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选骏 三种人格化的理想
天梯 . 巫师 . 上帝之子:在体系神话的构造中,神人之间的鸿沟,比原始神话 更扩大了,"距离感"与日俱增。神性,作为人性的升华,在 体系神话中体现着、奔腾着两种相反的运动: (1)神日益脱离非人形态及原始神秘气质,一步步地 走向人类,以致不断人形化、人性化。人的 要素随着神性的开化而水涨船高。 (2)神又日益"远离人类"。在远古,人神之间自由往 来,无有阻隔。世界各民族的"天梯"神话无不传颂:人类可 以通过天梯攀援而上,直达众神的居所,那里是人可企及的乐 园…… 天梯的种类繁多,有山: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山,中国 神话中的昆仑山,印度神话中的喜玛拉雅山,印加神话中的安 第斯山,希伯莱神话中的锡安山等。有树木:如汉族神话中位 于"天地之中"、众神可以沿着它而上下往来的"建木"。有其他 植物:如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神话中的"马桑树"。还有人造建 筑:如"塔"。希伯莱《旧约·创世记》上所载的"巴比塔"神话 说,人类在洪水过后,齐心协力筑造一座"通天之塔",上帝认 为这是亵渎、狂妄,终于"变乱人们的语言",使造塔的伟业付 诸东流。巴比塔,即"人造天梯"。 随着文明的步伐,童年的梦消逝了。文明与野蛮日趋扩延 的鸿沟,终使人们突然发现"天梯"本属子虚!"天"与"地"之 间,横直着不可逾越的距离。距离感成为原始先民的基本感情 之一。他们匍匐在地,不敢仰视,心中充满了虔诚的自罪感, 充满了借助异物,使己升腾、净化的希望。 神及其神话的这种既"向人回归"、又"远离人类而去"的复 杂运动,包含着一个逻辑上的矛盾,但却是真实的。它的真实 性在于:记录了人类精神进化的双向性质,既有所"得",又有 所"失"。有了"牺牲",才有"弥补"。 神及神话的"向人回归",并不是回归到实存的人、生物的 人、自然的人,而是要回归到理想的人、灵魂的人、文化的 人……。受平凡的人们崇拜的动物形态的古神们,并非降回到 他们的崇拜者(平凡的人们)的生存状态,而是飞速越过这些 "凡尘" 甚至连短暂的停留都没有----超升到明净而虚渺的 苍穹上,成为远远高于实存人类的理想化身。 神性,是人性高度"蒸馏"后的纯净产物。它被赋予一尘不 染、永恒长在的性质。一切神话中的神性,无不具有人类 可望而不可及的蕴涵。它凝聚着人的理想,但不是人力所能 达到的。这是"天梯"断绝之后出现的新事物。 文明不断分化,向四周的原始空间和野蛮地带辐射着它的 淡淡光辉。神也不断高迁,向尘世的苦难和无辜的受压迫者, 举行一次次的告别仪式……,凡人终于无法和天神直面、更 无法对等地往还。天与地永远地分开了。"天梯",终于断绝。 神,被升腾到苍弯里去的直接后果是他不再属于全体凡 人;在理论上他仍旧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不分畛域地普渡 众生。但在实践上,他的性质已超升到常人智解的领域之处, 成为只被神秘的直觉所信仰、被肃穆的礼仪所固守并祀拜的对 象。他远离了人类,远离了大众,远离了世俗的情感。他越来越 孤僻----只有少数灵魂能理解他;他则选择了寥寥无几 的优秀分子做自己的传播物和扬声器。这时,沟通神人间 的交往渠道,叙述玄妙曲折的"神的故事"就成为一项艰巨 而又神圣的任务。 在实践上,这导致巫师的产生。巫师主持象征着神人交往 的仪式(如降神或跳神等)。所谓仪式,在古代无不含有宗教 的祈求的意味,并不限于严格意义的宗教仪式。仪式的这种祈 求意味,一直到现代社会生活中都有深刻、隐蔽的表现。在原 始生活中,巫师表现着象征神能、魔力的神话,有语言的,有 舞蹈的,有手势的还有绘画的形式。巫师通过神话去"代神行 事"。 人们并不满足于实践中的巫师,人们向往更高的、理想化 了的中保。但任何实践中的巫师都是人,是人,就得过人的生 活,而过人的生活就必然受到人的弱点的局限,即使是再伟大 的巫师,也不可能全然摆脱自已的个体因素去"代神行事"……。 而人们则需要一个不受人体因素左右的、超脱世俗生活的"灵 媒",一个神人之间纯然精神化的中介。 这种需要促使"上帝之子"诞生。上帝之子,实际上是"理 念化了的中保":人们用理想中的上帝之子,去替换褪了色的 实存的巫师,用动情的想象,去弥补乏味的生活。 各民族神话意识中的"上帝之子",因此无一例外地体现了人的 终极理想。尽管他披上了神化的时代装饰,内里却隐合着克服现实生 活窒息状况、登达彼岸的深切希望。上帝之子,是被压迫者藉 以超渡尘世的苦海、抵达"上帝乐园"的理念化的"方舟"----是 人达到理想神性的精神天梯。 远古朴素的物质天梯崩溃了,上帝派下天神"绝地天通", 使"神人分列","不得杂揉"。……(见《尚书.吕刑》篇)。 这实际上是人类的分化、 社会的等级在神话里留下的踪迹。而沟联天地、神人的"天梯", 则是对社会混沌状况象征性的回忆。神人之间距离的扩展,神 独占优越的地位,使人永远卑下。但人却不甘寂 寞,他们渴望打破这种隔离,渴望和神交往,渴望消除自己身 上的劣根性,使自己上升为"神",与"神"并驾齐驱…… 理念的精神"天梯",上帝之子,应运而生了。不是 实存,而是心灵的台阶,是神话的终极。人们凭 着它不断实现自我的升华,在精神的亢奋中几近于神。"上帝 之子"虽然不能够通过物质的天梯自由降临人间,却可以顺着 精神的天梯下达到人类的心灵深处。他以此为受到"新秩序"剥 削奴役的人们,弥补那朴素天梯的毁灭所留下的一片空虚。 神话意识的理想人物,是神话意识的归宿。也是临近文明 的人类所创造的第一批"艺术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