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选骏〖神话与民族精神〗

  

谢选骏

四 幸运的民族

   神人同形、同性的希腊宗教之具有求知倾向,并非源于"希 腊人的天赋智慧",而有其文化史上的背景----否则,为什么不 早不迟,偏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这几百年间发出了 举世瞩目的智慧之光,而前此却甚为平平呢?

   (史诗的记录也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要不是希腊文化的普遍 发展使史诗得以形诸文字,也许它早就亡佚了。)并且,在这段 辉煌的时代过后,古典希腊人的后裔作为马其顿王国、罗马帝 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的臣民,种族上一直生存了下 来,但文化上却再无造就。可见,一个民族的历史命运和文化 机遇是根本性的因素。

   希腊人的"幸运"就在于,他们从各种来源不拘一格地吸收 对自己有用的文化因子,然后从自己民族的实际需要出发,以 自己的特点改组并重新塑造了这些"舶来品"。它们终于以鲜明 的"希腊风格"出现在世人眼前,竟使人忘了它们的"异邦"渊 源!因此,只有从希腊文化的继承性着眼,才能解释它在公元 前8世纪的"突然兴起"。

   神话的发展,有两种途径:

   (一)根据自己的生存处境和心理需要,自发地进行创造!

   (二)根据文化的背景和取舍的标准,借鉴他人的积累。 就具体民族来说,这两种途径是交错的,但有主次之分。 把中国、希腊、罗马这三个民族的神话作一比较,可清楚 地辨认出它们彼此的特征:中国的上古神话偏重于自发性地创 造;罗马的神话则主要是借鉴、吸取地"拿来",希腊比较适中, 介于前者与后者之间----既有自己的创造(如体系),又有对 前代的借鉴(如故事)。

   罗马人大力承袭希腊神话的现象,在古代各民族中是一突 出的典型,而非偶然的例外。

   罗马人接受希腊神话和宗教,是通过埃特鲁里亚人的中 介。在公元前6世纪,埃特鲁里亚人就建立了"三位一体"的巨 型神庙,以祭祀"雷神金尼雅(宙斯)和他的妻子马尼(赫拉) 和他的女儿米涅尔瓦(雅典娜)"。(苏联科学院编:《世界通 史》第一卷,第886页。)后来,罗马人承袭了这 一系列的崇拜。而根据罗马人的语言和宗教习惯,改称为"朱 庇特"、"朱诺"和"米涅尔瓦"。在这些承袭后面,隐藏着埃特 鲁里亚人和罗马人从自己的民族精神中导出的"独特解释",但 神话的继承性是基本的。所以,我们在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变 形记》中,可以看到比所有希腊原著都更条理化、更富于系统 性的"希腊神话" ----尽管不同程度地罗马化了。

   希腊宗教概念和神话故事的许多成份,可追溯到荷马时 代、迈锡尼时代、前迈锡尼时代……。在迈锡尼文化的遗物 中,表现了不少奥林匹斯的神和他们的特征。

   早于"迈锡尼时代"的克里特岛米诺斯文明,是东地中海 欧、亚、非三角地带的古代交通枢纽,它转输埃及的文化影响 到希腊,在埃及古代的壁画上,也常能发现希腊水手的形象。 文明大国和神话宝库----埃及,给希腊神话注入了诸多要素。

   古希腊的"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就曾指出:可以说,几乎所 有的神名都是从埃及传入希腊的。他的观点在当时具有代表 性,认为希腊诸神完全起源于异邦(非希腊)人那里。

   在宙斯与伊俄的浪漫故事里,整个神话都是以埃及、尼罗 河为主要背景的。这个故事的结尾,讲到宙斯的这个小情人伊 俄成了埃及的女王。她与宙斯生下的儿子后来娶了孟菲斯(埃 及的一个城市名)为妻,并生了一个女儿叫利比亚(埃及以外 古代北非的通称)。最后,伊俄变成了埃及的伊西斯神,而她 的儿子则成了圣牛阿庇斯。

