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选骏
我们生息繁衍的这个宇宙是从哪 里来的? 对这个问题,原始人和现代人一样充满兴趣。 各民族的神话眼光,一直观照到"前宇宙"的奥秘。排在神话序列最前 面的形象,是那无形、无光、无质地感的"原始质地",它被描述为"雾一样 的",因此,被命名为"混沌"、"黑暗"、神秘的"水"与"汪洋"…… 记录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从神话开始的。而神话,则以对原始质地的描 述作为首章。原始质地是超现实的神话形象:它虽超乎人类的经验,却与现 代哲学中关于"物质"的观念不乏相似。它是对原始存在的逆反式探源 原始诞生观念常与生殖行为紧密相连,而原始质地,却 前于生殖模式。它与我们经验到的这个有光、有形、有声、 有色的感觉世界正好相反:它是无光、无形、无声、无色的 "一团浓雾"、"混沌黑暗": 远古的时候,天地还是一团浓雾,没有山河,也没有任何生物。 (引自彝族神话《人类和石头的战争》) 那时天上还没有日月星辰,地上也没有江河山岳,整个宇宙都处在寸草不生, 混沌黑暗的情况当中。 (引自彝族神话《创造万物的巨人尼支呷洛》) 这种前于感觉世界的特性,使它必然超出人的经验 远古的时候,天和地紧紧地重叠在一起,结成了一 块坚硬的岩石,不能分开。那时候,没有风雨雷电,也 没有人类和村庄。 (引自壮族神话《布洛陀》,周朝珍口述,何成文整理。) 没有天,也没有地,更没有草木和人类。到处是一 团团黑沉沉的,飘来飘去的云雾。 (引自布朗族神话《顾米亚》。) 神话没有直接回答 人怎么知道人类产生以前的宇 宙形态?但它有一个潜前提:人受神启,故知自身的来历。 同样,从原始质地到形成宇宙之间,也须有个"第一推动 者",否则世界怎么运转起来?这个曾使牛顿大惑不解的问 题,却被神话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它的答案并不科学(正如 牛顿的答案也不科学,他说是"上帝"首次推动了世),但 以强烈的人格化力量,使原始动力获得鲜明的形象性。 在创世神话的情节发展中,"原始动力"的出现是个契 机。这个第一推动者直接促成宇宙的诞生,使统一的原始质 地分化为五光十色的万有世界。涉及原始动力的神话描写 约有两种笔法:一是隐形的,一是显形的。纳西族《人类迁 徙记》说到原始质地经历了"不息的动荡","渐由气和声变 化,生出了一个名叫依古阿格的神"。这里,没有原始动力 的直接出现,它隐在依古阿格神的背后,是无踪迹的气和声 的变化力。这可说是隐形的。而更多的神话则是以显形来描 写原始动力,勾勒出它的多种形态的:
l.意志 布朗族关于神巨人顾米亚和他的"十二个孩子立志要 开天辟地、创造万物"的神话与彝族神话关于"天才的八哥、 点尼、文格阿鲁和结直嘎鲁四人在宇宙间商量开天辟地的 大事" 都以神的意志作为宇宙创造的契机和第一动力。 这种人格化力量,体现了神话讲述者和听众共同的内在信 仰及意志力量。 彝族史诗《勒乌特依》的说法更有意思:古时天地未分, 混沌一片。天神恩体古兹召集斯兹底尼神等四神和铁匠神 阿尔师傅,一同商量开天辟地的大事。他们"九天商量到深 夜,宰了九条商量牛;九夜商量到天明,喝了九坛商量酒"。 如此定下创世大计,然后付诸实施。意志与智慧化合,汇成 原始动力。
2.神电 壮族神话《布洛陀》认为混沌时代"天和地紧紧地重叠 在一起,结成一块坚硬岩石",后来"突然一声霹雳,大岩 石轰隆一声翻了身,裂成了两大片,上面的一片往上升,就 成了住雷公的天穹,下面的一片往下落,就成了人类栖息的 大地。" 阿昌族神话《遮帕麻与遮米麻》说:"混沌无明无暗、无 上无下、无依无托、无边无际、虚无飘渺,记不得是哪年哪 月,混沌中忽然出现一道白光。有了光,也就有了黑暗,有 了光亮,也就有了阴阳。阴阳相生,诞生了天公遮帕麻与地 母遮米麻。"这"一道白光",就是作为原始动力的神电。 3. 火 火为人类提供了奇特的保护,使人免受寒冷、黑暗和野 兽的威胁,因而渐被想象为原始动力。珞巴族神话叙述的情 节:长兄"火神牛"斗败并吃掉了弟弟"铁神牛",然后开 辟了世界,即属此类。 4.血的生殖 彝族神话说,"在一片混沌黑暗"中,"突然一只神鹰滴 了一滴血"在一个姑娘身上,她因此怀孕,生下了"创造万 物的巨人支格阿鲁。"神鹰的血和它启动的生命之链,成了 造物主和宇宙的动因。 5.牺牲行为 牺牲的原始意义是指把生命奉献给神。牺牲的完整功 能不仅是死亡,也是再生。因此,在谜样的神话世界里,尤 其在各种"肢解型创世神话"中,牺牲与创造具有因果关系。 为什么原始人把"创造"与牺牲联结在一起?这可能是由于: 一、宰割与牺牲表现了游猎时代的"血腥"生活及初民对天 神的"血腥的贿赂"----即原始祭祀活动; 二、对宇宙的泛 灵观念,视宇宙为一巨大的活体。神话动物的死,促成了宇 宙间广泛生命的出现:这是一种极为古老的变形观念的体现。 6. 混合式 原始动力带有明显的节奏感,它体现为宇宙分化的阶 段性。珞巴族神话《三个神牛》典型地排列着几种动力形式: 大地生了三个神牛。老大叫普苏索布,是火神牛。老二叫拉 玛索布,是铁神牛。老二叫铁仁索布,是土神牛(生殖式的 分化)。三弟兄性格各不相同,矛盾很大(意志的斗争)。有 一次火神把铁神吞到肚子里去了(火----普苏索布----的 决定作用)。拉玛索布死了以后,它的毛变成树木和百草,骨 头变成石头和山脉,血液变成河流,内脏化成动物和昆虫 (牺牲)。……这奇异的交响中,生与死、斗争与牺牲、牺 牲与再生之间的辩证关系,得到综合的体现:堪称"原始动 力的赞颂"。 死与生,是宇宙生命的契机。三国时代的古籍《五运历 年纪》所谓"首生盘古、垂死化生",则用模糊的说法对原 始动力作了暗示:"首生"是动之始,"化身"是动之终。 "首生"与"化身"之间,则是意味深长的间歇与孕育。盘 古作为原始宇宙的缩影,体现了生与死是如何奇妙地凝聚 在神话的世界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