聖經時常提醒我們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上帝」,「懼怕」是愛的表現,故此,當我們愛慕上帝時,必得著「快樂」。「有福」是指快樂,喜樂,人的快樂是短暫的,但上帝所賜的快樂是永恆的。「看哪,敬畏耶和華的人,必要這樣蒙福。」你願意得著這永恆的福嗎?「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上帝」吧!

  回想我們的經歷,當遇困難時,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如何呢?相信上帝會幫助,還是時常埋怨上帝呢?正如詩人如此說:「以色列當說、從我幼年以來、敵人屢次苦害我、從我幼年以來、敵人屢次苦害我、卻沒有勝了我。」,縱然受苦,但他卻對上帝有信心,他道:「耶和華是公義的;他砍斷了惡人的繩索」,回看我們,這信心我們是否存著?就讓這篇詩篇提醒我們。另一方面,詩篇129篇提醒我們,我們用甚麼的「心」去事奉上帝呢?是以「自己為中心」?還是以「上帝為中心」呢?我們時常會將自己心意當作上帝的心意,認為上帝是要我們這樣、那樣事奉祂,這是我們的方法,卻不是上帝的旨意,我們是用肉體去事奉祂。最後的結果是:「耶和華是公義的.他砍斷了惡人的繩索。願恨惡錫安的、都蒙羞退後。願他們像房頂上的草、未長成而枯乾.收割的不夠一把、捆禾的也不滿懷。」一切也是徒然的。故此我們要緊靠上帝的靈行事,讓祂引領我們,不再用肉體事奉,因屬肉體的只是虛空、無用與空洞。相反的,在聖靈裡的生活乃真正得勝的生活,多結果子、榮耀及尊榮的生活。

  願我們的「心」有充足的預備,向聖山的山峰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