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疾病》

膽結石【1】

飲食與手術可能造成膽結石的突然出現


      膽結石是指產生在膽囊或膽管內的結石,依照其中成份的多寡可以分為膽固醇性、色素性 與混合性三種,通常好發於女性與老年人,它是引腹痛常見的原因之一。

      膽結石的發生率會隨著年齡而增加,但若是發生在二十歲前,病人幾乎會有其他的疾病,例如﹕溶血性貧血等。另外,膽固醇性結石的發生率,女性約為男性的二至三倍,而且會隨著懷孕的次數增多而增加。至於肥胖與高熱量的飲食也較容易導致膽固醇性結石的產生。另外,急速的瘦身運動,無論是經由飲食與手術的方法,也可能造成膽結石的突然出現。還有其他一些疾病,例如肝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或膽管狹窄等,或者是服用像避孕藥、降血脂藥與抗凝血劑等,也會加膽結石的機會。

      其實,大多數的膽結石是沒有症狀的,經常是病人接受腹部的超音波時才偶然發現的,女性似乎較容易產生症狀,然而小於.05公分的結石,有時候甚至會自己消失掉,膽結石所引起的典型的疼痛,通常是在飯後幾小時,在右上腹或上腹產生固定且持續性的疼痛,時間會超過半小時。但一般小於六小時。有時候膽石痛也會發生在半夜,通常會讓病人由睡夢中痛醒過來,另外疼痛也可能傳至右側肩胛骨的部位。

      如果疼痛持續超過六個小時,就必須要考慮是否膽囊炎或膽石性胰臟炎的可能性。雖然膽結石與膽囊癌的產生有關聯,不過它的發生率相當的低(小於0.5%),但結石大於3公分的患者,膽囊癌發生率約為結石小於一公分者的十倍,還是值得注意。

      影像檢查是診斷膽結石的主要方法,有時候由一張簡單的腹部X光片,就可以看到結石。但是最好、最簡單的診斷方法還是腹部的超音波,它對於膽囊結石有相當高的敏感度,然而對於總膽管結石的檢查卻有困難,這時候通常就需要利用到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ERCP)來做診斷。當然近來開始使用磁振掃瞄膽胰管攝影術(MRCP)來診斷總膽管結石,可以使病人免於接受內視鏡的痛苦與X光幅射的危險,也是一種很好的取代方法。

       通常沒有症狀的膽結石並不需要治療,除非這個病人是屬於膽囊癌的高危險群或鐮刀型細胞貧血的病患。另外,合併有糖尿病的患者,因為對併發症的忍受力較低,有時候也要考慮事先治療。至於已產生併發症的膽結石,例如﹕膽囊炎、膽管阻塞或膽石性胰臟炎等就必須治療。治療方法通常需要切除膽囊,有時甚至要打開膽管取出石頭。

       目前單純的膽囊切除已經可以藉由腹腔鏡的手術來完成,不僅病人危險性較小,需要復元的時間也短,而且也不會留下明顯的疤痕。但是對於總膽管結石,常常還是需要利用傳統的剖腹手術。然而因為近年來內視鏡的器材與技術的進步,對於這類結石,目前可以使用內視鏡的方法,先將總膽管出口的括約肌切開,萬用鋼絲網子或氣球,將結石拉出到十二指腸,然後再針對膽囊結石,利用腹腔鏡切除膽囊,這種方法叫做內視鏡乳頭括約肌的切開術與截石術。

      膽結石經常是沒有症狀的,患者也常常不知道它的存在,所以若是發生上腹部的疼痛時,我們不應該一昧的以為是胃痛,這時只要簡單的臨床檢查再加上腹部超音波,往往就可以很容易的診斷。因為如果發生膽囊炎或膽石性胰臟炎而延誤治療時,病人可能不僅要接受更困難且複雜的手術,甚至會有生命的危險。

       《回主頁

炭疽熱Q&A

腸粘連

膽結石【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