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膝關節發炎 蹲跪跑跳爬 關節炎大忌 人體各關節的基本構造大致為在兩骨之間靠三種韌帶連接,亦即外側韌帶、內側韌帶與十字韌帶;兩骨的兩端各由軟骨包裹,中間則有極重要的半月軟骨,半月軟骨像墊子,當關節活動時,可使彼此承受的壓力不太大,運作更順暢;另外,關節裡有滑囊膜會分泌關節液,具有潤滑作用;關節外側與肌肉連接。 膝關節發炎的原因非常複雜,主要包括﹕骨性(又稱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溼性、痛風性、細菌性、外傷性,以及自體免疫造成的乾癬性關節炎。膝關節則以退化性或類風溼性關節炎最普遍,根據美國的統計,每7個美國人就有一名是退化性或類風溼性膝關節炎患,台灣目前尚未有明確的統計數字,不過據統計可能比美國稍低。 膝關節雖然病因很多,要發作時卻有共同的合併症,也就是紅、腫、熱、痛,因此鑑別診斷很重要。除了從患者年齡、患處部位、發作時的疼痛狀況做經驗判斷外,傳統上還有驗血、血清檢查、照X光與切片等輔助性檢查,近年流行的關節鏡檢查效果很好,適用於踝、膝、髖、肩等大關節。另外,抽關節液也可以幫助醫師從其中的顏色、結晶體、細菌、白血球量等現象做正確的診斷。 膝關節疾病的治療,一般居家護理以冰、熱敷為主,可是很多患者搞不清楚何時該冰敷、何時該熱敷,效果便適得其反。原則上,關節炎急性發作時呈充血狀態,須用冰敷,若已是慢性病,在紅腫不甚嚴重時,則應該熱敷。 膝關節炎的第一線用藥為非類固醇消炎藥,若是類風溼關節炎,嚴重時醫師會酌量開類固醇或免疫調整的藥物;用藥無效時應考慮手術治療。 先用關節鏡清理發炎的關節,傷口小,易恢復,又可重複施行。不得已時才考慮裝置人工膝關節,這種手術目前健保有給付,但是須事先經健保局核准。人小膝關節使用壽命視疾病程度、使用狀況以及醫師裝置技術而不同。 適合膝關節疾病患者最忌蹲、跪、跑、跳、爬 !爬樓梯雖然可健身,卻不適合膝關節有病的人,因為上樓梯膝蓋承受體重3至3.5倍的重量,下樓梯承受體重約為7至9倍。另外,穿高跟鞋重心向前並提高,一般多知道對足部的影響很大,易造成拇指外翻、腳踝扭傷或長雞眼,其實對膝蓋也會影響,與下樓梯的道理一樣,也會大幅增加膝蓋壓力。 葡萄醣胺是許多醫師推薦的膝關節補充劑,符合條件的患者還可得到健保給付。至於民間流行的鯊魚軟骨與豬皮,前者並沒有確切證據證明它的效用,後者則確定豬皮膠質成分不同於人體關節成分,因此沒有食補價值。(作者/台北振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回主頁》
|