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选骏 天子为世界带来的启示 一般说来,空间上相距越远的民族,其文化的 差别就越大,即便在现代地球日益缩小的情况下, 也是如此,何况在交通条件原始落后的上古时代? 古代中国内陆文明与其他古代文明中心的相对隔 离,使它在传统上不习惯于面向世界。 上古时代的中国,孤悬于欧亚大陆的远东地 带,远离当时世界文明的核心区域,即尼罗河流 域、克里特----爱琴海区、东地中海沿岸至两河流 域、印度河流域一线。因此,中国文化表现出的强 烈个性和特异色彩,应该是意料中事。 单个民族的创造力总相对有限。一个民族若不 从广泛的来源中不拘一格地吸取文化要素以充实自 己,便难以造就一代宏伟壮观的文化系统。可以说, 越伟大壮观的文化,就越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种代 表性不是出于巧合,或是闭锁中的深思熟虑及精心规 划,而是来自文化上兼容并蓄的实践和在创造活动 中不分畛域的超然气度。神话故事的系列,作为古 代文化发自灵魂深部的声音,实际上也带有不同程 度的世界性(国际性,族际性等)。中国道统神话 系统的形成,何尝不是远东世界古代各区域国家、 各民族文化集大成的产物?它有复杂的氏族、部落 群、原始民族。乃至区城性国家等众多渊源。 古代神话及文化系统所包含的这种世界性,在 现代文化中得到了更大规模的再现。现代文化并不 是单纯的西方文化,亦非单向的西方人活动的产物。 若无十五世纪末叶地理大发现所引出的国际经济文化 的大交流、国际政治军事的大交锋,现代文化根 本不可能出现。是所谓的"第三世界"(包括中国)的各 民族与欧洲列强共同创造了现代的世界性文化。 十八世纪欧洲的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艺术, 都曾从古代中国文化中获得了深刻的灵感。莱布尼 兹不是从《周易》的卦象中得到了二进位制的启示 吗?孟德斯鸠不是对中国的政治学说及实践十分赞 赏吗?而抽象派艺术大师们也同样沉迷于中国的写意画 或远东的版画。现代世界文化还从伊斯兰文 化、印度文化、印第安文化以至黑人文化的传统 中,大获教益,这已众所周知。 在此大背景下,各民族文化间乃至世界各大文 化圈之间的互补、互促以至嫁接、转换等关系,是一目 了然的。而在一种大文化圈内部,各区域文化的界 限也是相对模糊的。谁能说清楚,德国文化从法国 文化中吸取了多少东西?谁又能说清楚,主要渊源 于西欧文化的美国文化,又反过去给予西欧文化以多 少东西? 如果把一个文化系统或文化实体比做一个细 胞,则文化所具有的双层(两个层次)结构,较易 被理解:其中一是文化核(相当子细胞核),一是文化 质(相当于细胞质)。文化核较之文化质,对文化 系统形态的发育、成熟,更有决定意义。 各个文化民族的文化范型,曾经凝聚在他们人 格化的神话理想上;如希腊姆"超人"、希伯莱的 的"弥赛亚"、中国的"天子"等----这就是它们各自文化 系统的"文化核"。进一步的研究能发现,当一个 文化系统陷入难以通过自我调节而完成历史性转换 的危机、仅从表层改革文化质的努力也已无法挽回 颓势时,这些不同文化的核之间,可以发生互 补现象,以从根本上革新文化的形态,使之适应新 的社会需要。其条件是经历一次大的文化震荡和社 会变革。在古代中国,这曾体现为殷文化与周文化 间的大规模转换,体现为周文化的"核"----原始 天命观及其天子概念,移植到殷文化的"质"中,先 是补充、最终融和了殷文化的"核"----"帝"及其神 界秩序,以此创造了一代新型的文化明。 