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选骏 古代的天子图式 《尚书》中的《尧典》一篇,可以说是中国古 代道统神话(区别于原始宗教神话)的最重要的经 典。它的多层面内容跨越了夏、裔、周三代,成书年 代历经有周八百余年。因此,它反映着先秦时代中 国民族的最深刻的一些理想。《尧典》,以尧、舜两 位"远古神祗----近古帝王"的活动我主要描写对象 (伪《古文尚书》并因此从中分出一部《舜典》)。而尧与 舜,恰恰被视为古代"圣人----天子"的典型形象。 这就为我们展示了"天子"观念的原始内涵, "稽(考)古帝尧,曰放勋。钦文明(文,除有"文明"、"章法" 等含义,还指宇宙的秩序,如"天文"的"文");思安安 (蔡沈释"安安"为无所勉强、顺乎自然)。 允恭克让("克让",指能够让贤引退),光 被四表(光耀四方大地),格于上下(沟通上天 与人间)。克明俊("俊",古上帝名,引申意为 "大而突出者")德,以亲九族(九族,指宗族、 大家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指百官 族姓、国家支柱)。百姓昭明(指社会政治健康), 协和万邦(万邦,指大文化圈内的所有政治实体与 自治单位)。黎民于变时雍(天下人民因天子而获得 普遍的和平)。" 这些德行,有不少是上帝之子特有的功能 如"格于上下"、"光被四表"等等。而开宗明 义",展示的恰是天子神圣性:他谦恭地从明悟宇 宙秩序中获得了启示,思想因而倾乎自然的节律。 他忠于神圣的使命,但不眷恋世俗的权势,他的人 格之光照耀四极,沟通神人两界……中国道统神话 中强烈的世俗伦理精神,使天子 获得了一种大自然能力,他不同于宗教神话中神格 的超自然能力。因此,天子的社会政治功能,大于 他的神圣宗教功能。 天子对社会群体所发挥的影响, 则被后来的儒学政治论(如号称"孔氏遗书"的 《礼记·大学》篇),悄悄吸取了:"克明俊德被"被 引申为"修身","以亲九族"伸发为"齐家", "平章百姓"则是"治国"的原始说法;而"协和 万邦"则是"平天下"观念的不那么战国味十足的 措辞……儒家的创新之处仅在于,把天子不乏神 秘性的"德"换成了儒士刻苦力行的"学"。《尧 典》的道统神话在此被儒士们的政治哲学取代了。 但此哲学理想,实有神话理想的澜源,殆无疑义。 天子,作为在天人之际"格于上下"的全能沟 通者,擅长与天象的启示相感应,他以此调节人类 的行为及其节律,以期顺天而应命。天子的创造, 不在于个体的发挥,而首先体现为历法的创造及运 用----"敬授人时"。这恐怕不是偶然的,这一调 合天人关系的基本创造,使农耕民族的生活得以"顺 乎天时"、合乎自然,更能应付环境压力、生存压力。 其次,天子的创造落实到调理大地的规划上----大地 是人的生存空间,治理它,得使人的生活切乎地利。 这在《尧典》中,具体化为天子尧对洪水的治理计划。 最后,天子禹更以自己的才具出色实现了这一使命。 综合《尧典》给天子描述出的图式,可以说: 天子的头两个步骤是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 天子是从自己对天意、天命的感应中再生的, 他来自人民中。因此,他的道路是艰辛的,同时 也是“上升”的。 《尧典》对舜的兴起所作的描 写,同样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天子舜生于逆境,发展了 坚忍的美德和广泛的才能,最后经过神话式的典型 考验,获得社会群体的承认,执掌神圣统治的权柄: "谨(诚)徽(美)五典(即五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 (即总理一切事物),百揆时叙(秩序井然)。宾于四门 (担任外交工作),四门穆穆(受到异邦的尊重)。纳于大 麓(山脚,引申为旷野、荒山野岭),烈风雷雨弗 迷。……正月上日(初一),受终("禅让")于 文祖(尧)。在(察)璇玑玉衡(天文仪器或是象征天体运行 的法器),以齐七政(日,月、五星)。肆(遂)类(特殊情况 下的祭天之礼)于上帝,湮(神字旁----祭天之礼)于六宗 (受祭的大神),望(一种祭祀)于山川、遍于群神。" 就这样,天子----这人类探索自然、协调 自己与自然关系的特殊眼睛----经过离群索居的 考验,终于握得了神圣事物(如祭祀上帝)的 特权,成为直到人类群体活动的有力之手. (我们记得,这与《福音书》上关于耶稣基督遭受魔鬼 撤旦的诱惑,在旷野禁食四十天的记载,不乏相似。) 在《尧典》中,这只不乏神秘意味的手,大规模涉入一 个新的领域----即着力协调人与家族之间关系、家族与 社会之间关系的世俗领域,修订历法、检查礼器(祭仪 与礼仪中必备)和厘定度量衡(这象征为世界确 立规范)、四出巡视、划分行政区域、制定并实施 刑法,最后,逐次流放了四种危险的敌人:共工、 欢兜、三苗、鲧。如此这般,天下大治。…… 天子的社会事业与文化使命,不会因其世俗性 的死亡而中断。尧死之后,舜的世俗化职能及社会 化倾向进一步加强,因此,他成为道统神话范畴中 的天子向政治哲学范畴中的天子过渡的中介。这 样,天子职能中沟通人与家族、家族与社会关系的一 元,至少与其沟通国家与神、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一元, 等量齐观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一元越来越多地 包括着前一元。"天理"越来越成为"人礼"的变相。 尽管道统化、历史化、世俗化程度如此之深, 但在舜和他的"庭臣"如后稷(周始祖)、契(殷始祖)、 皋陶、益、朱、虎、熊、罴、夔、龙等神 话形象之间,仍然存有显见的演变关系。维系这些 关联的核心力量是,一群"远古神祗----近古庭臣" 受到道统的强烈吸引和内外压力的持续驱使,下降为人, 充当"天子的仆从",去实现"天之明命"。 中国历史文化的晨曦,就这样破开了它的浑沌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