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愛歷史
一九七二年行政局通過政府十年建屋計劃加快興建新市鎮的速度,
而屯門成為十年建屋計劃的其中一個地區,當時屯門發展土地約有1185公頃
友愛h位於屯門青山灣畔,在七十年代政府計劃發展屯門成為一個衛星城市可容納五十多
萬人的新市鎮,以前友愛h一帶都是海所以大部份的土地都是填海得來的,為了解決居住問
題政府大量興建房屋,其中友愛村是計劃之一,經過十年時間友愛h終於在一九八零年建成
友愛村可以說是五臟俱全的屋村,有街市,商場和學校,環境也很熱鬧,屯門當時是個新市鎮
很多人搬到屯門,而友愛村便成為居民選擇居住的屋村之一。
友愛村的面積和樓宇數目也相當多而大,所以造就了很多居民搬入居住,因為這個原因
所以造就友愛村成為「 全香港最多人住的屋村 」的美譽。
初期友愛村的對外交通只有一條巴士線來連接安定至九龍(長沙灣),後來因為屯門發展
迅速陸續增加巴士線,至一九八八年九月輕鐵通車,方便居民在屯門元朗區內行走。
在九十年代初,友愛村因為地陷問題很多地方的地下都出現凹陷情況,而且地陷的問題
直到現在也困擾著友愛村。
珍貴圖片
**(為了讓大家看得清楚點所以所有相片比較大幅)**
剛建成的友愛村,可見安定村及兆安苑(為了讓大家看得清楚點所以相片比較大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