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选骏 神话浓缩着原始人类灵魂求索的历程,它通过反映人 类童年的梦境般的心理状态,折射了大宇宙、小宇宙、外宇 宙、内宇宙的光景。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它获得了永恒性。 它不仅是恐惧与迷惘的写照,也是希望与热情的象征,因而 在原始文化中深深地刻下了人类的好奇心与征服欲的印 记。因此,神话世界充满动力感。宇宙生成人格化、意志化 的场景,对立力量的巨大冲突,是"诞生神话"的重要主题。 对立的力量并不总是有形的,它时而体现为创世创业之神 与无形的困难作斗争,时而体现为某种误解、曲折;但在更 多的情况下,它变得营垒分明,演为两个种族之间富于戏剧 性的战争。种族之战与宇宙开辟的神话功能相近----这些 过程使宇宙的轮廓确立下来,"诞生之歌"以战争的形式不 断变奏。 神族之战与创世神话的趋向正好相反:天神创世的 原动力是"爱",爱光明、爱有形、爱人类,以及为达到创 世的目的而使用的爱的生殖的方式……其结果,是万物的 诞生。神族之战的原动力则是"恨",憎恶对立面,以及为 达到胜利的目的而运用的战斗方式,其结果是死亡与毁灭。 前者的内核是"生",后者的内核是"死",生死相织、交替, 演出跨度无垠的神剧。 从战争的性质和神话角色的相互关系看,神族之战大 致可分四种形式: 1.因为神界主宰对世界的生成方式和发展道路持有 "不同的政见",力主采取不同的实践,因而起了争端,发生 流血事件。 阿昌族神话《遮帕麻与遮米麻》讲到男神遮帕麻、女神 遮米麻夫妻初创世界过后不久,就爆发了一场种族之战。那 时,天虽然罩住了地,但天地尚未合拢。女神遮米麻抽出了 三根地筋绕成三个线团,男神遮帕麻带着这三个饱合神力 的"线团"率领天兵天将,手操赶山鞭去完成弥合天地的伟 业----补天去了。遮帕麻走后,天下出了一个反叛的魔王, 名叫腊訇。他实际上是另一神族势力的代表。这位对新秩序 大感不满的神,决心以自己的意志来改造世界,他在山头栽 了一个大火球来代替太阳。这个不会下落的、永远普照人间 的假太阳,使大地沉入了火海,把万物烤得一片焦枯。世界 没有了黑夜,人们只得无休止地劳动。腊訇把整个世界都颠 倒了:他把水族动物赶上高高的山岭,把山族动物驱下深深 的海洋,强行改变了生物的环境。那场景真富于神话式的悲 剧性:"树根朝天长,竹尖朝地钻",腊訇郑重其事地宣告: 他将永远主宰这个怪诞的世界。女神遮米麻靠自己的力量 无法治服腊訇,于是命令水獭神火速送信给遮帕麻。水獭神 日夜兼行,终于在拉涅旦找到了遮帕麻,告诉他故国的巨 变。这时,遮帕麻补天,东、西、北、三面已经补完,补到 南天时,线团用完了,于是就修筑了一道雄伟的门----南天 门。遮帕麻在拉涅旦又与新欢盐神桑姑密结了婚。听说腊訇 造反,他只得火速率领神兵赶了回来。 对故土已感生疏的遮帕麻回来后,要在江河湖海、满天 遍野撤下毒药,准备毒死腊旬。女神遮米麻制止了他,她唯 恐神族之战会进一步殃及众多生灵,劝他与腊訇交"朋友", 以等待时机,铲除异端。通过"斗法"、"斗梦"等战术行动, 遮帕麻取得了初胜,增强了战胜腊訇的力量。腊訇失败了, 迫不得已接受了遮帕麻的"友谊"。就这样,两个对立的大 主宰突然间成了"朋友",这当然是更残酷的生死决战的前 奏:遮帕麻在山上布下了鸡棕,他邀请腊訇到家里吃饭。遮 米麻采回鸡棕,桑姑密(遮帕麻的新欢)在煮热的鸡棕里放 了盐巴,腊訇吃了感到味道非常鲜美,他要遮帕麻教会他寻 找鸡棕。第二天,遮帕麻在山头撒下了毒菌。遮米麻编好一 只竹篓,一只花篮,领着腊訇的女儿上山拾鸡棕。遮米麻拾 到鸡棕,放在竹篓里,拾到毒菌,放在花篮里。毒菌从花篮 孔里掉到地上,腊訇的女儿在后面,拾到的全是毒菌。力图 和创世主争宰世界的腊訇神族吃完毒菌都死了。遮帕麻就 这样毁灭了对手腊訇,也毁灭了世界生成的另一种可能的方式。 遮帕麻又派麻雀去打听消息,派苍蝇到腊訇的鼻孔里 生蛆,派猪狗去撕碎腊訇的尸体,这个不可一性的魔王势 力,终于被彻底消灭了。