古代中国文化的"核",曾是"天子"观念 (以及与之相联的"天命"观念),其文化系统中 的"质"的各层次,均以此为辐凑而趋附。天子, 作为天人合一之境的人格化象征,体现了一种更善 于协调自然而非斗争至上的文化传统。用现在流行 的话语说,所谓"天命"其实就是天子与自然("天") 之间的互相反馈的高级精神活动所形成的特殊信息库。 在古代人 的想象中,这一信息库被神秘化并被认为非人智所 能穷尽。但天子所象征的天人感应的精神倾向、天 人合一的文化范畴,如被现代人恰当理解,并被现 代文化恰当吸收,则有助于缓和现代人的焦虑感及 现代文化的紧张状态,从而对现代文化起一种"损 有余以补不足"的作用。 天子观念,原非纯粹的政治概念,而是广义的 文化范畴。先秦文化史中的"天子"与秦汉帝国 开始的长城时代政治史上的"皇帝----天子"不尽 相同:先秦文化史中的天子,可以被理解为人类 文化各阶段、各领域中的精神价值与社会规范的 首创者,而不是政治上的独夫民贼。他是"顺乎天 而应乎人"(与现代观念的"适者生存"中的"适应", 内涵相近)的理想化身,因而得以立于广义文化上 的不败之地。 在西方世界,上述文化核间的互补机制,更充分体 现在一整部西方文化不断转换的发展景观中。现代 世界主流文化的重要源头是西方文化。西方文化的 源头则是希腊文化和希伯莱文化(以及中世纪日耳 曼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等)间的混合体。古希腊文 化曾是超人式的,希腊史诗的核心人物是些半神的 超人;希腊悲剧也不是平凡人的悲剧,而是以大英 雄(超人)为主角的神圣悲剧。当希腊的宗教、神 话伴随古典世界的危机(最终导致"罗马的世界和 平")趋于衰亡之际,希伯莱的"弥赛亚"观念就 随着基督教的勃兴而进人希腊文化的传统内圈。 "弥赛亚"与超人的综合,构成西方中世纪精神文 化和价值准则的坚实内核。基督教的使徒圣保罗和 亚历山大里亚的犹太哲学家斐罗,则是推动弥赛亚 观念在实践上和理论上分别深入希腊世界的两位关 键人物。 文艺复兴以降,西方世界的现世主 义缓缓地取代了来世主义。"上帝已经死了"的结论表明, 宗教的弥赛亚终于让位给科学的超人。科学主义在本质 上是对神秘力量的(物质把握式而非精神归属式的)欲求, 是渴望与大自然(及其主宰)平分秋色的超人式努力。 但20世纪以来,此种大 趋势使人本身的精神和社会发展陷入危机的征兆已愈益显著。 西方文化中弥赛亚与超人的合流,早已是一个文化上的既定事实, 故超度了 希腊世界和古典文化的弥赛亚----可能难以再行超渡西方世界 和现代文明。 现代世界,是否已到了需要输入并接受"天子"观念的时刻? 天子观念,及其对"天人合一"双向性的文化范型,有助于现代世界 的文化克制一点过度追求物质利益、过度追求感官快乐、过度追求 强权意志的单向性紧张。也有助于减少生物圈内部的紊乱与毁灭, 有助于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集团之间、国家联盟(如"华约"、"北 约"等等)之间的冲突所造成的普遍焦虑感----以形成一种更有人 情味,更善于协调自然的世界新文化。 这就是说,中国民族文化对现代世界文化,不 仅应持"取"和"拿来"的态度,还会产生一层 "予"和"拿去"的关系。这是由现代世界文化本 身的发展中的需要决定了的。中国,在"输入"的 同时,勿忘"输出",否·则,将成为历史性的遗 憾。由此可见,中国文化的核,对世界文化系 统作出根本贡献的时刻,已经在望。 而系统阐发其内涵的使命,也许 正期待着一批"远东的斐罗"。 1983年初稿 1986年定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