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息口見頂?

 

經濟觀點: 吳一鳴

200658

 

美國聯邦儲備局328日議息後,一如所料再次加息0.25%,聯邦基金利率(主導最優惠利率)調高至4.75%,這次是今個加息周期的第15次加息,亦是新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上任以來首次主持會議,但會後的聲明措辭稱可能有需要再加息,以遏抑通脹。

 

不過,近來有聯儲局官員表示擔心加息速度可能過快;而另一方面,伯南克修正市場對其言論的誤解,再次表達若有需要,加息絕不手軟的決心。事實上,加息/不僅影響經濟、就業及物價,而且亦對樓市、股匯債及你我銀行存款帶來影響。究竟加息周期何時見頂?筆者希望跟大家分享下幾點。

 

(1). 美國今年第1季經濟增長有4.8%兩年半最大升幅。許多經濟學者相信,美國經濟的潛在/趨勢增長(Potential/Trend Growth)3.5%,高於這個水平,失業率下降但通脹壓力亦增加。當然,1經濟增長不能作準,美國近數個月大多數經濟數據均高於市場預期看,美國的經濟基礎仍然十分強勁。

 

(2). 近期油價抽升、貴金屬、以及商品期貨(例如:玉米及原糖)價格走高為通脹帶來壓力,但通脹預期仍受控。不過,筆者作為一位全職的股票/外匯/期貨經紀,對近來外間的一些分析表示認同:「原油(及商品)漲勢仍未看到盡頭,因為市場把每一次的回落視為買進之機。」

 

(3). 聯儲局通常較關心通脹問題,甚於失業率。大多數的經濟學者同意這說法,因為聯儲局是代表了整銀行體系的立場。銀行家們一點也不喜歡通脹,因為他們債權人,而高通脹率意味著貸款將貶值過的貨幣來償還。

 

(4). 伯南克和前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同樣擁經濟學博士學位,但兩個人對貨幣政策的取向不一樣。格林斯潘實際的營商經驗,政策一般被外間公認為市場友好的(Market-friendly);而學者出身的伯南克,已被知偏愛定立一個明確的通脹目標(Inflation Target)(類似歐洲央行或英倫銀行),但格林斯潘一直反對定立有關的目標。筆者相信伯南克逐步地向著他的方向前進,這否意味著日後伯南克的貨幣政策格林斯潘強硬?

 

筆者去年10在公司內部行情分析或面對客戶時提出,美國息口至少加至5-5.5%才可望見頂,而當時市場共識4.5%便會見頂。現在,筆者相信美息將會於5-5.5%水平維持一段時間,以便聯儲局有較多的時間觀察經濟發展情況,更何況早前的15次加息行動部分還未對經濟產生效應。故就算在未來某次會議不採取行動(不加息),不排除在其後的會議採取行動(加息)

 

市場預期今個星期三(10)聯儲局加息0.25%,美息將會調高至5%;而香很大機會跟隨美國加息。儘管利率已經接近「高原」,但並不等於「見頂」。事實上,加息只是將利率水平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