于是,遮帕麻立即动手,把被腊訇 颠倒了的世界重新颠倒了过来:他操起了弓箭,射下了腊訇 的假太阳,凉风徐徐吹来,世界又安静了;他手挥 "赶山 鞭",把水族动物送回水里,又把山族动物放还山林。 这类神族之战是个悲喜剧:腊訇一类神族的死去和毁 灭,为世界继续沿着合理方式的发展和再生,扫清了障碍。 流血与再生,战争与进步,就这样构成了因果关系。 2. 为了争夺生存空间的控制权和财富的占有权而发生 的战争。 纳西族神话史诗《黑白争战》堪称这类神族之战的 典型描写。史诗在叙述神战之前,以很大篇幅描写了宇宙开 辟的创世场面。这种场面清楚地显示了种族之战是继创世 行为而起的神话序列,表明神族之战的痛苦是继创世的欢 欣之后,为确立宇宙秩序常常要遭遇的命运。相传在名叫 "米丽达吉"的神海中,生长起一棵种树,含英宝达树。围 绕这棵树,米利东神族和米利术神族结下冤仇,酝酿一场争 夺。米利东神族住在名叫"居那若倮"的神山东部,米利术 神族住在这神山的西部。东地一派光明,太阳和月亮永远照 耀着米利东族居住的地方;而米利术族的西地,却一片黑 暗,永远看不到日月星辰。因此,东、西两地截然划界,黑 白分明。他们分别以白色和黑色作为自己神族的象征色。 一天,东族的自鼠在黑白交界的地方打洞,一不小心, 打穿了神山,把白界的光明泄露给黑界。米利术主高兴极 了,忙把黑猪唤来,把漏洞拱得又宽又大,再命儿子安生米 委将东族的太阳和月亮偷来,分别拴在铜柱和铁柱上,叫黑 鼠细心看守着。东族的太阳和月亮被偷走后,全境陷于一片 黑暗。米利东主决心找回太阳和月亮,便令白鼠和金蛤蟆在 三更时分悄悄来到本地,偷偷把米利术主的三绺头发咬断, 并取回了太阳和月亮。米利术主的光明得而复失,便再不愿 安于黑暗。他让儿子再去设法夺回日月。安生米委与米利东 主的儿子阿弄交上朋友,他请求阿弄帮助术地开天辟地,创 造光明。但阿弄故意"把天开得歪歪的,把地辟得斜斜的"。 术族将计就计,再去偷窃日月,结果米利术主的儿子安生米 委反而被东族铡死在黑白交界处。米利术主非常悲痛而震 怒,便赶制兵器,调集队伍,决心荡灭东族。 这时,米利东 主决定躲避退让。他自己躲到天上,叫儿子藏入海底,女儿 避于山下,金银细软和粮食藏在深深的岩洞里。米利本主得 知东族众神的去向后,便命令兵士用千万支箭射向天上,用 千万根矛刺向海里,可他们没有找到米利东主,也不能杀死 阿弄。米利本主报仇心切,使与智者定计:用自己美貌的女 儿耿拉茨嫫去引诱阿弄。果然,好色的阿弄被迷住了,情不 自禁地从海里走出来与耿拉茨嫫幽会。阿弄就这样落入了 圈套被术族捉住,不久就被米利本主杀死,耿拉茨姨也在极 度矛盾的心情中自杀身亡。米利东主被激怒了,阿弄之死酿 成了东族与术族的决战。东族由于得到了雷神出麻、白猴子 的帮助,攻克了术族一个个堡垒。经过残酷的杀戮,东族获 得全胜。战争的结果充分体现了"黑白之战"的性质:东族 把"术族的天割下来做地,把术族的地翻过来做天,又把术 族的水源截断,把术族的火种灭掉"。从此以后,东族子孙 昌盛,光明永生。而术族呢?则堕入"亡国、灭种"的深渊---- 财富和空间永远失去! 黑白争战,并非道路之战,而是资源之争,它展现了对 财富、粮食、土地等资源的狂热争夺,充满了原始的残酷性。 日月是争端的核心,初民凭其灵异的直觉已经感到:一切生 活财富无不源自日月的光明。若无光明,宇宙岂不虚无飘渺, 生存空间岂不变为荒漠?为了得到它,必须全力以赴 爱情和生命都在所不惜。…… 在此区别之外,第一式与第二式的神族之战,还有一个 共同特点,神话角色的关系是同层对等的,他们在一个平面 上展开行为力量之间的厮杀。而在以下第三、第四式中,角 色的关系则全然改观----那是发生在异层等级的神祗之间 的斗争,这些很可能是在阶级分化、部族地位分化之后的 时代里产生或附加上去的。 3.为统治世界的权力而战。古代汉籍对此类神话情节 记载颇为丰富,并多有片断的暗示可寻。据先秦文献透露: 炎帝与黄帝曾在"阪泉"地方大战一场,战况不详,但结局 是炎帝战败。炎黄二帝地位相等,属同一层次,但战争结局 却开启了一系列的反抗与镇压,第二形式的神族之战从此 转换成第三形式的。战神之族蚩尤首先发难,起来反抗黄帝 确立的神界秩序(见《尚书.