   冥后珀尔塞福涅的故事也很能说明问题,珀尔塞福涅是宙 斯之女,被宙斯之兄、冥王哈得新强娶为妻。为此,她的母亲 谷神德默特尔悲痛欲绝,四处寻觅,致使土地荒芜,天下 饥馑。后经宙斯裁决:哈得斯每年春天,必须准许珀尔塞福涅 回到母亲身边。于是,谷神在春天里又重新赐福于大地,大地 因而才又获得了生机。这其中,与埃及的冥王奥西里斯的故事 很有些相似之处----奥西里斯死而复生,当他死去时,大地一 片萧条;当他复生时,春天又来了,人间一派欣欣向荣。这无 疑显示了埃及对希腊神话的影响。

   希腊文明.希腊神话及其系统不是自发的、首创型的。 "继承性"(以及因善于"继承"而来的"综合")是希腊神话和文 化系统形成的重要条件。但仅仅"继承性"和"综合性"并不足以 建立一套辉煌的、"前无古人"的系统。在埃及、两河流域这些 古老文明的近邻地带,有许多新兴的民族,何以唯独希腊人建 立了如此首尾一贯的丰富系统?

   而后来2000年间(公元前1000年----公元1000年)的欧洲 众多民族中,为什么只有北欧人发展了堪与希腊神话媲美的系 统?

   在近代西方文化的生命旅程中,为什么是比较落后的拉丁 区(如意大利人)而不是更有传统教养的拜占庭人----掀开了 文艺复兴的历史帷幕?

   还有,在西方基督教文化图中,为什么实验科学首先萌芽 在一个偏僻的海岛----不列颠?为什么古典科学在英伦三岛结 出了最初一批硕果?为什么欧洲的海外殖民地----美洲----是 现代科技的汇集之处,而欧洲本土反倒相形见绌?

   我们认为,一个民族的生活和精神倾向,与有效地卷入海上 的角逐,对其知识系统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公元前的希腊人,公元后的北欧人,中世纪的意大利人 (威尼斯、热内亚人),近代的英国人,现代的美国人----都 是当时最有活力的"海上霸主"。其民族的生活,系于海洋较系 于土地为多,故其民族精神,亦呈现出海洋性的开放特征。因 此,海上文明对异邦文化,总是怀有比内陆艾明大得多的好奇 心与宽容精神。

   古代希腊人,不是"天才的民族",他们是"幸运的民族"。 当他们作为航海人和殖民者刚刚迈入文明门槛时,就吸吮 到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传统,得以重新塑造自己的民族精 神。如果他们的社会进展再迟缓一些,则难以有效地适应这复 杂的文化局势,如果他们的文化走势再顽固一些,则对事物的 感受能力就会钝化。希腊文化的创造者关注"现在。而忽视"过 去",与此相应,希腊文化传统则富于弹性。

   世界上最有系统的神话,在地中海东区发展起来是"顺理 成章"的。地中海东区靠近文明古国埃及和巴比伦,是古代世 界最为繁忙的商业通道。古代中国虽有漫长的海岸线,但大海 那面却无相称的文明以供反馈、交流。汹涌辽阔的太平洋,在 技术力量薄弱的古代,并不是理想的商路。所以,它只能发展 起各个内陆文明之间有限的、不定期的交换,不足以提供海上 文明的牢固基地。

   定期的.繁荣的商业交换,也是神话故事集大成的基础之一, 古代商路,则是神话传播集散的经络。

   有个例子可以佐证这一观点,随着世界交通的发达,到了 欧洲历史上中世纪时期,中亚的"丝绸之路"取代了古代的爱琴 海(海路)和巴勒斯坦(陆路)在东地中海的地位,成为整个 地中海区与印度、中国之间酌商业通道。这时,一部作为世界 故事集成的《天方夜谭》,就在丝绸之路上诞生了。

   国际性的文学,常是国际性经济交流的副产品。

   在对外文化交流上,中国与希腊差别很大。古代希腊人从 异邦人那里组合了种种文化要素,而古代中国人在两汉以前时 期却独立创造了自己的文化结构。这种局面直到佛学东渐以 后,才逐渐改观。不过,那时神话早已趋于消衰了。这也是中 国神话的形态缺乏希腊式的"丰富"、"系统"等特征的原因之 一。

  

   《神话与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