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选骏〖空寂的神殿----中国文化之源〗

    

  谢选骏

7--1

《尧典》与众神的变形

   众神的变形,其表象是动物形体向人形的转 换,其契机是宗教神话向古史神话的转换,其结果 是中国古典文化性格的定型。把宗教神话与古史神 话两相印证;当能清楚地看见这一变形现象的广泛 与深刻。

   根据现有的资料,殷人及其周围诸国的 宗教信仰,是由原始的自然崇拜发展而来, 从制作于殷代后期的甲骨卜辞可以看出,"日月"、"星辰"、 "河流"、"土地"等原始自然力观念仍是商人的崇拜对象。他们 向有关神灵祈祷问卜,奉献大量牺牲作祭,求雨、祈求好收成并 防止自然灾害。杀人献祭,也是为的祈求掠夺性 战争的胜利。这些神灵,掌管自然,还把握人间的吉凶祸福。 他们的崇拜对象,决不限于一个"帝"。"帝"是殷人的始祖神 兼有宇宙至上神的身份,殷人作为奴隶主集团,相信他们的 祖宗对宇宙三界具有近似的统治权,需要受到最隆重的崇拜。 显然,这种宗教不仅是祖先崇拜的,还包含万物有灵论遗风。

   同时。卜辞中的"帝",与殷族的祖神"高祖夔"、"高祖俊"同一, 也与《山海经》中生日生月的"帝俊"同一。"帝"对诸神有支配 力,如对风神可以"帝史(使)凤(风)"、"帝其令凤",也可"帝不 令风"。对于雷神,可以"帝其令雷",还可以具体指示 "帝其于之一月令雷"。对于雨神,可以"帝其令雨"。(见陈梦家 《殷墟卜辞综述》,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58页) 帝王即神,这是古代神权政治的残留意识。这一意识在世 界古代各国和近代落后民族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如 古代埃及的法老,死后可成为神。而这种思想在中国上古神话 则得到最为鲜明彻底的表现,因为中国最古的帝王本来就不是 "人",而是一群神怪:

   (1)本为上帝者的帝俊、帝喾、帝舜、太昊、颛顼、帝 尧、黄帝等,后成为是古史传说的"众帝"。

   (2)本为社神者的禹、句龙、契、少昊、后羿等是,后 成为各部落的神话祖先。

   (3)本为稼神者的后稷,既是农神又是周族始祖。 (4)本为日神火神者的炎帝、朱明、昭明、祝融、丹朱、 欢兜、阏伯等身份复杂的角色,演变成为传说的帝王或官吏。

   (5)本为河伯水神者的玄冥、冯夷、鲧、共工等,后演变成 为人格化的英雄。

   (6)本为山神的四岳、皋陶、伯夷、许由等,后演变成为 重臣或隐士。

   (7)本为金神刑神或牧神者的王亥、蓐收、启等,则演变成为 帝王或先祖。

   (8)本为鸟兽草木之神者的句芒.益、象、夔龙、朱虎、 熊罴等等,成为《书经.尧典》中的职官。不仅三代之前的帝 王,就连夏朝的开创者禹和启,都是从古神转化而来。

   中国民间有封神习俗,如关公、岳王、妈祖等即是。那么, 神又是如何下降为人的呢?原来,是经过了"神话的历史化" , 也就是对神话作出历史化的阐释。它化天神为人王,化神话 为历史。最后形成了极富中国特色的"历史神话体系"。这一 体系,首先被春秋战国时代形成的《尧典》记录在案:"(帝舜) 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 山"----这就是帝舜"逐四凶"的英雄事迹,是他秉政的功业。 而上述"四凶"除"三苗"因属一异己的种族集团(见《周书.吕刑》"报虐以威,遏绝苗民"一节)外,其余三凶竟无一不带 有动物神的形迹:

   l.共工,是与颛顼争帝、触折天柱、并肆意"振滔洪 水"陷溺天下的水神。据古籍载,他是"人面蛇身、朱发"。 这位兽形末脱的水神来自何方?细推下来,竟是炎帝的第三世 孙: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言夭)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 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生共工。"(《山海经.海内经》)

   共工之父祝融则是著名的火神,他"兽身人面、乘两龙" (《山海经.海外南经》)。共工的远 祖炎帝也不是"人",而是"人身牛首"的动物神。(见司马贞: 《史记.补三皇本纪》)。这条谱系中 的炎居、节并、戏器三种,形体如何,尚待考索,但头尾都非 人类,中间环节自可想而知。

   2,欢兜,在《山海经.海外南经》中写做"欢头":"欢头 国在其南,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鸟。"郭璞注, "欢兜,尧臣,有罪,自投南海而死。帝怜之,使其子居南海 而祀之。画亦似仙人也。"所谓"画亦似仙人",是指欢兜的造 型具有神奇性,不与人类相同。此中的神话消息,自不难窥 破。

   3,鲧,则是一匹白马:"黄帝生骆明,骆明白马,白马 是为鲧。他由于窃取上帝的神物"息壤"(自行生长的神土) 以埂堵洪水,被上帝派火神祝融杀死在"羽郊"。这与帝舜杀鲧于 羽山的"史实",系同事而异闻。白马形体的鲧死后,按照不同 古籍记载,化为(应是"显出本形")"黄龙"、"黄熊"、"黄能"、 "玄鱼"等动物。鲧的先祖黄帝,也同样不乏兽形的影子:"黄帝 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生牝牡, 是为犬戎。"黄帝的子孙多为龙和狗:《山海经.海外西经》说 "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 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轩辕神国主人的"蛇"形,还表现在 它的宗教象征物上,"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山)方, 四蛇相绕。"