吕刑》篇:"蚩尤惟始作乱" 以下)。双方势力在"冀州之野"展开决战。 黄帝这位古代的雷神召请了应龙和天女魃等干将,运用"蓄 水"、"止雨"等法术战败了蚩尤召请的风神和雨神,最后杀 死蚩尤,镇压了他们争夺统治权的暴动。 (见《山海经.大荒北经》。) 这则神话,经过 历代的历史化解释,多被今人理解为古代两大部落的战争, 但在神话意义上原为神族之战。从社会学角度,当能发现 神族之战是人际战争的神化,但神话思维与历史思维的性质, 则并不等同。 为执天下之牛耳而战,在古代中原这"四冲之地"上频 频演播,是意料中事。神话场景中浓郁的地方性(冀州)和 民族性(重巫)显示,这是最纯粹的中原古神话,到了西汉 初年的描述中(见《淮南子.天文训》)。中原神族之战的 性质,获得了更明确、更 壮观的发展。相传水神共工与上帝颛顼争夺天帝的宝座,共 工不能取胜,结果发怒触及"不周之山",撞断了天柱、地 维,致使整个天庭发生倾斜,大地也歪向东南,所以,中原 地区的河流大都变成今天这种东南流向的。共工的所作所 为,充分表现了"神族之战"中普遍存有的非理性精神---- 撞折天柱地维,殃及无辜生灵,并不能挽回败局,只不过是 为了发泄怒气而已。这种残酷性,使世界的发展走上冲突、 破坏、复仇等周而复始的道路。 神族之战,既体现了原始心态的好战性,还洋溢着"不死" 的含义。《山海经.海内西经》说,野心勃勃的刑天神 与"帝"争夺至尊之位,失败后被砍下头颅,埋在一座叫做 常羊的山里。按照经验推断,刑天已经死去,否则,威力更 大、智慧更高的"帝"就不会把他身首异处地埋葬掉了。但 结果怎样?失去头颅(埋在深山之下)的刑天把胸膛变成了 新的头颅(似乳为目,以脐为口),重操"干戈",对抗 天帝!这种超自然、甚至超神能的充沛内力,暗示了神话观 念中斗争的永续性。刑天的"不死",不是那虚无飘渺的 "灵魂不死",而是惊人的肉体再生;是从这奇异的肉体中进 发出来的吓人的战斗力、意志力。这力,深沉而质朴,是原 始心态试图牢牢抓住生存空间、赢得战争胜利的叙事表现。 由此可见,"不死"之于原始人,不是享受,而是战斗。 4.为人类的利益而战是人的自我评价提高的结果。神 话的核心本来超出人类的经验范围,神和他的事迹因而具 有神秘的性质。正如有一句格言所说:"神秘的东西不是:世 界是怎样的,而是:世界是这样的。" (参见[奥]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6,44) 神话恰恰不是在探 讨世界可能如何如何,而是以其童心与直觉断言,世界就是 如此:在早期,超人的、神秘的要素居主导地位,那时的神 多有动物的体貌、性格,随着文化的渐渐进步,人性、人形 的因素稳步增长,神话中人间故事的成分越来越浓。神族之 战中最后出现的为人类的利益而战的主题,正是基于这种 文化心理的背景。其叙事前景则直接导向神魔故事和志怪 小说。最后,完全以人为主角的、不带表层神话色彩的叙事 文学,才慢慢出现。 拉祜族神话故事《厄莎服龙王》用相当人性化的观念, 讲述天神厄莎与"龙王和他的卫士"(即龙神之族)的斗争。 在一个名为"名阿固"的大地洞里面,住着龙王和他的 许多卫士。他们经常出来侵害人,不是暗穿地洞使人类和他 们的生活用具、资料陷落下去,就是喷吐出可怕的洪水,恣意 冲毁庄稼、房舍。厄莎知道了,非常生气。他打起雷霆、 震起闪电,以警告损害人类利益的邪神。天神的威力,使龙 族恐惧得魂不附体,从此隐迹洞中,再也不敢出来侵害人 类。在这儿,我们清楚地看到知识的进步已经使人摆脱了对 雷电的恐怖。初民已开始把雷电看作友好力量的化身。这从 侧面说明,人对自身的认识、对自然界的认识,以及对二者 关系的认识,已经综合跃至新的层次,尽管还没有脱却"神 的观念"和对神的依附心理,这种心理表现为对善神的悦纳 和对恶神的拒斥。而善恶的分水岭,就是人的利益及其情 感。 在沪沽湖地区摩梭人中流传的神鹰月其嘎尔(善神)与 龙种、水鬼等恶神斗争并取得彻底胜利的神话,更鲜明地显 示出以上特征。 龙王鲁帕斯腊是位大神,他管着地上所有的水神水鬼。 但他是位恶神,随心所欲地行使自己不受监督的权力。