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选骏 文明的毁灭
文明是怎样瓦解掉的 我们特别提出曹操作为兀鹰的代表,意在破除一种关于曹操的革命迷信,撕开曹操作为"文化保 护人"的面具。不错,曹操堪称一位杰出的诗文家,但以诗文家的身份而兼暴君与文化破坏者角色的, 历史上不乏其人,如隋炀帝。再者,有人认为曹操搜尽天下名士,集于邺下,组成"文学集团"堪称 "彬彬之盛"。其实,此颇为皮相。 曹氏倡诗文,除有自己的个人偏爱并以此显示自己的才华以外,实乃顺应桓、灵以来经学衰而文 学盛的文化转变,如汉灵帝设"鸿都门学",奖励文艺创作。"邺下文学"不过承鸿都门学之遗续而 已,并非什么了不起的创举。与提倡诗文写作并行不悸的,是对文化人士的广泛搜罗、威胁、软禁、 剿杀。在这类"文化活动"方面,曹操所下的功夫,远在两汉诸帝之上。 收集与屠戮文化人的双重措施,颇能显示各个时代的兀鹰们共同具有的复杂性格。其收集的动机, 不仅出自爱惜,也出于占有欲,即把文化人当作私产,降为御用的奴仆。这与兀鹰时代的社会军事化 倾向,甚为契合。三国时代比秦皇时代的文明程度显然要高,始皇帝只能用一种方法镇压异己---- "坑",而曹操却至少能用三种方法去消灭独立的人格: 1,借刀杀人。文士祢衡数忤曹操,结果被送到刘表那里,又由刘表遣派到黄祖那里,终被杀害。 2,指使杀人。文学家边让,对曹操"多轻侮之言",后受人诬告被曹操"告郡就杀之",根本没有进行 "审理",死后,"文多遗失"。 3,诬陷杀人。大名士孔融曾经触犯过曹操的尊严。"初,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 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 今度之,想当然耳。'"这种批评对"寡人有疾"的曹操不是一般的刺痛,而构成心理上的打击,曹操积 怨在心。再加上孔融不愿参与曹氏的政治阴谋,更使曹操必欲除之而后快。但慑于孔融名望,曹操竟 指使郗虑和路粹两人先后上书进行诬陷。即使如此,所罗列罪名也不过只是"言论罪",可见孔融并未 触犯公法。但兀鹰对待言论罪,往往是更不容情的。孔融被杀之后,其九岁的儿子和七岁的女儿因说 了几句间接同情父亲的话,也被曹操下令杀死。由此可见,出身卑猥的曹操,比秦始皇还要狠毒。 与魏国奠基之主曹操有计划的整肃异己者相比,吴国的末代君主孙皓,表现得更像一个随机杀人 狂。"皓爱妾或使人至市劫夺百姓财物,司市中郎将陈声,素皓幸臣也,恃皓宠遇,绳之以法。妾以 诉皓,皓大怒,假他事烧锯断声头,投其身于四望之下。"这直接体现了孙皓这头末日兀鹰的"人格"。 在这里,我们并不想探讨孙皓其人的滥杀动机,而只想指出:这种不负责任的食人者,竟能稳坐在统 治的宝座上长达16年之久,正是当时的社会文化气氛使然的,文化的兀鹰时代,尚远末终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