   在《尧典》中,很受重用的乐官"夔",在《山海经》中也是这样 一种动物神:

   "东海中有流波山,大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撅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晋人郭臻认为,"雷兽即雷神也,人面龙身(与"夔一足" 的神话合),鼓其腹者。"此间演化显示,天界的雷神,"下凡"到人间 的朝廷里做了"乐官"。

   难道帝舜功德无量,竟招致天神下凡?非也。原来,帝舜本人即为天神:"舜妻登比氏(一曰"登北氏")生宵名、烛光, 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舜的女儿,能照亮方圆百里,这是神能而非人力:女儿如此,父亲可想而知。实 际上,此间帝舜的事迹与帝俊相似:帝俊妻羲和"生十日",妻常羲"生十二月"的神话,正与帝舜生下"宵明"、"烛光"等 光明神、天体神的故事相仿。舜的神话形体是一只鸟("重明岛"),故舜别号"重华"。以舜为始祖的东夷族,恰为鸟图腾制部落。 在舜的宫廷里,还群集着"朱虎熊累"多种动物神。但在《尧典》中,《山海经》的原始风貌,尽可能地遮掩起来了。宗教神话, 演为圣王史观的历史神话。

   因此,当发现宗教神话里的上帝之妻太阳神(十日之母)羲和已在历史神话中圣王帝尧的"宫廷"内充任历法主管时,千万不要惊讶, 因为《尧典》这部儒家圣王史观的奠基之作,乃是神话历史化运动的完成,使一整批天神地祗化成古史人物。例如,在帝尧与帝 舜"禅让"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四岳"按历史化说法是"四方长老", 但其神话前身则为"四方山神"。远古"四岳"与近代"五岳"(五 座象征天柱的大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之间,实有自然崇拜上的有机联系。就此而言,促成 "上帝"(尧、舜)间权力更迭的力量,并不来自人间的荐贤与"禅让", 而是来自神界的革命----不同民族的至上神轮流坐庄。

   神话历史化运动,悄悄除去了上帝----圣王家族的以下动物特征, 但在原始材料比较多些的《山海经》中,他们的形迹却有所披露:

   "黄帝娶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趾),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山海经.海内经》)

   颛顼是圣王史观的中坚人物、"五帝"之一,但他的父亲"韩流", 却是上述这样一个奇形怪状的动物神:长脖小耳、人脸猪嘴、麒 麟般的身体、骈生着双腿……,脚也有如猪蹄。父亲形貌如 此,儿子如何呢?《山海经》上缺乏记载,但可以想见,也总 带有父亲的基因。哪怕颛顼的母亲"阿女"完全是人形人性的, 从而增强了儿子身上的"人"的要素,"帝颛顼"也难免生来"染 上"动物遗形的因子"……尽管在古史传说中,他已是不折不 扣的"人帝"了。

   拘泥于唯物史观和圣王史观的历史学家,对中国古史传说中人物 的看法,与神话学常识不同。在他们看来,古史传说中满脑袋罩 著"神圣光圈"的帝王,本是原始氏族社会末期逐渐崛起的"伟 大领袖"。比如黄帝与炎帝,就不是从"西方民族"与"东方民族" 原始信仰中的古老上帝辗转演化而来,而是部落生活中新近崛起 的"部落首领"。至于尧、舜、禹.(夏)启(商)契(周) 后稷,就更是一些实有其人的部落英雄或部落联盟的大酋长 了。而后羿与太康的故事,则构成夏史传说的"卷首"和"关键" 被各种通俗的历史读物;当作史实予以描写。但其实这恰恰是 没有史料依据的。

   伟大与夸张的报应: 现在,我们回到"韩流"神上来。他为什么消匿在历史化过 程中?而他的神圣血缘线索的上端(黄帝、昌意)及下端(颛顼 及其后代,详下)又何以能转换为古史人物?最大的可能是, 韩流自身的某些特点不利于历史化运动对他的"改造"。故历史 神话(古史传说)因难以容纳他而只好予以淘汰。我们认为, 是韩流神过分鲜明的动物特征构成了这一阻力。请看他的"尊 容":长脖子、小耳朵、人脸猪嘴、麒麟身子却由两条骈生的猪脚 支撑着……而那些顺利转换为古史人物的神,虽不乏有关他们 动物神痕迹的种种报导,却很少有如此明确和集中的描述。如 炎帝、黄帝、太昊、颛顼、尧、舜、禹等动物神就是如此。夔 也许是个例外?他是进入古史传说系列(成为乐官)的最著名的动物 神,即便进入之后,他身上的动物遗迹依然存在。但夔与韩流 本质不同,他并非"帝系"中人,只是一个早期的自然之神(区 域性的雷神,"声闻五百里"而已)和晚期的臣属,并非圣王史观 的主干。

   在原始宗教中,盛行动物崇拜。因而一个神的动物形体, 象征着他超人的品质与能力。关于韩流神的描述恰恰说明 了他不同凡响。在《山海经》中,对韩流神的这番"特殊照顾" 是为了突出他的儿子、帝颛顼的神圣性。他为整顿宇宙秩序、 确立天地分层的长久之计----"乃命重黎,绝地天通",断阻神人 自由交往。他建立了以北斗为中枢的天体秩序,"日月星辰之位 皆在北维,颛顼之所建也。"他充满神力,经常巡游自己的广袤 领地:"乘龙而至四海。"这样的大神,有韩流那样的"神圣动物 父亲"是很自然的。但颛顼的幸运,恰恰是韩流的不幸----韩流 过度鲜明、集中的动物神特征。妨碍了他顺理成章地化为古帝王。

《空寂的神殿----中国文化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