想下 雨时就让大地"洪水滔天",不想下雨,就让大地"赤地千 里",他对人类充满了恶意,一次,他九年不下一滴雨,弄 得人和禽兽渴死,连山神也喝不上一口水。天神松基努突西 看到后果如此严重,连连派下信使神催促龙王赶紧下雨。龙 王根本置之不理,反而嘲笑了松基努突西。最后,天神派出 神鹰月其嘎尔制服龙王。月其嘎尔生就一副铁一般坚硬的 翅膀和一张锋利无比的嘴。它飞到海边一座高山上,要龙王 赶快下雨,龙王还是那么傲慢,根本不理睬天神的命令。月 其嘎尔被激怒了,"呼"地一声飞到大海上空再俯冲下来,用 翅膀将海水拍汀了几下,顿时海水翻腾起来,使龙王无法藏 身。月其嘎尔一嘴啄住了龙王的头,把他"提到空中绕了三 圈"。龙王完全失去了神力,意志也崩溃了,在死亡的恐惧 下,一扫骄横跋扈的态度。低头认输。月其嘎尔无意杀死龙 王,就把他从空中摔进大海,让他好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龙王被摔进大海时溅起的水花落到了各地,就成了泉水、湖 泊和河流……从此,龙王变得规规矩矩,冬天下雪,夏天布 雨,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这则故事性很强的神话,既体现原始神族之战的内容, 又渗入了我国社会法纪空设的悲剧现实。割据一方、不 受自然法则制约的龙王、水鬼形象,是那些无视社会法则的 恶霸行径的神话肖像。对于他们,纸上的法律条文和收受贿 赂的衙门是管束不住的 只有依靠"以暴易暴"的武力, 才能制止他们去为非作歹、施虐于生灵。 神话是神秘的,又是不神秘的----它把难以言传的东 西(神及其事迹)说了出来。说了,就便神秘性大大跌落。 正如一句格言所说:"确有不可言说的东西。它自己会显示 出来,这就是神秘的东西"。 (参见[奥]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机6,522) 原始人心灵中的神、神能及 其神迹,是"自己会显示出来"的神秘东西;但神话却不这 样神秘 它依赖人的语言。它是叙事的艺术。而一旦成为 语言,就不再是不可理解、不再超越于人性之外。我们看到, 越原始的神话,叙述(语言的运用)越简单;而故事越曲折, 越富于人世色彩,离原始性就越远了。先秦时代的经书《周 易》对神族之战有过这样的暗示:"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坤卦.上六爻辞》)明末学者倪元潞对此解释说:处于相战 状态的两"龙",是宇宙生成的两个基本的元(乾、坤)的象 征,他们"健而能战"。他们之间的战争,不是人间、朝廷 之间、国家之间的战争,而是在"郊牧旷远"之中进行的 "神行其间"的战争。它具有"使民由之,不必知见"的神 秘性。龙血的颜色,为什么不是一般的红色,而分别为 黑的与黄的?这是因为,它们已成了乾(黑)与坤(黄)两大神 秘力量的象征。(见倪元潞《儿易内仪以》卷一, 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3页。)宋代学者李中正也认为这段 爻辞意为神秘力量之间的斗争:"龙本飞天而泽物,今乃战于 原野之间……玄黄虽杂,雌雄必决,能无伤乎!"(见李中正 《泰轩易传》卷一,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6页。) 只是由于时代的、眼界的不同,他们尚未理解到这是一场超出 儒学世界观的史前神话战争的片断遗存。 至于这寥寥八字神话本身,虽然语焉末详,但也透露给 我们一个古老的消息:曾有两个强大的神圣龙族,为了某个 事端,发生过残酷的战争。其结局是两败俱伤,双方都付出 了相当可观的代价。至于细节,由于文辞的内容和形式的限 制,神话叙事已经遭到记录者的删削、省略。这种因缺乏神 话的主导性(即不以记载神话为目的)而终于受制于其他目的 的记载、终而导致神话系列零落混淆的特点,在中国古籍神 话中是屡见不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