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治療宜標本兼施

杜金成中醫師

    頸椎病在中醫來講, 是無此病名.  但是從本病臨床表現, 頸項拘急疼痛或頸強牽引肩臂, 上肢抽掣疼痛或覺頭昏, 頭痛, 眩暈, 耳鳴, 或胸翳, 夜寐不佳, 惡夢紛紜等, 目前, 多數人把它歸納於痺證範疇, 而我認為本証複雜, 主症各有偏頗, 況且多見于中老年人, 不似痺証多因風寒濕侵襲, 婦孺老幼皆可罹患, 故雖有痺証的症狀, 又難以單用痺証賅之, 還見于中醫的眩暈, 痙病等病之中

      頸椎之病非朝夕所患, 多為久勞積損所致 頸項部之勞損, 一方面局部筋肉孌性, 易被風寒濕邪侵襲, 導致經脈痺阻, 血道失宣, 津液不能循行於脈絡之中, 停留于脈外, 化為痰濁, 亦可因腎精虧損風痰阻絡, 瘀滯經脈, 本虛標實, 腎主骨, 生髓通于腦, 腎氣衰, 腦海筋骨失去滋榮涵養, 為病之本 風痰相搏, 痰匯阻絡, 血脈瘀滯乃病之標 [血證論] : 痰瘀匯結, 痰痺互阻滯于局部, 更易膠著于骨, 使筋肉孌性加重, 骨質增生加劇 痰積于體內, 又可挾風邪上侵巔頂, 亦可釀而生熱, 隨氣外降, 乖戾為患 此時, 若再執著于單純化瘀, 蠲痺等治法則万難獲救, 据本人對治療此症的多年經驗, "" 的角度出發, 分型證治, 再配合按摩推拿手法, 效果非常滿意, 總的來講, 對頸椎病的治療越早治療, 效果就越佳. 

大多數病者多因症狀顯著時投醫就診, 我則運用急者治其標: 以袪風滌痰, 活血通絡為先, 待症狀蠲除后, 即從本治療, [內經] 形不足者溫之以氣, 精不足者補之以味.  側重于填補腎的陽精, 從陰求陽, 而運用食療的方法善后, 必要時可與治標的方藥交替運用, 這樣對本病不僅消除臨床症狀快, 而且复發率低

     杜金成醫師是我的舅父, 也是我學習中醫的導師之一。  上文是杜醫師在星島日報中醫針灸版的投稿之一。 星島日報曾對杜醫師作以下的介紹:

    廣東省名老中醫杜蔚文授男杜金成幼承家誨, 後秉師傳, 早年於廣卅中醫學院全科畢業,原任廣卅荔灣醫院主任中醫師,廣卅中醫藥學會理事,執業三十多年。尊崇醫典擷集各家之長,理論和實踐豐富,技術精湛,通曉內外針灸全科,醫德高尚,活人無數,深受海內外患者的歡迎,尤其擅長於治療高血壓,糖尿病,花粉症鼻炎,胃病,頸椎病,急慢性腰腿痛,手足麻痺,風濕關節痛等成效卓著。

  

Back to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